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每个年龄段宝宝的特征

2023-09-30 来源:画鸵萌宠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及阶段特点:。1. 新生儿期(0-2月):产生本能和条件反射;2. 婴儿早期(1-6月):视听觉快速发展,手眼动作逐渐协调;3. 婴儿晚期(6-12月):产生依恋关系,语言功能萌芽,肢体动作快速发展;4. 先学前期(1-3岁):开始展现独立性,思维和言语能力逐渐发展;5. 学前期(3-6岁):拥有强模仿性和肢体活动性,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展现独特个性,理解和遵守规则,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各种能力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培养好孩子是每个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分享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1

新生儿期

小儿脱离母体生存,内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适应能力不完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延续存在,先天畸形出现。

婴儿期

生长发育极其旺盛,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婴儿来自母体的抗体减少,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感染和传染病。

幼儿期

体格发育稍减慢,智力发育迅速。消化功能不完善,营养需求大。应给予适宜的喂养以保证正常生长发育。意外伤害发生率高。

学龄前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智力发育更加迅速,知识面扩大,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锻炼。

学龄期

生长发育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已接近,智力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

青春期

女孩青春期开始和结束较男孩早2年左右,体格生长发育在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加速发育并渐趋成熟。

孩子3岁前大脑发育的速度是最快的,婴儿出生时脑重量350~400克,是脑种的25%;

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脑重的50%;

2岁时脑重为出生时3倍,约占脑重的75%,以后发育速度则减慢。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2

各年龄段宝宝哭泣的特原因特点

1、6~12周宝宝最爱哭

6~12周的宝宝最爱随意哭泣了,这时候宝宝的知觉除了听觉外,视觉也开始渐渐成熟,逐渐辨识周围不同的事物:从1个月大的黑白模糊影像、2个月大的黑白清晰影像到4个月大的彩色影像。这时的宝宝虽然不会认生,但会出现黏人的情况,在四五个月大时。

2、4~6个月宝宝最黏人

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在4~6个月,原因是此时宝宝渐渐发展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宝宝会要求妈妈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他会主动跟人家玩,好奇心与日俱增,双手会握着东西晃动发出声响。但是当没人理他时他会害怕、哭泣。这个时期也是他对周围环境认识、注意、学习的阶段。

这时候的爸妈,要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由于4~6个月能够较清楚地看东西、听声音,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辨别出身边亲近人的声音影像。当婴儿一直哭闹不安时,父母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产生安抚的功效。事实上,在4~8个月大时,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动作练习上。和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喜欢和人玩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人逐渐成为宝宝熟悉的人,当看到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害羞等表现。

这个时期是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建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7~8个月宝宝开始认人

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他身边的人了,谁是一直在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小家伙心里已经很清楚。所以当陌生人出现时,就会表现出敌对态度,这就是认人行为。而对于长期照顾他的人,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当别人企图将他抱离妈妈时,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哭泣。

4、8~9个月宝宝容易无理取闹

8~9个月的小宝宝正好处于认人期的关键时候,经常会因为陌生人的出现而哭哭闹闹。爸妈们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总是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宝宝,难免心里不舒服,可能会责骂孩子。要知道宝宝离开父母会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若是爸妈用责难或是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小宝宝,孩子就会对爸妈失去信赖。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什么特点3

孩子表达能力的阶段性表现

第一阶段:孩子能自如地表达自己

5岁孩子的基本语言能力已经发展较完全了。5岁半的宝宝一般已能掌握2200-2500个词汇,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且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

到6岁的时候,宝宝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第二阶段:孩子能自发的进行角色扮演

宝宝能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可以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简单的角色。

第三阶段:孩子可以自己编故事

能比较完整地复述一个熟悉的故事,自己还会编出一些原来没有的情节,这预示着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记忆的正确性也有了提高,这时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正确看动画片

很多父母在忙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电视或是手机,虽然适当的看动画片可以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但是如果长时间看,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所以,父母要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最长可以看半个小时,最好保持二十分钟。而且看完以后,要和孩子讨论一下动画片里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每天坚持亲子阅读

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肯定不识字,所以父母可以买一些图画书,和宝宝进行亲子阅读。

并试着提问宝宝书里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不用开口说话,父母就知道孩子想要干什么。

所以父母可以试着「傻一点、懒一点」,装作看不见,问宝宝要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试着用语言去沟通,慢慢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不要嘲笑宝宝的发音

孩子刚开始说话的时候,有很多发音不正确,于是很多父母喜欢嘲笑宝宝。

孩子也有自尊,被嘲笑以后,孩子就会不愿意说话,甚至会讨厌说话。

所以,父母不要嘲笑宝宝,也不要过分的纠正,你可以用正确的发音无意识的重复一遍宝宝的话,这样宝宝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我们关注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表现,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道路,下面为大家分享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1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

  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

  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本书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的问题讨论重点上真正的儿童期,即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2

  不同年龄段的身心,不仅受社会影响,还深受教育方面等多方面的影响。

   婴幼儿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阶段如下:

  1、婴儿期。婴儿期是孩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2、婴儿后期:(7~12个月)孩子的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同时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

  3、幼儿期,从1岁到3周岁之前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生长发育较前变慢,但是社会接触多,活动增多,容易发生外伤。

  4、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入学前为学龄前期,这个阶段宝宝的智力发育和社会社交能力都逐步得到提高。

  5、学龄期,从入学开始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智力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文化课教育。

  6、青春期,年龄范围从10-20岁是儿童到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第二次体格发育,生殖系统也趋向成熟。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3

   各年龄段宝宝哭泣的特原因特点

   1、6~12周宝宝最爱哭

  6~12周的宝宝最爱随意哭泣了,这时候宝宝的知觉除了听觉外,视觉也开始渐渐成熟,逐渐辨识周围不同的事物:从1个月大的黑白模糊影像、2个月大的黑白清晰影像到4个月大的彩色影像。这时的宝宝虽然不会认生,但会出现黏人的情况,在四五个月大时。

   2、4~6个月宝宝最黏人

  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在4~6个月,原因是此时宝宝渐渐发展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宝宝会要求妈妈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他会主动跟人家玩,好奇心与日俱增,双手会握着东西晃动发出声响。但是当没人理他时他会害怕、哭泣。这个时期也是他对周围环境认识、注意、学习的阶段。

  这时候的爸妈,要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由于4~6个月能够较清楚地看东西、听声音,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辨别出身边亲近人的声音影像。当婴儿一直哭闹不安时,父母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产生安抚的功效。事实上,在4~8个月大时,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动作练习上。和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喜欢和人玩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人逐渐成为宝宝熟悉的人,当看到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害羞等表现。

  这个时期是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建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7~8个月宝宝开始认人

  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他身边的人了,谁是一直在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小家伙心里已经很清楚。所以当陌生人出现时,就会表现出敌对态度,这就是认人行为。而对于长期照顾他的人,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当别人企图将他抱离妈妈时,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哭泣。

   4、8~9个月宝宝容易无理取闹

  8~9个月的小宝宝正好处于认人期的关键时候,经常会因为陌生人的出现而哭哭闹闹。爸妈们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总是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宝宝,难免心里不舒服,可能会责骂孩子。要知道宝宝离开父母会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若是爸妈用责难或是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小宝宝,孩子就会对爸妈失去信赖。

婴幼儿身心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身心,不仅受社会影响,还深受教育方面等多方面的影响。

婴幼儿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阶段如下:

1、婴儿期。婴儿期是孩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2、婴儿后期:(7~12个月)孩子的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同时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

3、幼儿期,从1岁到3周岁之前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生长发育较前变慢,但是社会接触多,活动增多,容易发生外伤。

4、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入学前为学龄前期,这个阶段宝宝的智力发育和社会社交能力都逐步得到提高。

5、学龄期,从入学开始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智力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文化课教育。

6、青春期,年龄范围从10-20岁是儿童到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第二次体格发育,生殖系统也趋向成熟。

儿童的年龄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其特点是什么?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本书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的问题讨论重点上真正的儿童期,即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