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锻炼协调能力的运动处方
锻炼协调能力的运动处方
锻炼协调能力的运动处方,运动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运动中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毅力,还能增强孩子的协调能力,下面一起来归纳一下,锻炼协调能力的运动处方,希望能帮助到你!
拉着一个玩具在地毯上走,让婴儿去抓,要掌握好速度,让他可以抓到,速度逐步地加快。
滚一个球,让他爬去追并拿到。
你自己也趴在地毯上爬,让他追你。
有趣的是,当你们俩的关系调换一下,由你追他,他往往不跑,这是因为大多数婴儿这时不懂得“被追”这概念,直到一岁半以后才明白被追的意思。
这里介绍一个爬行通过“隧洞”游戏。
找一个大纸箱,用胶布将纸箱两边开口的翻盖粘成隧洞状,最好在隧洞中铺点质地柔软的铺垫。把一个玩具放在隧洞的另一头,让婴儿爬过去得到它。
对于婴儿来说,爬着通过隧洞是一个非常神秘和令人激动的游戏,爬着过隧洞也是藏猫猫的一种形式,人忽然不见了,又忽然出现了,就像变魔术一样。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爬行翻越障碍的游戏。
在地毯上设置简单的障碍物,如大的枕头、沙发垫、大的绒布玩具、纸箱隧洞、椅子(可以从下面钻过去)等。鼓励婴儿沿着设置好的障碍一个一个地翻越:爬过这个枕头,绕过那个玩具动物,从这把椅子下面钻过去,再通过那个隧洞。当婴儿全部完成后,要紧紧地抱他以示鼓励。
你在前面引路通过这些障碍,让婴儿随在后面,这个游戏会使婴儿很高兴,并会觉得自己很有本领;或者用一个婴儿所喜爱的玩具引路,你在每个障碍物前晃动这个玩具,让婴儿想追上抓到它。
一定要注意,当看到他追不上而兴趣低下时,要降低难度。
到婴儿9—10个月时可用玩具在孩子前方向上逗引他从爬过渡到蹲起、站立,并学会掌握站立平衡。
到婴儿11个月时,一般能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走路了。父母教婴儿学走路大多是用手扶婴儿的腋下,或是拉住他的两手帮他进行,逐渐放开一只手,再发展到完全让他自己走。训练婴儿走路的方法,最好是采用“扶棍练走法”,即大人横握短棍的两端,叫婴儿两手握住中间,大人们慢慢向后退,婴儿随着向前走。由于扶棍练走可以使婴儿的平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有大人在婴儿眼前,可使他情绪愉快、有安全感,故用这方法学走路比大人拉着婴儿两手走学得快。有些父母用宽布捆住婴儿的,在后边拉着婴儿走,这种方法不利于掌握平衡,也不利于胸廓发育,不宜采用。
注意事项及要求:
1、在婴儿活动爬行的范围之内不能有任何尖利的东西,或易碰倒的东西,以免伤害婴儿。
2、在地上爬行时,可在膝盖上带上护膝,防止婴儿因膝盖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护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膝关节活动度。
3、尽量让孩子通过爬行自然过渡到自己站起,如从俯卧到四肢站立,然后从爬过渡到自己能坐起、蹲起,再从蹲到自己站起,并能掌握站立的平衡,孩子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走路了。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
1、耐生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报运动手段。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2、有氧运动的项目有:
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水、滑雪、球类运动等。
二、力量性运动
1、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在矫正畸形和预防肌力平衡被破坏所致的慢性疾患的康复中,通过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躯干和肢体的形态和功能。
2、力量性运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抗阻运动包括:等张练习、等长练习、等动练习和短促最大练习等。
三、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1、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地应用在治疗、预防和健身、健美各类运动处方中,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2、伸展运动及健身操的项目主要有:
太极拳、保健气功、五禽戏、广播体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等。
四、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
1、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按运动处方锻炼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输出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增强等。
2、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3、运动处方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协调性保持及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骨骼的生长,刺激本体感受器,保存运动条件反射,促进运动系统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等。
4、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
5、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调节。
制定运动处方
1、运动目的
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娱乐的、减肥的、治疗的等多种类型。
2、运动项目
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的目的,是健身的、还是治疗的;要考虑运动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好等。
3、运动强度
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一般认为学生心率:12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min为中强度,150—180次/min或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X6,就是lmin的运动强度。
锻炼小孩协调能力最好的运动
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具体方法骤如下:
1、 交叉拍脚,站好位置,弯曲左腿,抬到右腿前方,用右手拍打左脚,用左手拍打右脚。然后弯曲左腿,左脚抬到右脚,然后用右手拍打左脚,否则用左手拍打右脚。前面两个,后面两个。
2、打篮球是锻炼身体协调的最好方式,因为在打篮球时,很多动作需要身体各部分的高度灵活性,所以学习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 街舞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它的原理和打篮球一样。但是,街舞对人们的身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有条件的人可以学习。
4、 多运动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5、 武术是中国人锻炼身体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方式。当然,它还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增强身体的力量。
如何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
1、单脚站立、另一只不能碰到地面、站立的脚不能移动、身体尽量保持稳定、坚持1分钟。
2、跳跃法,双脚合并向前跳,落跳,接着向左跳,最后向右跳;跳完这样一个动作后,双脚站立的地方尽量是保持在开始的地方,重复20-30次。
3、转向跳,双脚合并,跳起的同时身体往左转动180度落地站稳,再跳起身体向右转动180度落地站稳,重复30次。
4、站擅,先站立,然后下头,再双手支地面,双脚同时往后直,然后再收回双脚,恢复站立姿势。
5、跳绳练习,单脚跳绳,左右脚不停的替换,跳绳时要保持匀速,呼吸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扩展资料:
协调性训练法之频率愈是基层要愈高,当然,如果是两公尺以上长人,动作仍不协调,频率也要高。在准备期每星期之频率以二到三次较佳,动作项目最少十项,每项动作最少练习三次到五次。
协调性训练处方之安排,由于它是一种强化训练,所以在准备期与锻炼期中,必须打好基础,在调整期与比赛期中,就没有专项的协调性训练了。在处方安排上,可依据上述训练法所列的二十个项目,再加上教练另编项目来操作。强度以70%,频率以每星期三次。
孩子协调能力不好怎么办 孩子协调能力怎么训练
小宝贝还小的时候就要培养宝宝各种各样的能力,特别是身体协调能力,下面我为你介绍怎么培养孩子协调能力。
在培养孩子运动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街感。如果一个孩子的平街综合感觉失调,那么将来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因观侧不准距离,方向感差,对学习造成彭响。会因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而影响孩子对掌握新事物的兴趁。所以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对他们进行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的培养。
一足通过走、跑、跳、跳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当孩子在1--2岁时期,正是处于学步阶段。要通过走、跑、跳、跳等荃本运动动作技能的培养和掌提。来训练他们身体的平街感和协调性。例如让他们练习走平衡木、独水桥等。让他们学习跳、蹦、斑小童车等。有条件的在两岁左右还可以让他们练习滑早冰等。进行这些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掌握身体的综合协调平街能力。
1岁半,-2岁左右的孩子特别爱在矮的砖堵,如水泥或砖砌的花坛的边墙上或者是马路沿沿上走路,有的大人认为这是孩子太顽皮,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误解。1岁半~2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正是通过在花坛边坡或马路沿份上走路来主动地训练自己的平街能力。当孩子在走路走德了以后,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在类似平衡木或者独木桥的条件环境中练习掌握身体的平衡和协调的能力,尤其是像滑旱冰这一类的运动,对帮助孩子掌握身体的协调性和练习平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有的人可能认为2岁的孩子路才刚刚走稳,怎么能够学习滑旱冰呢?其实,孩子越小,越容易掌扭平街,在孩子2岁左右,是完全可以学习滑早的,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大人要做好防范和保护。
当孩子2岁以后,可以让他们练习上下楼梯,这对培养他们掌握身体平衡和协调很有好处。可以让孩子自己上下梭梯.让他们走快一些,在下楼梯的时候,到最后的一二阶。让孩子双脚蹄着跳下来,对快3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跳着或蹦着上、下楼梯:也可以在地上画一些线条,让孩子们练习蹦、跳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其实是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协调性、柔软性、耐力、弹性,而且还可以训练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体能训练都很有好处。并且可以在不经意的摘况下,利用通常被人忽视的时间和机会,给孩子以训练,这样既使孩子的体能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培养了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二是要有意识的让孩子进行一些垫上运动,例如在地毯上打滚,在柔软的垫子上翻跟头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活动孩子的身体,培养和锻炼孩子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可以满足孩子的皮肤触觉需求并减少孩子的触觉防御性。
三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能让身体见动或旋转的运动或者游戏。例如玩转盘、轮椅、摇摇船、晃板、滑梯、秋千等,这些活动除了能够训练孩子的综合协调平街能力外,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小脑健康发育,改善孩子脑前庭的控制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孩子的感觉综合失调。
为宝宝们建立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是最佳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方式。让宝宝们多听一听、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不同颜色、形状、质地、功能等各种物体,从而在心中创造一。个内化的虚拟空间。
也可以带上宝宝去大自然转一转,会走路的宝宝可以让他们抓抓蝴蝶、摸摸花草,抱抱大树,对他们而言,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动。
提供科学的训练游戏游戏是宝宝们乐此不疲的生活方式之一,而游戏中,“涂鸦”则是十分有效的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捷径。1岁多的宝宝便开始爱上胡涂乱画,,并将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涂鸦时的宝宝们并没有太多画画的概念,只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喜欢,因为眼睛看到的每一条线条、每一个色块都在巧手之下,变得那么美好和有趣。且握笔、翻书、撕纸等动作也需要手眼的密切配合方能完成。
准备必要的训练工具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工具的选择十分关键。因为需要宝贝动手动眼,因此材质环保、不伤害视力,同时又兼具动手和动脑的益智产品是最佳的选择。比如小天才早教机,一个手柄、一个按键,辅之以科学的训练内容,对于宝宝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根据互动游戏按一按、摇一摇,不仅训练了大脑,也让手和眼的协调工作有个很好的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小天才早教机在材质和屏幕设计上也十分讲究,采用的是通过欧美质量认证的环保材料和不散光的磨砂屏幕,还配有家长控制设置,对宝宝的训练可谓是颇为用心。
抓住合适的训练契机在宝宝0-6岁的生命过程中,会逐个闪现一系列敏感期,如“涂鸦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等,这些敏感期中,宝宝们对触摸、涂鸦等行为甚为喜欢,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用心观察,及时捕捉。小天才早教机在内容上也结合了多个敏感期的特质,因此,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发现和利用敏感期哦!
手眼协调能力看似简单,却十分神奇。很多研究表明,这一能力发展较好的宝宝,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发育以及创新思维,都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赶紧行动吧!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动作。假如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很难做好某件事情,他的能力就会很差,不可能健康成长。例如,海海总不会踢球;为什么呢?因为海海总是不能正确提起脚踢球,这是协调能力没有培养好。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可以用下面的锻炼方式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跑步刹车。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学踢足球。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更上一层楼。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抛气球。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开飞机。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做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过小河。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金鸡。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萍萍和妈妈对面站着,妈妈牵着萍萍的双手,妈妈提起右脚,萍萍也跟着妈妈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妈妈说:“妈妈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萍萍又学妈妈提起左脚,也能站稳,萍萍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走平衡木。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花样滑滑梯。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绕迷宫。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学拍球。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荡秋千。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团团转。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定向骑车。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以上15种锻炼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洪洪每天都在做这些运动,他不但很高光,而且体格一大天健壮起来。因为这些运动正好是体质培养的最好方式,既考虑到1~3岁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又符合1~3岁孩子的身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