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这6种疹子宝宝最容易患上,妈妈要学会分辨
宝宝出生后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长了疹子却不知道如何辨别。有些疹子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护理方法完全不同。
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痱子,也叫汗疹、热疹,几乎每个宝宝身上都会长。
宝宝长痱子基本是因为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比如衣服穿得过多,剧烈运动等,导致宝宝排汗不顺畅,进而引发的皮肤炎症。
痱子最容易长在身体出汗最多的地方,比如脖子、腋下、/沟、后背等部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形态都是一粒粒的小水泡,会有瘙痒、烧灼的感觉。
长痱子孩子会感受到一些刺痛,但只要开空调、风扇后,就会好转一些。所以,就算不是在夏季,只要宝宝出汗多,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孩子长了痱子,只要立即降温和减少出汗,多数情况下很快就能消退。
在日常中,尽量不要让宝宝待在温度太高的环境中,一般25 左右的温度是最适宜的;尽量选择纯棉浅色的衣物,易吸汗散热;如果宝宝出汗太多,要及时用温水给宝宝洗澡,然后更换干燥的衣服。
纸尿裤也要勤更换,小便2-3次就可以给宝宝换掉了,如果是大便要立即更换,选择的纸尿裤最好具有透气性。
湿疹是儿童最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会分为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的特征主要是皮肤表面有红斑、丘疹和水泡,急性期时可肉眼看到糜烂、渗液和水泡等“湿”的现象。
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的表面是干燥的,还有脱屑的现象。
湿疹无论是轻微还是严重,看起来都是一片一片的,又红又肿,还伴有痒的感觉,最容易出现在干燥摩擦的地方,像是脸颊、手肘和膝盖部位,如果长时间地抓挠,就会导致皮肤出现增厚及裂纹。
如果宝宝得了湿疹,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保湿工作,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2 -26 之间,湿度控制在50 -60 之间为宜。
可以给宝宝涂抹保湿霜或者软膏,不要用乳液。千万不要乱用偏方,或者是带有妆字号、消字号的产品,以免宝宝湿疹更严重,甚至会带来不良反应。
日常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洗澡时尽量用清水,沐浴露每周或两周用一次就好,洗完澡后5分钟内,要给宝宝全身涂抹保湿霜。
宝宝穿的衣服一定要选择纯棉、透气、宽松的,这样不会让湿疹进一步的扩散。
也称为摩擦红斑,主要高发人群还是肥胖的婴儿,常见好发的部位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肛周等有褶皱的地方。
间擦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皮肤只要容易发生接触和摩擦的部位都很容易患间擦疹,一定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护理。
宝宝的皮肤如果呈现潮红或暗红色斑,继而出现浸渍糜烂、渗液,严重时还会有脓液,说明宝宝患的是间擦疹。
注意皮肤表面的清洁,避免汗水、口水、奶水、食物残渣等长时间停留刺激皮肤。
对于脖子、大腿根部、腋窝等相对不透气的部位,要露出来透气,保持干爽;对于相对容易频繁摩擦的部位,尽量避免外物摩擦。
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红比较明显,可以用一些成分简单,有收敛水分作用的软膏,例如氧化锌软膏,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干爽。
如果间擦疹严重,就需要及时用药改善,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都是比较推荐的弱效皮质激素药膏。
当然,避免间擦疹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例如给宝宝所在的环境保持在18 -25 之间;洗澡后要仔细擦干褶皱比较多的部位,对于容易接触口水的部位,可以用凡士林来做好隔离。
另外,就是帮助宝宝减轻体重,减少因为肥胖而造成皮肤褶皱多的情况。
就是大家俗称的“风疹块”或“风团”,是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是身体碰到了过敏物质,抵抗力弱的宝宝很容易反复发作。
荨麻疹多是由过敏、感染、药物、食物、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的,皮肤会出现凸起的,水肿性红色风团,如果严重,还会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性水肿。
患了荨麻疹的宝宝,几乎全身都有,大多数都非常痒,同时宝宝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休克等症状。这种情况会在几个小时内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但会反复发作。
如果怀疑孩子患的是荨麻疹,不能自行判断和用药,最好先去医院询问确诊后再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过敏原,例如鱼、虾、蟹、蛋类、芒果等;微生物感染,疫苗、抗菌药等,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等;还有花粉、粉尘、动物毛发等,这些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所以,只要尽量去除这些诱因,才能预防宝宝发生荨麻疹。
主要是由肠道病菌引起的急性出热出疹,具有传染性。一般每年的4-6月是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感染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手、足、口、臀等部位会出现红疹和水疱疹,同时伴有身体发热。
大多数的口足口病症状都比较轻,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愈,但严重的时间会长一些。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勤通风;大人接触宝宝时要先洗手,避免携带病菌传染给宝宝;跟宝宝的餐具要分开用,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进行消毒。
宝宝1岁前,建议给宝宝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在病毒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像滑滑梯、摇摇车这些游乐设施也尽量少玩。
又称为婴儿脂溢性湿疹,主要是与雄激素作用于皮脂有关。一般脂溢性皮炎会发生在出生后3周到12个月之间,不同区域的脂溢性皮炎,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比如头顶会出现叫乳痂的疹子,上面有厚厚的像是头屑的痂壳,不太容易脱落。可以用凡士林或者矿物油涂抹痂壳泡软,然后用软毛刷去除。
而眉毛、眼睑、额头、脸蛋、鼻唇、耳朵后方则会出现红色的疹子,上面是油腻的皮屑;脖子和尿布区域等褶皱部位则是单纯的发红,一片片的,表面发亮,没有皮屑。这些部位的清洁,建议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沐浴露清洁。
清洁后的部位都要用保湿霜或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避免使用纯油类的护肤品。
皮疹会反复或持续的发生,如果还是不会判断,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评估。
最后,要提醒一句,宝宝的手指甲要定期修剪,保持双手的干净,以免抓伤皮肤后引起感染;家里的环境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例如常接触的床单、被套要勤换洗;地板和宝宝玩耍的垫子要定时的清洁消毒。
孩子得湿疹和热疹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呢?怎么区分好呢?
热疹就是室温的温度高,婴幼儿穿盖的过多,造成不透气,形成了热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在婴幼儿的颈部,腋窝等有褶皱,爱出汗的部位常见;疹子的状态是边界清晰的小颗粒状的红色皮疹,严重的在皮疹内会出现乳白色的脓性液,热疹一般都没有瘙痒的感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患有湿疹的话与过敏都会有很大的关系,最多发生的就是对牛奶,鸡蛋等过敏。湿疹是皮肤粗糙,还会出现皮肤爆皮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有红肿,流出水的现象,皮肤会有明显的瘙痒的感觉,婴儿会常用受抓挠。
怎样判断孩子身上的小疹子是不是痱子?
1、红色的小点,就像微型水疱,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因为太热带来的水疱似的疹子,更容易出现在被衣服速盖的地方,例如肩部、背部、躯千、骨部和大腿。
2、孩子抱怨瘙痒或刺痛。
3、某片皮肤可能会发红,真正长痱子的地方则出现微小的水施状红点。
宝宝的热疹和湿疹有何不同?如何快速分辨?
婴幼儿颈部、腋窝、肘窝和膝部、腘窝等褶皱长出疹子,爱出汗的部位更容易发生。热疹是边界限清晰的小粒状红色皮疹,严重者小粒皮疹内出现乳白色脓性液。热疹一般没有痒感,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反应,其诱发根本原因在于免疫力下降和过敏性。情绪、药物、外界刺激、细菌感染等都只是湿疹病发的导火线。湿疹需要就医确认。
湿疹患者容易搔抓,然后流水,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用抗过敏止痒的药可缓解,但容易复发,尤其饮食刺激食物,如海鲜(鱼虾贝蟹)类、牛肉、烧烤等热气、辛辣刺激后容易反复复发。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小丘疹、小水泡。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排汗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和长期卧床病人。
所以宝宝会出现反复的哭闹,不愿意吃饭,以及反复的自我摩擦症状。湿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丘疹。急性期常伴有明显渗出和结痂形成。应给穿棉质衣服,透气性好,易吸汗。或者是室内温度过高造成的反应。在温度降低后会自行缓解。热疹的发生与宝宝自身的功能不完善有关,宝宝太小不能很好的调节身体的温度,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时就会出现热疹。
但在婴儿2-3个月的时候特别容易发,通常常见的就有奶藓。发生的原因常见的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如果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少吃鱼、虾、蛋、奶等易过敏物质。牛奶或其他的牛奶制品,湿疹一年四季都可发,一般刚出生后几周的孩子最容易起湿疹。而热疹就是痱子,只有夏季会发。湿疹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热疹出现在多汗部位,如额部和颈部、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