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宝宝开始学讲话,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和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很多家长都会疑惑当宝宝开始说话了,除了教会宝宝叫“爸爸”“妈妈”外,还能教些什么,其实殊不知,这时候的孩子语言系统已经开始发育了,家长们要从自身做起,规范日常的语言,为孩子树立好语言学习的榜样。
其实,很多小孩子开口学习说话时都是父母每天耳濡目染的教孩子叫“爸爸”“妈妈”开始的,不管是孩子先学会了叫爸爸还是妈妈,都是孩子语言系统开始发育的重要标志,当孩子第一次准确的叫出亲人时就意味着家长可以开展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了。
首先,可以从孩子最熟悉的场景入手,就是先教会孩子认识并且准确的叫出周围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亲人的称呼算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了,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对于刚刚咿呀学语的孩子而言还是比较困难了,毕竟万事开头难,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多一些耐心,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当宝宝开始学习说话了,家长们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虽然刚刚学习说话的孩子还未形成完整的语言系统,对于很多家长日常沟通和交流的语言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十分理解,但是这却并不妨碍孩子单纯的学习语言本身。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从小就会说脏话,其实,孩子们本身并不知道脏话的具体涵义究竟是什么,只是家长们平日里怎么说,孩子就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并且在其他场合里脱口而出了,所以,当孩子开口学说话时,家长无论如何都要树立好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日常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每个地方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方言,很多孩子从小就在方言的环境下长大,所以对于日后普通话的理解和学习就会很有一定的障碍。
这里建议各位家长在孩子刚刚开学学习说话时尽量的用普通话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小让孩子学会说普通话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和其他人进行相处,毕竟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而且普通话的学习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家长或许会更加前卫,希望孩子在语言上跑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外语,其实从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给孩子营造一定的外语语言环境是很有帮助的,在孩子的语言系统逐步形成之时,孩子的大脑也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让孩子耳濡目染的接触外语,对于后天的学习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孩子的语言系统发育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希望家长们可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利用好这个阶段,帮助孩子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
教宝宝学说话的技巧
教宝宝学说话是家长必须要做好的事情,那么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我们应该怎样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宝宝学说话的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6个月-1岁宝宝学说话
在宝宝0-5个月的时候,语言发育基本停留在“听”的阶段,他喜欢妈妈的声音,父母需要多跟宝宝说话,在他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及时给予回应。
等宝宝6个月以后,他看着妈妈的笑脸,可能发出“巴、姆姆、诺诺”等牙牙学语的声音,父母可以微笑着模仿宝宝的声音,往往会激发他更大说的兴趣。同时,在平时换尿布、吃奶、穿衣服时,都及时跟宝宝交流告诉他要做什么了。
8-12个月的宝宝,对讲话的注意力提高,对一些简单的语言命令也有反应。他可能含混的说出一些变调音,因为他还在努力适应不同音调的变化。
1、说“爸爸和妈妈”
从6个月开始,有些宝宝就能发出粑粑、麻麻的音调,刚开始他没有把真实的你和词语联系,所以多指着自己说“妈妈,这是妈妈”,当他叫出第一声,你一定感慨良多。
2、摇头表示“不”
在宝宝7-8个月以后,对一些简单指令会反应,比如宝宝抓妈妈的眼镜,妈妈摇头表示不,拨开宝宝的小手。宝宝也会逐渐学会摇头这类简单动作。
3、用唯一的词表示同一个事物
比如今天说“猫咪”,明天说“咪咪”,这个阶段,最好用固定的、唯一的词表达同一个物品。避免宝宝产生混淆。
4、指认生活物品+实物卡的帮助
指认生活中常见的桌子、沙发、鱼缸等,在8个月以后就可以尝试给宝宝看实物卡,一般可能到10个月左右他才能指认某些熟悉的物品。认物卡片要坚定地用实物,不要那些卡通的变形的萌化的,就是纯照片认物。这样方便宝宝联系生活,理解更容易。
5、讲故事当然少不了
宝宝对绘本的专注力并不强,1岁以前主要选择撕不烂的布书、圆角环保的纸板书等,他感兴趣的时候就翻一翻,并不强调完整的听完一个故事。
1岁-1岁半宝宝学说话
1岁以后,宝宝似乎突然就理解你说的每句话了。你说要吃午饭,他就端着碗跑去餐桌。你说要找鞋子,他就帮你拿来了。他的理解能力远远超过他能说的了。
1、说的慢一点,别说生僻词
父母在和宝宝交流时,尽量慢一点。根据他的听觉能力遣词造句,多说他熟悉的词汇和句子,不熟悉的新鲜词,语速慢。比如“宝宝想要吃甜-甜-圈吗”。
2、尽量不说儿语,多说短句子
不用刻意像唱歌那样吊着嗓子说话,也不用说“糖糖、小鞋鞋”。尽量用简单的字词和短句子交流,便于宝宝理解和重复练习。
3、发音准确,吐词清楚
宝宝1岁左右说的话,基本上只有长期带他的父母听得懂,别人很难听清他的话。他们的舌头口型正在适应巨大的词汇库,父母一定要用标准的发音来交流、示范。
4、动作和词语结合起来
到了1岁半以后,宝宝走路很好,也能跑跳。在玩球时说“踢足球”,在上台阶时候说“抬脚”,这有助于他将动作和词语联系理解。
5、指认生活中的物品
这一方法其实适用于所有的阶段,随时给宝宝指认他感兴趣的物品。
1岁半-2岁宝宝学说话
2岁大的宝宝不仅能明白你对他讲的大部分内容,词汇量也在飞速扩充,这一年中,他逐渐从2-3个词组成的句子(喝果汁、妈妈,要饼干)跃升至4个、5个或6个词组成的句子(球在哪里,爸爸?娃娃坐在我的腿上),他还开始会使用代词,虽然经常用错。但是宝宝的.词汇积累是不均衡的,所以不用纠结跟别人家的宝宝比较。
1、给出包含2-3个要求的指令
比如“去房间里,把泰迪熊和小狗拿来”,通过复杂的指令提高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2、随时指认生活的常见物品和图片
无论是在家、外出,比如看到“斑马线、红绿灯、公共厕所、雕塑”等任何物品,随时指认,并简单的给宝宝说明这个物品是用来干什么的,以便于他理解。
3、说名字、年龄和性别
一问一答,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让他在问答中熟悉自己的信息,熟练以后再以这个方法训练,爸爸妈妈的名字。
4、代词(你我他)的使用
很多宝宝在代词这一块是模糊的。比如妈妈说“你要玩具吗”宝宝回答“你不要玩具”。所以在最初建议都使用第三人称。换个问法“宝宝要玩具吗”,他会回答“宝宝不要玩具”。在他熟悉这种说法之后,再说清楚,自己就是“我”对方是“你”。这一点要完全理解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5、结合场景理解对立或相反的词语(上下,里面外面)
在平时和宝宝交流中,有意识的在适用情景中说清这些词的关系。比如“宝宝在帐篷里面”“爸爸在帐篷外面”,方位词数量词都可以这么教。
6、读书讲故事丰富词汇量
不用上任何语法课,宝宝在上学前就通过聆听和时间掌握很多基本语法规则。保持每天继续给宝宝讲故事吧,让他重复某些语句,或是提个小问题。“小猫在河边遇见了……”“小猫在河边遇见小狗”。
总结: 教宝宝学说话,除了技巧和方法,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无外乎两点:
一是听宝宝说。比如我家宝宝在1岁半时表达很强烈,我努力弄明白他说的词,他则用身体语言、动作和一连串叽里咕噜表达他的意思。大人认真听,让他继续说,及时纠正他不正确的发音。
二是和宝宝交流。他不说,我主动引导他说,尤其是带出去玩儿,海报、门牌、电线、汽车,什么都可以说一说。看他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自说自话的说个不停。有个小话唠,其实感觉很不错,至少学说话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了。
怎样教宝宝学说话,家长要抓住4个关键期:
第一阶段:前语言时期(从出生到10~13个月)
这个阶段儿童尚未学会说话,但是已经能够对语言迅速做出反应。经历了前语言时期后,大多数孩子都能说出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词。
父母怎样做:
多和宝贝进行交流。和小宝宝交流的过程中,父母要将宝宝当做一个合作者来对待。小婴儿的很多行为,例如微笑、发出咕咕声、一个表情或动作,都可以引起一次谈话。懂得孩子的父母能够通过谈话对婴儿的这些行为做出反应,这些做法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交流时注意表情和语气。和小婴儿交流的时候,要多使用平静的、令人愉悦的声音,并且频繁地用眼睛看着他们,表达对宝贝的关注,激发孩子对交流的兴趣。
第二阶段:以词代句阶段:一次说一个词(1岁~1岁半)
当宝宝开始说话后,他的词汇量会不断增长。这个阶段的宝贝用一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表达他想说的内容。
父母怎样做:
对言语进行简化。在这个阶段里,与正在学习语言的蹒跚学步的婴儿进行交谈时,应尽可能对言语进行简化,运用一种容易让宝宝理解的方式,将话语表达出来。比如,相比“宝宝多吃一点特别好吃的香蕉吧”,改成说“吃香蕉”会更有效帮助宝宝学习。
第三阶段:从一个词到简单的句子(1岁半~2岁)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讲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简单句子。一开始,句子可能并不合乎语法和习惯,而且往往更强调名词和动词。但是,宝贝一直在努力试着更精确地表达他想说的内容。
父母怎样做:
多使用宝宝的名字。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时,多说宝宝的名字,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太能理解“你”“我”。多用孩子的名字,不仅使谈话变得私人化,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宝宝的语言发展。如讲故事、唱歌、说歌谣等等,以及为宝宝创造很多机会,使他们与或其他孩子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第四阶段:学前时期的语言学习(2岁半~5岁)
在这段两年多的时间里,孩子逐渐地学会复杂的、化的句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父母怎样做:
创造各种不同的语境。多把孩子带到不同的地方,帮助他们学会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进行交谈,这样,孩子在与多种多样的人打交道时,都能够使用语言。
为孩子提供“指示”和“命令”。让孩子知道语言是能被用来达到一种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方式。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他们正在完成的任务以及他们如何去完成这项任务。像对那样与孩子对话。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运用语言形式与孩子进行谈话,避免使用“婴儿语”,比如“球球”、“狗狗”等。
在引导宝宝说话时,家长一定不要过于心急,因为有些宝宝说话会比较晚,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引导计划。
怎样教宝宝学说话?如何让宝宝喜欢上说话?
前不久作者外出的时候遇到同事带着孩子外出游玩,已经十八个月大的孩子至今只会喊妈妈或者爸爸,且平日里基本上不开口说话,总是用摇头、点头以及哭闹和微笑表达自己的情绪,去医院做检查,孩子不管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都没有任何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懒语宝宝”。相信这也是不少父母会遇到的事情吧?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快速学会说话呢?又该如何让宝宝喜欢说话呢?来吧各位,这篇指南有着很科学且合理的建议,赶紧看过来吧!
主动和宝宝交流
别觉得宝宝年纪小不懂事,自己一个人呆在那儿不哭不闹就可以了,如果父母这样带孩子的话,宝宝就会出现懒语症,可能几岁了还是不爱开口讲话。想要让宝宝学说话且喜欢上说话,那么父母就要主动的和宝宝交流,不断的和宝宝说话,并且让宝宝感受到你和宝宝说话时的那种愉悦之情,宝宝自然会爱上说话的。
02提问式的交流方式
父母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经常用询问的语气和宝宝说话,比如问问宝宝喜欢不喜欢这个玩具,喜欢不喜欢妈妈之类,然后告诉宝宝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即使宝宝年纪小不会回答,但是在父母一遍遍引导下,宝宝就会学着发一些简单的音节,并且喜欢与别人进行这样的对话。这种提问式的交流方式,会让宝宝有一种急切想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冲动,那么加上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导,宝宝自然会是那个喜欢学说话并且喜欢说话的宝宝了。
03采取讲故事形式引导宝宝说话
宝宝是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的,如果一个妈妈不喜欢给宝宝讲故事,且没有任何的耐心给宝宝讲故事,这么这个宝宝不但语言表达能力会差一些,可能性格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让宝宝快一些的学会说话并喜欢说话,妈妈就要每天给宝宝用很轻柔的声音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宝宝看一下故事书上的图片,并且一遍遍指着这些图片发出简单的音节,比如说宝宝,妈妈,爸爸,吃饭,等等,时间久了,宝宝自然会模仿妈妈的方式练习发音了。
04用音乐刺激宝宝开口说话
作者的宝宝在一周岁的时候,只要我在琴上弹奏出几个音符,宝宝就能够随着节奏用含糊不清的音节唱出那首儿歌,这一点是所有健康宝宝都能做到的,只是如果妈妈不进行这方面训练与引导的话就很难了。在宝宝几个月大的时候,让宝宝身边有音乐的出现,并且可以先用一些很简单的乐器比如电子琴,来吸引宝宝对音乐的喜爱,然后每天不断的重复一首儿歌弹唱给宝宝听,并且鼓励宝宝也跟着发音,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爱上说话的。
05用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其实想要让宝宝学会说话,想让宝宝喜欢说话,并不用刻意的拿出教程或者时间去教育、引导,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可以的,比如照顾宝宝的时候,拿着一个苹果告诉宝宝这是什么,或者是指着宝宝喜欢的玩具不断的重复这是什么,然后重新拿起苹果继续告诉宝宝这个叫什么,这样用实物进行训练效果会非常好的,记住了,宝宝的模仿力可是非常强大的哦。
06发音时让宝宝看到你的嘴巴
很多妈妈觉得奇怪,自己每天和宝宝说话说得嗓子都疼,可是宝宝就是不会说话,连简单的音节都能发错,这一点真的不应该怨宝宝,你想一想,你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你是否一边低着头做别的,比如看着你的手机,一边和宝宝说话的?当你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宝宝看不到你的嘴型,那么他无法模仿,这样一来,你让宝宝如何学着说话?记住了,只要是和宝宝说话,就要看着宝宝,让宝宝看到你的嘴巴,这样宝宝就能够模仿你的嘴型。
07多带宝宝与其他宝宝“沟通”
你要明白的,宝宝们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即使很小的宝宝,他们也喜欢和自己同龄的伙伴在一起,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如果你经常带宝宝和别的小宝宝在一起的话,既能够激发小宝宝和别人交流的,还能够让孩子在咿咿呀呀的儿语中快速学着说话。
08教宝宝说话一定要越早越好
宝宝自从降生就已经开始和这个世界对话了,比如宝宝饿了的时候发出的哭声,或者开心的时候发出的笑声,这都是宝宝的语言。很多父母觉得宝宝太小,没必要教着学说话,可是当你觉得应该教宝宝说话的时候,宝宝可能对说话的兴趣并不是很高了。所以说,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天开始,妈妈就要开始教宝宝学说话,每天不断的和宝宝说话,这样能够让宝宝感觉到开心,从而会越发的喜欢上学说话的。
教小宝宝说话一定要耐心、温柔,不然宝宝会被你的大嗓门吓坏的。
怎样教宝宝学说话
怎样教宝宝学说话
怎样教宝宝学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到一定阶段很多家长都会教宝宝学说话了,宝宝学说话是需要父母在旁边做好引导的,下面我分享怎样教宝宝学说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十一个月宝宝说话训练方法
(1)认图片:先取出婴儿认识的实物,如苹果、香蕉取出画有该物的图片,将实物与图片对比让婴儿学习。婴儿很快就理解图片代表实物。待婴儿认识4—5张图片后,可将这几张图片放进其他图片中,再让他在这些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准确找出来,家长就要鼓励婴儿,和搂抱。
(2)看画册:让婴儿看有动物、水果、玩具的画册。在看画册的过程中,家长用准确,清晰的语音给婴儿一边看,一边讲,讲的时候,可以学动物的叫声,汽车火车的鸣笛声。
(3)学“押韵”:选一首常给婴儿念的儿歌,而且每句最后一个押韵的字要容易发音,如“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念时故意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并将前边的字音拉长,念成“小娃——娃”,以强调最后那个押韵的字。然后再念一遍“小娃——”故意不念出后边“娃”字,等着婴儿念出后边的“娃”字。如此反复进行,使他逐渐能跟着把最后一个押韵的念出来。
评估:能发一个字音,表示特定的意思或动作,能自言自语。
注意:
1、婴儿自言自语,带用一个真正的`词开头,然后便富有节奏地说出一大堆自己发明的“词”、“短语”,同时还打出许多手势。这时最好不要打断,而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加入与婴儿说话的机会,教婴儿说出真正正确的词来。
2、多给婴儿一些模仿的机会,模仿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语言的音词变化。每天给婴儿有感情地朗读1~2个优美的童话故事或诗歌,或给放录音带听。
3、给婴儿看的书要大一些,图片要清楚,色彩要鲜艳,人物对话要简单生动,并多次重复出现,便于婴儿模仿、理解、记忆,对学说话感兴趣。
4、给婴儿提供一个能顺利把语言与具体情景相联系的促进学习语言的环境。不能脱离环境说一些婴儿无法感知的抽象的不具体的事物。
宝宝语言发展过程
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共有8个阶段:
1、1-3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借助哭闹还表达需求,仅能发出a、n、m、b简单且无意义的单音节。
2、4-6个月
3、7-9个月
孩子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象声词,并开始模仿大人说话,懂得一些简单的单词的意义,发音也开始像模像样。
4、10-12个月
孩子偶尔会说出妈妈、爸爸等简单的单词,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如点头、摇头等,也能认识部分身体部位,如眼睛、鼻子等。
5、13-18个月
孩子在这个阶段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会叫出熟悉的物品的名字,也可以熟练叫人,能听懂大人的要求,能与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也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6、19-24个月
此时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清晰表达出需求,或回答大人问题,还能唱几句儿歌。
7、25—30个月
这个时期,孩子差不多能掌握300个词汇量,学会用你、我、他这类人称代替,可以用简单的复合句描述一个事情。此外,还知道常见日用品的名字,儿歌储备量也增至8—10首。
8、31—36个月
孩子可以掌握并运用大概500个词汇,看图识物约100张,还能说出5、6个字的复杂句子,谢谢、请等礼貌用语也可以流畅使用。孩子逐渐开始理解故事情节,还会尝试询问“为什么”。
宝宝如何能更好学习标准发音
1、多听
宝宝在刚出生时会注意到人类全部语言的 800 种辅音和元音,这使得他们能够学习地球上的任何语言。紧接着,宝宝会自动利用大脑的计算区域来跟踪这些声音的统计数据,并确定最常用的声音,从而识别一种或几种母语中具有意义的声音。
在宝宝找到正确的音节后,TA开始只关注理解母语所需的声音,并逐渐忽略其他语言中使用的声音,从而逐渐失去关注其他语言的能力。
因此,尽早让宝宝接触多种语言(可以是外语,也可以是方言),可能会让宝宝的语言学习窗口开启的时间更长久。
2、多练
宝宝真正学会说话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音练习,掌握口语技巧的。
宝宝2个月时会发出叽叽咕咕的声音;到3个月大时,就能发出a/o/e等元音;4-6个月时,可以通过模仿唇形,发出辅音,并且开始通过不同的语调和情景辨别语言中感情成分;到12个月大时,宝宝能够说出第一句话(通常是“妈妈”、“大大”等词)。
在之后的几年里,宝宝可能还会把一些音节混在一起,因为TA还没完全掌握发音技巧。通过不断地讲话练习,能够促进宝宝发展沟通技能和智力发育。
宝宝语言发育的常见问题
影响语言发育的因素很多,如遗传、听力、口腔等身体因素,还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常见的情况是:
1、口吃
孩子在2到3岁时,已经能够与大人进行简单、流畅的对话。但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出现一个让父母担心的状况——口吃。特别是孩子精神兴奋、迫切想要表达但无法流利表达,常会重复某个单词才能继续讲下去,越着急越表达不清楚。
2、说话含糊不清
孩子发音不清楚也是语言发育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孩子自发的用简单的音来代替较难的发音,如用亚亚表示奶奶,用袄袄、脑脑等表示姥姥。
3、停顿时间长
孩子在说话时遇到不会表达的词时会出现停顿。这个停顿是孩子思考的时间,也是其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的一个体现。亦或一句话还没有讲完,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组织下一句话了。
宝宝语言发育需警惕的情况
若小朋友语言发育滞后是因为听力问题、绘画障碍、自闭症等疾病所致,需及早就医诊治。如果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家长要引起警惕:
1、即使家近距离与孩子讲话,孩子无任何反应。
2、孩子突然听到某种声音作出极大反应,表现出震惊和害怕。
3、孩子常常忽略和无视周围人,拒绝模仿、做游戏,与他人无目光交流。
4、孩子总是重复做某件事,或是强迫自己做某件事,如一直点头、摇头、拍手、转圈等。
5、孩子虽然一直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却只能发出很少的几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