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婴儿从一个月到一周岁的过程
婴儿从一个月到一周岁的过程
婴儿从一个月到一周岁的过程,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健康的长大,而宝宝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过程是新手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以下分享婴儿从一个月到一周岁的过程。
宝宝从出生到满周岁,要成功地学会抬头、翻身、稳坐、爬行、站立和行走。
1~3个月:俯卧抬头;3~5个月:从仰卧翻到侧卧;
4~7个月:从扶坐到独坐;
8~10个月:学爬;
10~12个月:从站立到行走。
1、1~3个月:俯卧抬头。宝宝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
2、3~5个月:从仰卧翻到侧卧。建议从宝宝3个月时对宝宝的翻身进行准备与训练。宝宝睡着时,可以试着让他侧睡,这对翻身训练有好处。宝宝醒着开始侧躺时,便可以训练他翻身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在宝宝进食后1个小时内进行翻身训练,否则可能引起宝宝溢奶或呕吐。
3、4~7个月:从扶坐到独坐。一般宝宝4个月时,在扶持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6个月时能抱坐于大人膝盖之上,如坐着,身体会向前倾,须用手支撑,大约7个月时,才能地坐一会儿。
4、8~10个月:开始宝宝也许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转及向后退。妈妈可以用手掌抵住他的脚掌,帮助他前进。还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
4、10~12个月:从站立到行走。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婴幼儿生长发育各阶段特点
一、0~6 岁婴幼儿各年龄阶段划分
1、出生~1个月 新生儿期
2、1个月~12个月 婴儿期或乳儿期
3、13个月~3岁 幼儿早期或学步儿期
4、3岁~6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
二、0~6 岁婴幼儿各年龄段生长发育概述
(一) 0~1岁宝宝的生理发育特点:
1、体重: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
2、身长:1周岁时,平均增长25~26厘米,约为出生时的1、5倍、
3、脑重:从出生时的350克左右到1周岁时的`950克左右,是一生中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4、视觉:满3~5周能看清距离1~1、5米的物体,满3个月能达4~7米,6个月起能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飞鸟、月亮等,出生便有颜色视觉、
5、听觉:出生后听到响声就有反应,4~5个月能分辨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1周岁能和一样分辨声源、
一、大动作发育变化
宝宝从出生到一周岁,12个月的时间,其大动作发育主要会经历以下几个变化。
抬头:婴儿刚出生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而等到3个月左右,大部分宝宝都可以稳定的俯卧抬起头,甚至挺起胸来。
翻身:对于小月龄的宝宝,家长可以多鼓励俯卧,等能抬起头以后,就可以慢慢学着翻身了。而等到6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都可以很熟练自然的翻身了。
坐立:当婴儿四个月的时候可能还无法坐稳,需要家长在身后支撑,而等到8个月左右,宝宝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坐的很稳很久了。
爬行:大概在6、7个月左右,有些宝宝就已经可以贴着地面慢慢爬行了,而等到8、9个月的时候,宝宝爬得越来越熟练,甚至开始了大范围的“探索世界”。
站立:大概在宝宝9个月左右就可以扶着东西站立了,虽然刚开始还站不稳,但宝宝的视野更开阔了,而这会让他们十分兴奋。等慢慢能站稳之后,宝宝就迫不及待得练习移步了。
行走:大概在一周岁左右,大部分宝宝都可以走路了。刚开始虽然走得不稳,时常摔跤,但多鼓励宝宝,宝宝就会走得越来越好。
二、身体变化
婴儿从出生到一周岁,其身高由50cm左右长到了75cm左右(大概增长25cm),体重由3千克左右长到了10千克左右。可以说宝宝的个头一下子变大了很多。
三、智力变化
宝宝从出生到一周岁,其智力变化大致会经历这几个过程:追踪视物~用手抓物~咿呀发声~模仿大人动作~双手交替拿东西~认识一些简单的物品~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等等。
小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过程是什么?
儿童的成长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成长的儿童在各年龄阶段身心都有较大变化。儿童期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乳儿期(0-1岁):
(1)是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2)在这个阶段,婴儿不仅身体迅速长大,体重迅速增加,而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理也在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行走;
(3)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遗传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着社会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2、婴儿期(1~3岁):
(1)孩子日长夜大,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第一年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脑重的75%。心理活动也有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至3岁时词汇量可达成1000个左右;
(2)认知能力发展,3岁时能分辩基本颜色,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儿歌及简短故事;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易哭易笑,喜怒无常,对母依恋,一旦分离,则出现焦虑哭闹。应将焦虑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人格培养要从小抓起。
3、幼儿期(3~6岁):
(1)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六七岁时脑重量接近水平。
(2)言语发展很快,六岁时词汇量可达4000个;思维和想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情绪丰富,能意识到男女的不同。此期应注意个性的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很有影响。
4、学龄期(6 ~12岁):
(1)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2)应加强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矫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3)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常不持久;能通过联想掌握课文;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个性和道德品质成长,能区别一般的是非善恶,作自我评价,心理个性趋向成熟。
5、青春期(12~16岁):
(1)身体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萌发,心理发育出现飞跃。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认识事物不单凭经验,而是应用理论指导;
(2)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受人尊重,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愿受到父母的约束,做父母的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正确引导,又不必管得太多,培养他们的性,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扩展资料:
青春期孩子父母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
逆反期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现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被动应付。要事先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使关系和谐,做能够平等沟通的朋友,为下一步打下良好基础。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1)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感。现实中,他们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
(2)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自主的需求
(1)正视儿童心理上的“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矛盾的关键。为此,父母需进一步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前进者,不能视他们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
(2)对他们的教育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婴儿期
百度百科-幼儿期
百度百科-学龄期
百度百科-青春发育期
新生儿到一岁成长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第1个月会长黄疸。
第2个月爱哭。
第3个月能抬头。
第4个月添辅食。
第5个月长乳牙。
第6个月厌奶。
第7个月能坐。
第8个月会爬。
第9个月能睡整夜的觉。
第10个月会叫妈妈。
第11个月能站、走。
第12个月要断奶。
0到1岁宝宝发育过程
0到1岁宝宝发育过程
0到1岁宝宝发育过程,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期也是颇为持久的,而妈妈们看重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慢慢的成长内心也是非常欣喜的,下面为大家分享0到1岁宝宝发育过程。
一、0-1宝宝生长发育规律
*1月爱睡
宝宝刚出生时,其视力处于非常模糊的阶段,所以宝宝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这也是宝宝发育的表现。
*2月抬头
当宝宝长到第二个月,掌握的主要技能就是抬头了,具体表现为可以旋转自己的头部,平躺在床上的时候可以将头抬离床面。
*3月认人
此时,除了手脚能力进一步发育,宝宝开始认人了,比如见到熟悉的人(多数是宝妈)会咿咿呀呀或大笑;看不见宝妈则会哇哇大哭;看见陌生人偶尔也会大哭,这也是认生的表现。
*4月翻身
4月是宝宝发育的“里程碑”,最兴奋的莫过于宝宝会翻身了,这也意味着宝宝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5月出牙
如果宝宝营养好,那么一般在5月就会出牙了,需要注意的是,宝宝长牙时会有的感觉,那么家长可以考虑添加辅食磨牙了。
*6月辅食
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一是满足宝宝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二是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7-8月学坐爬
7月是宝宝坐立的时刻,如果宝宝这时能自己坐一会,那么到8月可能就会爬行了,不少宝宝还会借助外力跑起来呢。
*9-10月学说话
这个阶段是宝宝模仿的高峰期,通常是家长干什么孩子就学什么,所以很多父母也会利用这个机会教宝宝开口说话。
*11-12月学站走
经过几个月的爬行基础,这时候有些宝宝已经能够借助外力独自行走了,当宝宝满1岁时,多数宝宝已经完全学会走路了,不需要外力帮助,他们也能行走。
美国儿科学会表示宝宝在1岁左右会开始学步,时间稍晚或稍早都是正常的,但宝宝超过1岁半还是不会走路,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了!
二、宝宝1岁半还不会走路,可能是这2个原因
1、缺乏微量元素
有些宝宝走路晚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等微量元素,这种情况需要要及时补充钙、维生素D,除此之外,晒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晒太阳半个小时有助于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发育。
2、受季节与环境影响
宝宝在春夏季节更容易学习走路,冬季时家长往往给宝宝穿很多,受到束缚的宝宝平衡力较低,学习走路自然比较慢。
实际上,每个宝宝的发育都存在差异,排除疾病影响,孩子学走路的快慢,和家长的训练也有很大关系。
三、为了让宝宝顺利走路,家长可以做什么?
1、让宝宝光脚爬行或走路
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受凉,于是早早的给孩子穿上袜子、鞋子,殊不知,这样束缚了宝宝的脚,让其缺乏对地面的感知,大大降低学步效率。
让宝宝光脚学走路,其平衡感更强,直接接触地面,不仅能增强宝宝双脚的抓握能力,脚底的神经末梢还可以将触感传递到宝宝的大脑,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2、为宝宝提供良好的学步环境
萌妈知道家长们的担心,宝宝要在地上爬行,所受的威胁也不小,所以家长要为宝宝提供良好的学步环境。比如将室温保持在25℃左右,将宝宝爬行的区域进行打扫消毒,或者准备专门的爬行垫,这样既不担心宝宝受凉,也能让宝宝尽快学会走路。
新生宝宝生长发育全过程
1周婴儿生长发育
当医生为你的宝宝剪断脐带,处理妥当,抱他(她)趴伏在你赤裸、温暖的胸前,和你肌肤相亲时,你是不是已经暂时淡忘了刚刚经历的`那漫长而痛苦的分娩过程。
那种奇妙的感觉是否让你终生难忘:欢喜、惊异、疼爱、恍如梦中等种种感情交织,还有几分陌生、几分不知所措。那种做了妈妈的体验变得真实而立体,因为与你血脉相连的宝宝就在你的眼前、你的怀中,触手可及。
2周婴儿生长发育
这周宝宝正在继续努力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对他来说,外面的世界与妈妈的子宫相比,又喧闹又明亮,有些不习惯。但是你会发现宝宝每天都在进步,他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
出生第一周时宝宝体重大多数会暂时下降,这是因为宝宝这时吃奶少,加上胎便和尿液的排出以及皮肤出汗和呼吸使一部份身体水分损失,在出生后2至4天会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不超过300克。随着吃奶量的增加,宝宝的体重从第4、5天开始回升,这一周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你会发现宝宝的四肢运动是不自主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比如受到较大声音的惊吓时,四肢会下意识地向胸前抱拢,这就是新生儿特有的拥抱反射。
到这个月的月末,你将会发现随着宝宝肌肉控制能力的发展,他(她)的动作逐渐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从出生到56天,宝宝还具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行走反射,从宝宝出生第8天开始,可以利用这一先天能力加以训练,不仅能使宝宝提前学会走路,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成熟和智力发展。
有的宝宝呼吸时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这是因为宝宝盖的毯子、穿的衣物上脱落的棉绒,及更多的空气中的灰尘,阻塞了宝宝的鼻腔和上呼吸道,但是你不用担心,宝宝不是感冒了,这个时候的宝宝伤风感冒的可能性还不大,宝宝只是在努力地呼吸。你可以试着用小棉签沾点儿婴儿油,帮宝宝把鼻腔中的污物清除,但动作一定要轻柔,小心扶住宝宝的头,不要让他晃动。
0-1岁宝宝视力发育过程
1、胎儿期:对胎儿的研究发现,6周时,视神经就开始铺路了,将视网膜连接到“初级”的大脑上。然后,眼的晶状体和眼角膜形成,眼皮覆盖在眼睛上。大约在6个月左右,胎儿就已经对光很敏感了。他能感觉到光的强度,因为光可以穿过母亲腹部的组织和肌肉,射进子宫中去。随着出生的临近,亮亮就越来越经常地练习睁开眼睛,准备着进入一个光明的世界。
2、新生儿:信号太强,无法分辨,调试工作开始了!
新生儿的视觉装置虽然已经到位,但还很不成熟,不能马上有效地运作。远远近近那么多光一下子涌入他的眼睛,太亮了,弄不清楚是些什么。
几个小时内,新生儿的眼睛就开始工作了。如果把他的视觉系统看成一部机器,那么,这部机器不仅需要润滑,而且需要调试!现在,他只能看到眼前18~38厘米内东西的大致轮廓,因为他的睫状肌还缺乏强度,还没有能力进行调节。但是,这种调节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还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位于眼底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光接受器)还没有长好,而且数量也不够。因此,他的视野大约只有45度左右。感光细胞要逐渐地得到发展,最终,大概有600万个负责分辨细节和识别色彩的视锥细胞将集中在视网膜的中间,而几亿个负责接受光线的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使他有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他居住的三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