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爱乱扔东西印象中表姐的孩子,在两岁到三岁的时候总是喜欢乱扔东西,只要是能在他碰到范围内的东西都要拿来抓一抓,而且还扔的到处都是,每次表姐都很头疼,刚捡起来的又被孩子扔掉,表姐就很气。但是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都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了,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才会这样,看到什么都想拿起来玩弄两下,并不是孩子故意的。其实,孩子乱扔东西正是他们大脑在发育的过程,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以及支配能力,并且对孩子的眼睛的灵活程度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有助于孩子的感知,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于父母来说这会不应该太多制止孩子,适当的给予引导,不要让孩子对着人。
二、很多孩子有爱吃手的习惯我记得很清楚表哥家的宝宝,过年的时候我见到了很可爱,但是总是有个习惯就是咬自己的手,我表姐也是很愁,每次都是制止孩子,担心他把细菌吃进去。其实,育儿专家表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吃手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过程中,他刚对这个世界有认知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手的位置以及把手放进去。其实是他很强的感觉系统导致的,这比一般孩子要聪明。孩子吃手,其实有时候也是他们对自己情绪的一个安抚,自己觉得会有安全感,有利于孩子树立自己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孩子已经4岁以上了,还在吃手,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三岁半的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怎么纠正他的这个坏习惯呢?
家长应该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单纯的,所以这个时候小孩子特别容易被外在的事情影响。但是父母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三岁半的孩子特别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纠正他的这个坏习惯呢?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而且你的孩子已经三岁半了,那就说明了你的孩子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观念,所以父母一定要赶紧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父母任由这种行为发展,那你可能就会发现以后这个孩子还会这样做。而且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的自我,而且这些孩子可能就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因为这些孩子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想法。
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明令禁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可能就会让别人觉得这个孩子是没有教养的,所以父母这个时候一定要纠正孩子的这个不好的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拿别人的东西,那么以后你的孩子去学校的时候也会这样做,所以就会导致你的孩子容易被别人孤立,而且小孩子也容易被别人讨厌。所以家长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的话小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
父母这个时候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教导,但是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直接责骂孩子。因为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可能还会让这个小孩子没有任何自尊,所以就会导致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变得很糟糕。
孩子才三岁就经常晚睡,需要怎样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引言:我们都知道熬夜对于人的身体伤害很大,因为人的各个器官都要休息,在一天的工作之后,如果还因为工作或玩耍而不休息,就可能让身体出现各种疾病,但是一般熬夜的都是成年人,宝宝在玩耍疲惫之后都会快速睡去,但是有些宝宝才三岁就经常晚睡,父母们应该怎么样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宝宝如果在白天睡得太久,那么晚上就会精力十分旺盛,睡不着觉,所以父母们要严格控制宝宝的睡眠时间在平时不要让宝宝白天睡到自然醒,而是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将他叫醒,让他们进行玩耍,或是与父母互动。将宝宝的一天各种活动时间都进行规划,这样也十分利于宝宝的作息养成。如果白天没有过久的睡眠,晚上宝宝就自然会早睡了,所以父母们如果想让孩子感到晚睡的习惯,就一定要这样做。
很多父母都工作比较忙,有时候只有下班回家才能与自己的宝宝互动,但是这个时间孩子们都要睡觉了,如果父母经常逗孩子,将孩子的情绪到比较兴奋的状态,那么在睡觉的时候孩子将会很难入睡,所以在平时父母一定要注意陪孩子玩耍的时间,尽量在孩子休息前的两三个小时陪他们玩耍,如果想要陪孩子玩耍。
如果父母在宝宝睡前给宝宝吃一些比较容易引起兴奋的食物,或是让宝宝吃得太饱,那么他们也很难入睡,如果在平时宝宝睡前总是扭动身体或是经常放屁,这可能就是给宝宝吃了一些比较刺激的食物或是给宝宝吃的太饱,所以父母们要注意平时宝宝的饮食,不要在睡前给他们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
三岁孩子喜欢扔东西,该如何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还是喜欢扔东西,这个行为可不好,如果说孩子的经常性的扔东西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了这个习惯,以后扔东西的这个行为就无法进行改变了。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该如何让三岁的孩子改变扔东西的这种坏习惯?
如果说孩子是因为生气扔东西的话,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可以选择用其他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如果总是扔东西的话,也会导致养成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而且别的小朋友还有家长就会非常的讨厌你。这个时候孩子也就知道了,自己不应该总是去扔东西,而且也让孩子知道了,扔东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果说孩子总是扔东西的话,那么家长也可以去学习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话,孩子也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有多么的可恶了。其实有的时候家长如果没有学习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可能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令人讨厌。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如果说你以后总是扔东西的话,那么以后家长也是会这样做的,以后我们就一直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生活。通过这样不打不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也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总比家长打骂孩子要好得多。
我们要知道,打骂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够通过言语去教育孩子,也只能够通过学习孩子的这种行为去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话,孩子才有可能进行改正。如果说孩子永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家长也是无法让孩子去进行改变的。
近来三岁娃经常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怎么办? 一、案例情况
家中有娃三周半,近来在各式各样的事情中,一旦对某件事有抵触情绪后,开始看人下菜,有意识地选择性拒绝和胡搅蛮缠。
如 早晨不想起床,哄着起来后要挑选衣服,还得指定奶奶穿,穿完还要对你的穿着指手画脚,早餐要奶粉不要牛奶等等。
如 晚上不想洗澡,就会开始作。先是跑来跑去不进浴室,然后要求洗澡妈妈洗,洗完爸爸穿衣服,洗澡前还得奶奶抱着进浴室。进了浴室还不消停,要先尿尿再洗澡,然后在站着洗和浴盆里洗两个选项上还得费一番功夫。终于洗完澡了,还得在穿什么衣服睡觉上跟你斗争一番,说到底就是不想睡觉。
每天在起床、洗澡和睡觉这几件事上总得和娃斗智斗勇,每天都要奉劝自己:“这是亲生的,忍住,就算炸碉堡含泪也得上。”但是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大声训斥或是出手打一番,然后娃消停了,愧疚心理油然而上。
作为一个兼职心理咨询师,思考良久,尝试着对娃的心理和成因做一番剖析, 探索 解决之道,供大家参考,也作为下一步引导和教育娃的突破口。
二、成因和孩童心理分析
(一)三岁孩童叛逆期
说到叛逆期,大部分人只会想到青春期叛逆,但其实2- 3岁是大部分人的第一次叛逆期,又称为 “宝宝叛逆期”或“婴幼儿叛逆期” 。
主要表现是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容易耍脾气,不愿意服从家长的安排,不听劝,遇到自己不愿意做或者不高兴的事情,会想方设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更像是在胡搅蛮缠,令人抓狂。
三岁孩童叛逆期的出现和小朋友 自主意识的萌芽 是相伴相生的,意识的萌芽意味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开始,对眼前生活的好奇会让娃敢于向大人挑战权威,就如同成年人刚学会一项新技能时总会不自主地想要展示一样,自主意识的萌芽就是宝宝学会的新技能,总想表现一下,懵懂中和大人思维产生冲撞,自然会有火花,叛逆情绪就此产生。
(二) 家庭影响
“三岁孩童叛逆期”即自主意识的萌芽是内在原因,但宝宝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本身是快乐教育的秉持者,本着与宝宝成为朋友的初心,在教育中都会尽可能的尊重宝宝的想法,给予他选择的权力,尽可能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正因为这种 教育方式 ,让宝宝在自主意识萌芽过程中很容易会误以为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忽视选择的双向性和规则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教育方式本身没错,如何正确引导才是重点,后面会写到,请继续往下看。
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行为是宝宝最直接模仿对象。我家的娃平时是爷爷和奶奶在带,爷爷耳朵重,经常会被奶奶嫌弃和指责,这本是老一辈互相关爱的表现形式。但在宝宝看来,只要和自己意愿不合,嫌弃某件事、指责某个人似乎是正常和理所当然,而这种“理所当然”反馈到宝宝的行为上,自然就是唯我独尊,一言不合开始吵闹。
三、解决方式探讨
了解了成因和宝宝的心理状态,如何解决才是关键。笔者试着从几个方面给出答案,也将以此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一)摆事实,讲道理
快乐教育的方式本身没错,但不能仅仅为了快乐而忽视宝宝规则意识和互相理解尊重理念的教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也是最重要的。
以我家娃为例,不想起床,讨厌洗澡,懒得睡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己的快乐选择,所以每天都要在这些事情上和我们斗智斗勇。我准备在周末开心的时候和他摆明态度,讲清楚规则的重要性:
“畔畔,按时起床、每天洗澡、准时睡觉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起床就不能准时上幼儿园,迟到是不好的习惯;不洗澡身体就会变脏、臭臭,不讲卫生是不好的习惯;不睡觉就长不高还影响爸爸妈妈休息,长不高游乐场很多项目就玩不了,影响别人也是不好的习惯。”(一下子说的有点长,得一句一句互动着来)
再以我家娃为例,各种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愿来,不如意就开始一哭二闹三胡搅蛮缠,我还是准备在周末开心的时候和他聊聊选择的双向性和互相尊重理解的重要性:
“畔畔,你喜欢穿恐龙的衣服,这是你的选择,没问题,但是大热天你非得让妈妈穿长袖外套陪你出去玩,妈妈选择不,这是她的选择,也没问题。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力,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好吗?其他事情也一样,爸爸妈妈允许你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但如果是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话,爸爸妈妈也会选择说不。”(这有点拗口,得找情景来描述)
至于爱学习、懂礼貌、尊重长辈等基本规矩,更是商量不得,必须正确树立。
(二)转话题,冷处理
看完第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孩子跟你闹的时候怎么可能听的进去你讲这么多?当然,把“摆事实,讲道理”放在首位是因为这是基本,是战略上的总体方针,但战术上还是要讲究策略的。
转话题主要是因为宝宝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在他吵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转移下他的注意力。比方昨晚娃吵着不让服洗澡的时候,老婆一句“你手上怎么有个红色的点点,是不是被蚊子咬了啊?”娃一听就来劲了,开始断断续续描述和奶奶打蚊子的事,说着说着,衣服也就脱了。早上起床的时候,赖着不起床还哭闹着不让奶奶拉窗帘,我现学现用来了句“畔畔,你听听外面是不是有鸟在叫?”娃愣了下,开始仔细听鸟叫,还紧赶慢赶地跑到客厅拿椅子爬到阳台上看小鸟,床也就起了。这招还是很好用的。
冷处理就更好理解了。哭闹是宝宝们对付家长最管用的方法。叫的震天响,哭的梨花带雨,偶尔还给你来个哭吐了,让你心肠一软服输了。扪心自问,有时我也是看着宝宝哭闹觉得没必要,算了,就遂了他的愿吧。但就因为这种配合,很容易就让宝宝们误以为哭闹可以解决问题,养成坏习惯。我准备在他下一次胡搅蛮缠的时候采用这种办法,我就搬个小板凳看着你哭,然后适时地提醒他一句:“畔畔,哭解决不了问题,你可以过来和爸爸好好地说。”来一场父子情深,促膝长谈。
(三)懂配合,禁暴力
带娃是一场修行,既要有父母的威严,又要如朋友间的相伴,既要保护他 健康 成长,还得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忍得住无理取闹、撑得住哭笑不得才可能换来碧海蓝天。带娃绝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全家人齐心上阵,有唱红脸有唱黑脸,通力协作完成的大工程。
在带娃过程中,全家人既要当好爸爸妈妈的角色,不时还得轮换着来。妈妈已在情绪崩溃边缘了,爸爸就得顶上去;爸爸正抄起家伙准备下手了,妈妈就得及时拦下,轮换着来既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从小懂得配合协作,一举两得。当然这也是我目前做的比较不够的,因为工作没有更长的时间陪伴和配合,后续尽可能挪出时间,配合妈妈、陪伴宝宝。
对宝宝的无理取闹以暴制暴经常会有一针见血的功效,但这种功效对大人对小孩都是一种煎熬。我也会有忍不住的时候,大声斥责甚至打,但每每打完以后,内心的不忍和愧疚都会在我心里久久挥之不去,一是亲生的,二是看到宝宝在我斥责过程中眼神的无助和惊恐,写着写着,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打骂对于宝宝的心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是对大人的疏离感和服从心,打骂的疼痛会让宝宝因为害怕被打而放弃自主选择的意识,变得顺服于家长的教导,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唯命是从,唯唯诺诺。我作为从小被打到大的人特别有感触,所以我不想我的宝宝只是在服从中成长,我希望他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有一颗自由而快乐的心去追逐人生的乐趣,即使跌倒也能爬起来,爸爸妈妈是最坚强的后盾和陪伴成长的伙伴。当然,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误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成长过程中容易迷失,这种事例网上比比皆是,就不多赘述了。
综上,我以我儿为例,简单描述了目前三岁娃经常胡搅蛮缠不讲武德的情形,分析了成因和宝宝的心理,试着 探索 解决方法并决定以此作为我的 育儿 宝典。
说一千道一万,娃是亲生的,希望他快乐成长,希望爸爸妈妈既是合格的爸爸妈妈,更是值得交心和陪伴的知己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