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宝宝的敏感期,应该怎么判断呢?
引言:随着宝宝的长大,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一定要按照宝宝要求的顺序去做,不然宝宝就会又哭又闹,父母会觉得孩子好固执。那么,宝宝的敏感期,应该怎么判断呢?
持续到出生后一岁多,是口腔敏感期。 不管大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是把手放在嘴里,而且吃得很好吃。 大人千万不要以为不干净就阻止孩子。 不这样做的话,会留下心理风险。 大人应该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比较干净。 而且,为了让孩子能够用嘴探索,最好能够提供不同的东西! 这个阶段的孩子依靠口腔探索这个世界,所以如果顺利度过,今后就不会用嘴咬食物以外的东西了。 有些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后,手指及其他的东西依然吸食,甚至蔓延到其他不良行为,比如喜欢吃点心、吐口水、说脏话等。 无论哪一个都和口腔内的敏感期没有顺利进行有一定的关系。
要满足宝宝的秩序感。 当婴儿看到东西乱放时,他强烈希望把东西放回原位。 例如,如果肥皂滚到洗脸台,没有放在肥皂箱里,或者椅子放在不合适的地方,婴儿会突然注意到这一点,放回原来的地方。 因为只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儿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的违和感,所以当婴儿乐于就秩序采取行动时,父母可以满足他的这个需求。为婴儿提供有序的环境。 秩序的破坏会给婴儿带来不安,婴儿会将能量转移到秩序被破坏上,无法进行其他活动。 因此,父母必须为婴儿提供有序的环境。 家里的日常用品要有序摆放,每次使用后,都要注意马上回到座位上。 宝宝的东西不要随便换位置。 如果必须要变更的话,最好和宝宝商量一下怎么变更。
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要求合理时满足,不合理时接受感情后再商量事情。培养宝宝的好习惯。 最后我想说的是,秩序敏感时期是婴儿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们必须正确对待和把握这一时期。
一岁以后出现的敏感期有哪些
注意3岁前的敏感期
遵循孩子的天性
1、口腔敏感期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
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2、肢体敏感期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
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3、物权意识敏感期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
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
“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
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儿童各种敏感期
儿童各种敏感期
儿童各种敏感期,很多时候,家长们总是会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各种蛮不讲理的行为感到疑惑,其实你有所不知,孩子之所以会有那些表现是因为他进入了“敏感期”。下面一起了解儿童各种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分为很多阶段,参考如下:
一、语言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大人说话的口型开始学会模仿,学会咿呀学语,被称为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二、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一般是在3.5-5.5岁之间,孩子对于认识字符、书写字符产生了各种兴趣。
三、阅读敏感期,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4-6岁之间,孩子对于阅读能力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看书、读书.
四、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一般是在0-3岁,孩子一般喜欢有一定秩序的环境,认识事物和熟悉事物。
五、器官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的孩子,能够对听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些器官产生敏感的时期.
六、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一般在1.5-4岁之间。
七、动作敏感期,一般大动作敏感期是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是在1.5-3岁。
八、社会规范敏感期,一般是在2.5-6岁。
九、性格敏感期,一般在4-5岁之间.
十、文化敏感期,一般在6-9岁之间。
孩子的敏感期大致包括语言敏感期、识字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器官敏感期。还包括细微事物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性格敏感期以及文化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发生在0-6岁,此阶段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通过大人的口型学习,模仿大人说话;
2、识字敏感期:发生在3、5-5、5岁这个时间段,孩子对字符文字产生了兴趣,家长可在孩子识字敏感期,引导孩子识字;
3、阅读敏感期:发生在4-6岁,孩子对字符,书写字符敏感以后,会对阅读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4、秩序敏感期:发生在0-3岁,在大人的指引下,孩子能够有秩序地去完成某些事;
5、器官敏感期:发生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味觉、视觉、听觉还是触觉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敏感性比较强;
6、细微事物敏感期:发生在1、5-4岁,随着孩子器官敏感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注意一些事物细微的变化;
7、动作敏感期:先出现的是大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5-3岁;
8、社会规范敏感期:发生在2、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观上容易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9、性格敏感期:发生在4-5岁,是自我意识大爆发时期,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10、文化敏感期:发生在6-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较为强烈,对世界充满好奇。
如何捕捉儿童敏感期呢?
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儿童,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敏感期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儿童的心里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因此,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捕捉儿童敏感期,家长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儿童为有能力的个体。儿童是天生具有学习能力,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儿童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儿童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儿童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儿童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儿童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儿童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儿童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儿童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一、孩子的敏感期怎么办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二、儿童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感官敏感期(0~6岁):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如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
动作敏感期(0~6岁):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2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对书写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