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两个月的宝宝要开始训练什么了?
1.语言能力训练
2-3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语言自发的发声阶段,大人要用亲切友善的语气和宝宝多说话,并可伴以多种表情。尽管宝宝听不懂,但这些对宝宝有潜意识的影响,父母应一直坚持与宝宝对话,积极应答他发出的各种声音,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发展的快些。父母也可以每天重复叫孩子学唱儿歌,每天教孩子叫爸爸,妈妈。
2.视听能力训练
你可以拿一个彩色的,较大的花铃棒,一边摇一边漫漫移动,从孩子左边到右边,再从右边到左边,让孩子的眼睛和头跟着玩具转。
3.触觉能力训练
分别把不同秩地的玩具放在宝宝的手中保留一会。如果宝宝还不会抓握,可帮助他抓握。也可把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让他抓握,并轻轻摇动他的手向他问好,引起他的愉快情绪。可一会抓握一会松开。待宝宝会抓住后,父母再把手指从宝宝的手心移到手掌边缘,看他能否抓握。左右手均做,经常训练,可延续到5,6个月。
父母还要和宝宝多玩耍,交流让宝宝逐渐学会认人,培养亲情。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玩,帮助宝宝认识世界。当宝宝醒来后要多和宝宝交谈,逗宝宝玩,让宝宝多看些五颜六色的图片
2—3个月孩子的启智训练,都有哪些?
搜集不同质地的小物品,如积木、瓶盖等,让宝宝配合父母学习数数,如数1,手指拨动一个物品;读2,用手指再拨动一个物品;读3,再拨动一个物品。另外,可以让宝宝学着拿实物,如拿2个西红柿等。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学着数数,有数字的概念
父母经常带宝宝去动物园及其他公园,让宝宝识别动物及植物的名称乖口特点,增长见识。让宝宝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知道鱼在水中游、鸟在天空飞等常识。
首先宝宝的玩具、衣服、鞋袜等要放在固定的地方,并且是宝宝容易取到的地方,让宝宝知道不同物品所放的位置。宝宝要拿玩具时,一开始父母要和宝宝一起去拿,玩完后,教他放回原处,逐渐让他自己取放。
父母先举例,如父母说“大”,宝宝回答“小”,接着继续说出上、高、长、前、’陕等,让宝宝回答,如果宝宝一时答不上来,父母可以替他说出答案,然后再解释词义。也可以让宝宝提问,父母回答,以提高宝宝的兴趣。
培养宝宝有礼貌,一定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如早晨见面,教宝宝说“您早”。得到帮助要说,“谢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宝宝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了,要教他说,“对不起”等。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遵守使用礼貌用语,宝宝自然会成为有礼貌的好宝宝。
父母先准备好若干玩具,然后让宝宝闭上眼睛,父母把玩具藏到家里各个角落。之后让宝宝睁开眼睛在家里寻找,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大肌肉运动的协调性,有助于跑得更好。
先在地上用粉笔画个大圆圈,让宝宝沿着圆圈走,也可根据宝宝的情况调整圆圈的大小,增加或减少宝宝的活动量,可以训练宝宝的大肌肉动作能力。
要想把三轮车骑好,宝宝必须多练习,自己体会骑三轮车的技巧。爸爸妈妈能做的就是帮宝宝逐项来练习,如先练习直线骑车、停车,很熟练后,再练习骑车转弯和停车。练习转弯的时候还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分清左右,告诉宝宝左转弯,右转弯,一般练习半个多月就可以骑得很好了。
父母先示范拿筷子,教宝宝正确使用拿筷子的方法,然后把糖果放入一个碗中,另一个碗放在旁边,让宝宝把碗中的糖果夹到另一个碗中。等宝宝熟练后,拉大两个碗之间的距离,或者换一些比较难夹的物体,比如小馒头,让宝宝夹。反复综习,夹的动作就会熟练起来。吃饭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宝宝使用筷子,让宝宝夹面条、块状食物等。不要怕宝宝把食物弄掉,要多让宝宝练习。
将套杯分开,让宝宝根据套杯不同的大小顺序依次套好,通过套杯游戏,教会宝宝分辨大小顺序,并促进手的动作协调
2-3个月宝宝怎么进行早教
宝宝2-3个月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动作和心理,这是宝宝成长必备的,每个宝宝都有他的特殊性,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性格、气质加以指引。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2-3个月宝宝早教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耍脾气
宝宝年纪小小就已经会发脾气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哦,如果妈妈只顾着看电视不关注宝宝,宝宝就会依依呀呀地哭喊起来耍脾气呢!宝宝或许还会无缘无故地哭,无论爸妈怎么抱他、哄他、亲他,使出浑身解数宝宝都还是不买账,爸妈曾一度担心可能是宝宝的身体哪里不舒服了。然后宝宝突然听到一些音乐,或者换奶奶抱抱,宝宝又开始傻傻地笑起来。
其实面对宝宝的这些性情大变,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换人,或者环境。如果妈妈哄没有效果,就让爸爸抱抱,或许更能让宝宝安静下来;如果换人都没用,那么可以带宝宝出去逛逛,或者播放一些音乐,用新环境来转移一下宝宝的注意力。
2、认生
快到3个月的时候,有些宝宝就能够认生了,一旦宝宝感知道有陌生人靠近,或者是陌生人想要抱抱他,他都会很不给别人面子地大声哭喊。如果家里人少,日常只是爸妈和保姆在照顾的话,宝宝的陌生人焦虑会更甚。
有一些人认为宝宝认生是聪明的表现,其实宝宝认生更多是和少见人有关,一部分也是与性格有关,这样的宝宝可能不容易与人交往。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陌生人焦虑会减缓很多。如果宝宝怕生不让抱或者亲亲,家长便不要勉强他了。家长平时可以多抱着宝宝出去走走,见见亲戚朋友,更多接触生人的机会能够逐渐消除宝宝对陌生人的恐惧。
3、吸吮手指
2-3个月的宝宝总是喜欢把小手或者大拇指伸到嘴里吸吮,很多妈妈因为怕宝宝养成吸手指癖好,就加以纠正,这是不科学的。这个时期的宝宝吸吮手指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和妈妈的哺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并非说明宝宝是饿了,妈妈要赶紧给宝宝喂奶。
宝宝的这种吸吮行为是一种运动能力发展的体现,宝宝能够把手准确地放到嘴里吸吮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呢!所以家长不必急于制止宝宝的这种行为哦。
如果宝宝在半岁以后还是经常出现吸吮手指的行为,那么妈妈可以对宝宝稍加引导,但不是打宝宝的手严厉告诫他不准这样做,而是适当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妈妈可以将小玩具塞到宝宝手上,或者握住宝宝的手和他说话。这样能够很好地消退宝宝的这种吮手指的行为哦。
4、踢被子
宝宝竟然开始踢被子了,是因为被子让他感觉很热呢还是因为宝宝是在调皮呢?妈妈给宝宝换上一张薄一点的被子,还是照样被宝宝一脚踢开。宝宝毫不费力地将被子踢开,而且非常高兴地舞动四肢,嘎嘎笑出声来。
宝宝这是在和妈妈比赛呢,看你盖得快还是我的“旋风腿”踢得快。宝宝踢动双腿其实也是在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呢,面对如此“好胜”的宝宝,妈妈就别把被子盖到宝宝的脚上,让脚露在外面,让他有空间练习“旋风踢”但又不轻易着凉。
妈妈平时也可以抓住宝宝的小脚,帮宝宝做一些腿部运动,有时候宝宝会将踢腿的力量使在你手上,你会发现,宝宝小腿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1、训练转头和抬头:主要是训练颈部活动力量,锻炼颈部和背部肌力,并开阔眼界,扩大视觉范围。
方法:将宝宝抱在身上,面向前方,有人在其背后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伸头,变换着或摇动铃铛,或呼唤宝宝名字,或与他说话,以此挑逗孩子,促其左右转头。
方法:俯卧抬头,宝宝取俯卧位平放在床上,训练时家长可配合铃声,鼓励宝宝跟着铃声抬头,此时婴儿不仅能抬起面部观察带响的棒铃,而且下颌也能短时间离开床面,双肩也随着抬了起来。每天可以练习2~3次,通过训练可以增强颈部的力量,也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视觉范围。
竖抱抬头,妈妈竖直抱起宝宝,爸爸拿着色彩鲜艳和带响声的玩具,一边放在接近孩子的面部前方,一边跟小儿逗说,这时小儿前倾的头有时能抬起来观察彩色玩具。
2、训练手的握力
方法:妈妈将食指或拨浪鼓柄塞入宝宝手中使其握住,并能留握片刻。
为了更好的训练手的活动,还可以准备一些抓握玩具,如,摇铃、能捏响的软塑料或橡皮玩具,使其从抓、握开始,而后向摇、捏等动作的方向发展。
3、看和玩小手:通过看、玩小手,促进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方法:2个月的小婴儿天生非常喜欢看自己的小手,要给他创造条件,让孩子有看自己的手、玩自己的手和吸吮自己手的机会。不仅不能干涉,而且还可以在孩子的手上拴块红布或戴个发响的手镯,激发他看手和玩手。
4、练习“会爬”
通常爬是从7个月开始练习,9个月才会随意地会爬。这里所说的“会爬”只是表示宝宝俯卧时有向前窜行的动作,并非是真正的爬。
目的:通过这一动作,促进小儿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开发智力潜能和激发愉快的情绪。
方法:俯卧练习抬头时可用手抵住宝宝的足底。虽然,此时的头和四肢还不能离开床面,但小婴儿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头方窜行,做出类似爬行的动作。
5、听觉
(1)宝宝吃奶时,放一些悦耳的轻音乐给宝宝听,吃完奶后,妈妈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一边轻轻拍,一边唱一些优美的歌曲或念一些短小的儿歌。
(2)在宝宝周围远近不同的地方,人为地发出一些声音,如拨浪鼓声、钥匙声、小铃声、口哨声等,刺激宝宝对不同的声源作出反应。
6、逗引孩子发音:促进孩子发音。
两个月的宝宝对说话时的情绪表现似乎有所反应,如果妈妈爸爸用严厉怒斥的语气和宝宝说话,宝宝会哭;用和蔼亲切的语音和宝宝说话,宝宝会笑,四肢还会愉快地舞动,露出欢快的神情。两三个月是婴儿简单发音阶段。
方法:家长用亲切和温柔的语音,面对宝宝,让孩子看着大人的口型,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a,o,e等母音。练一段时间后,应停下来逗宝宝玩,引他笑,而后还可以从头再练一会儿发音。
7、发出笑的反应:通过视听训练,发出笑的反应。
方法:在视觉方面首先练习视力集中,可将红球、铃铛或玩具移至宝宝面前,当他注视后,可缓慢移动物体,使宝宝的眼睛能跟着物体动,以提高他集中和注意能力。也可以试着看画片,一方面可提高注视力,高兴时会发出笑声反应。
2——3个月是婴儿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点,好好的给孩子一次智力发展的机会,但也不要太过分,应根据宝宝的情况,适宜就行了,可以和宝宝玩也可以提高宝宝的智力的。
两三个月的小婴儿就能看到自己的小手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儿童保健门诊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阶段有超过1/3的父母为避免孩子抓伤自己,用手套或长袖裹住婴儿的小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婴儿大脑的良好发育,正确的做法是尽早让婴儿露出小手,开发智力。
儿童保健中心胡幼芳副主任医师介绍,两三个月的婴儿看到自己的小手,心理也随着发展到喜欢看手、玩手,此时常常把双手握在眼前,手指乱动,抓脸、抓衣被。两三个月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要用双手来学习本领提高智力,手的精细动作是婴儿最初的智能表现,手指动作的灵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脑的发育成熟程度。小手的“自由”,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早期开发。
胡幼芳建议,为了避免婴儿用指甲抓伤自己,父母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但不要剪得太短,光滑平整即可。
这个年龄段婴儿的小手还不能主动抓握物品,父母最好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小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及早促进小手精细动作的发展,让婴儿“心灵手巧”起来。刚开始,可以先用玩具轻轻触碰小手的第一、二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小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手中,让他们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在等婴儿抓住玩具后,握住小手,帮他摇出响声,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