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早睡早起不但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好处。
2.培养孩子专心吃饭的习惯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玩玩具等,这点家长们需要配合,在吃饭的时候自己也要放下手机,陪专心吃饭,否则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榜样。别小看孩子专心吃饭的习惯,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非常有好处。而孩子专注力强不强,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从小就有安全感,有自信。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
2.培养孩子的能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有爱劳动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每天睡前给宝宝读一读,让宝宝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4.孩子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要适时培养良好把握时机。
扩展资料: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其行为就会具有自觉性,并内化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高尚品格,这种品格会贯穿于人的一生,有了这种品格,无论是学习、做人、做事,还是社会交际,都会取得令人满:卷的成就。
现代社会中,父母经常会发出这些疑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懒?”“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得理解别人?”“孩子为什么总说谎?”??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父母没有从小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以致让坏习惯有了可乘之机。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当然,好习惯不是天生的,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后天的引导。
胡丰编著的《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帮父母和孩子找到最有效、最实用的好习惯养成法,最后还针对父母在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的行为习惯呢?
1、以身作则,发挥家长榜样引领作用。让我们家长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点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遵章守法,热心公益,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礼貌友善,尊老爱幼。大手拉小手,潜移默化地熏染、影响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会“文明”,在行为中去贯彻“礼仪”,将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知书达礼”的谦谦君子。2、行为榜样是儿童认知形成的基础,儿童观察父母的所作所为,就如同照相机一样将其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此时的儿童没有是非善恶的评价能力,无法判断这种印象是好还是坏,只会好奇而极力地模仿。3、言行榜样,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家长们很多的表现和处事方法都很容易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不得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4、规则榜样,孩子在慢慢长大中,家里定的一些规则,也要慢慢跟着改变。但不管如何改变,顶出来的规则,是一定要遵守的,并且是由爸爸妈妈先遵守,这样不但彰显出示范作用,而且还让孩子有样子可模仿。如果一旦孩子没有遵守,犯了错误,家长一定不要直接就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应该如何去改。否则惩罚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只是一个摆设。5、为孩子做榜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在家长的督促指导下慢慢培养出来的,这种督促指有效教育。
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1、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2、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5、由于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所以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一个良好的表率。
另外,巧虎故事系列
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习惯养成、社交礼仪等各方面,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唱游、律动歌曲更是深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