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岁 宝宝 适应环境

2023-09-29 来源:画鸵萌宠网

妙招一: 入园前的铺垫工作 对新环境的恐惧是很多宝宝抗拒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让宝宝们能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就得先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接受幼儿园里的新环境。因此,桐妈在桐宝入园前的2~3个月,就开始有意识地带他到幼儿园里提前进行 “预热”,目的是让他在熟悉幼儿园的同时爱上幼儿园。其实这并不难实现,幼儿园中的大型玩具对小朋友们来说是很具吸引力的,每次桐宝都会玩得不亦乐乎,要离开时还会表现出恋恋不舍,万分期盼地问桐妈:“我什么时候才能再来玩?”桐妈便顺势告诉他:“你如果听话,过段时间妈妈就可以把你送到这里来上学。”这样一来,桐宝便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

妙招二: 宝宝的入园准备 幼儿园的生活通常需要宝宝具有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所以,桐妈在桐宝入园前就开始尽可能地训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洗手、独自吃饭、独立入睡、自己上厕所、口渴时主动表达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还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宝宝入园准备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整好宝宝的作息。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固定的作息制度,妈妈们可以提前2~3个月,在家中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宝宝的一日三餐及午休,逐渐调节宝宝的生物钟以适应将来幼儿园的作息。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环境呢?

序言: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父母会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如果孩子没有办法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如果孩子在回家的时候说,幼儿园的老师打他,小编建议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这样就能够了解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我们也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够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如果想要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小编建议我们一定要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也可以通过老师了解。小编觉得很多老师都是非常可爱的,并且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都和蔼可亲,他们在和学生说话的时候,也会变得特别温柔,所以小编觉得孩子说的这句话应该是假的。但是我们也要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情,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态度处于平和的状态。千万不要对老师大吼大叫,这样就会影响到老师的心情,并且影响到了孩子。

二、向孩子询问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定是非常亲密的。那么小编建议我们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如果父母总是站着和孩子交流的话,那么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压迫感。在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否定。有的孩子把老师的当成是在打他,所以小编建议,如果孩子出现了错误的想法,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觉得老师一定打了孩子,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和孩子交流的话,那么会滋长孩子错误的行为。

如何让宝宝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环境和节奏呢?

1、宝宝昨天第一天入园感觉还错,今天去就哭的很惨!妈妈无心上班,只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2、今天宝宝第一天入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就她没哭,很乖!别人在哭,她在敲鼓,玩累了只是问哈老师,我奶奶去哪了,怎么不陪我玩咧看来小的时候带她到处跑,锻炼她较好的适应能力!

3、是的宝贝从一出生就要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的成长过程我会陪伴你,但生活中的问题还是要你自己去解决,希望你能勇往直前,我会伴你左右,待你成长!

4、宝宝尝试入园的第一天,表现的很棒,2019注定是我成长的一年,所有的辛苦,迷茫都将过去,无论前方如何,2019带着我对宝宝和宝粑的爱,努力前行

5、宝宝入园第一天,一早不肯起床哭了半天,送去交给老师了心里空落落的,以后宝宝就是个小小社会人了,希望你做一个勇敢,阳光,自信的孩子,加油宝贝爱你爱你爱你

6、今天是宝宝入园的第一天,当妈的各种忐忑和不安,感觉自己接受不了这种哭闹的场面,竟然在门口偷偷站了一个半小时,心塞呀,都说父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我想孩子的远行才刚刚开始,为娘的各种心酸和担心才刚刚拉开序幕,希望孩子以后的路可以走的安慰一些,顺利一些!希望她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特此纪念这一天!

为什么有的孩子适应环境很快?

一样是两三岁的孩子,有些孩子送到幼儿园,不哭不闹很快就适应了。而有的孩子,哭了半年才逐渐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和他人交朋友。

面对相同的事情,不同的孩子反应不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孩子们生下来就带有先天气质。不同的气质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处事风格。

气质类型有很多种流派,而最具有高水准研究水平的,应该属 19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A. Thomas)和儿童心理学家切斯(S.Chese)提出的。托马斯博士指出: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的个体,从出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带着他独特的天生气质,展现出属于他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互动。

这里所说的「气质」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托马斯(A. Thomas)等心理学家采用了 9 个维度来衡量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分别是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阈值、反应强度、情绪质量、分心性、注意力广度和持久性。

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社交能力,走向更的人生呢?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如何利用气质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社交商」。

先天气质不同 社交方式大不同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 活动量大的孩子,喜欢用身体说话。

每一个孩子的活动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活动量会非常大,活动量大的孩子容易让父母感觉总是精力很充沛,怎么也安静不下来。活动量大的孩子非常活跃,放得开,人多的时候还特别兴奋。

对于活动量的大孩子来说,当还有剩余的能量没被发泄掉的话,他是没办法安静下来做静专心做事情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 害羞退缩、人际过度敏感的孩子,容易感到社交焦虑。

我们家的孩子,是相对慢热的孩子。有一次上早教课,熟悉的老师刚好请假,临时换了一个男老师,孩子马上变得警惕起来。那节课是在周末,孩子和大人都比较多,我们家孩子开始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再加上老师不停的热情邀请孩子,反而让孩子一直往我身上躲。

那一刻,我意识到:孩子有些焦虑了。

对于害羞退缩、且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的孩子,交朋友的过程就容易感觉到紧张;如果这类型的孩子再加上反应强度太弱,就容易被团队忽略,很难交到朋友。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3.主动好奇、适应度高的孩子,容易跟着别人走。

主动好奇的孩子,去到新环境时,什么都想摸一摸,什么都想看一看,甚至把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他是大人眼里的好奇宝宝,有着充足的求知。

他看到人就会主动打招呼,常会讨得身边人的喜欢,但是因为对所有的新事物都比较好奇,什么事都喜欢大胆尝试,有时候不知道回避危险。别人给他一颗糖,就开心的跟别人走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4.情绪反应强,坚持度高的孩子,希望别人都听他的。

「你这样不对!要像我这样!」是这类孩子的口头禅。他们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做到底。他们也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而反应强烈。


如何养育不同气质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拥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孩子的社交发展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活动量大、活泼好动的孩子。需要发泄多余精力,帮助孩子意识自己的行为以及对他人的影响是社交的重点。

当孩子太兴奋,开心地把别的孩子抱得太紧时,我们可以说:你好喜欢 xxx 小朋友啊,我们可以轻轻地和他握个手,他可能会感觉更舒服哦!

当孩子好奇地想去摸其他孩子的玩具时,可以提醒孩子,这是 xx 的玩具呢,如果要玩可以先问问对方是否同意,不然他会难过的。

通过语言,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界限,找到更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活动量大的孩子也需要给予孩子更多体能活动的空间,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满足他生理的需求。以下是可以帮助活动量大的孩子的社交游戏:

体能类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放风筝、抢板凳。

体育竞技类的游戏,如玩平衡车、跳绳、踢球。

自我控制类的游戏,如一二三木头人、二人三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 害羞退缩、人际过度敏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热身运动」,父母「递梯子」可以帮助孩子达成社交行动。

气质类型害羞退缩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环境里的人和事。他们需要不断的确认环境,直到感觉到环境是安全的、可靠的才会慢慢开始社交和行动。

很多父母带孩子去上早教班或者兴趣班,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参与,就直接带孩子离开,或者强迫孩子做,这些都不能帮助孩子的社交发展。其实孩子并不是不参与,他只是比较小心谨慎,需要更多的时间了解情况。

我们可以这样帮孩子融入:

a.提前热身。

每一次我们带孩子参加聚会或者活动,可以先带孩子去到目的地,和孩子先在那里玩一会,让孩子提前适应环境。

在这个热身的过程中,其他的孩子是慢慢到来的,慢热型的孩子也不至于感到一下子需要面对很多人的社交压力,而是有一个温水慢慢煮沸的过程。这样的方式让他感觉到安心,并且有一种掌控感,帮助他更好的与他人社交。

b.循序渐进地给孩子「递梯子」。

而对于父母来说,害羞退缩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陪伴和相信。采取「递梯子」式的陪伴,可以帮助孩子逐步的完成社交挑战,逐步获取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抱着孩子,帮他说出内心的感受:「新的环境和朋友有点陌生,让你有点害怕,是吗?」

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排解社交焦虑的方法:「没关系,深呼吸。我们可以先在旁边看一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回顾孩子成功的经验,唤起信心:「上次你去参加一个派对,一开始也是很紧张,后来我们不是也交到很多好朋友吗?」

陪伴、相信、正向循环:观察孩子,给予孩子时间,直到他自己愿意迈出第一步,不要忘记给孩子鼓励!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3.主动好奇、适应度高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警惕度,做出判断是培养社交的重点。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主动好奇、适应能力强,社交能力能力那么棒,也就没大人什么事了,让孩子自己去玩就好。但是事实是,这类型的孩子,反而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为什么?因为孩子很容易融入环境,随环境做出改变。

如果遇上品性比较差的问题孩子,也很容易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被同化,价值观也容易有偏差。而对于低龄年段的小朋友,也容易被陌生人亲近,没有危机意识,容易被拐卖。

因此这类型的孩子,我们可以试试:

多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孩子多多输出自己的见解想法。

通过过家家的方式进行情景演练,预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孩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情绪反应强,坚持度高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他们读懂「社交信号」。

一点点的小事情,就容易发脾气的孩子,情绪的反应比较强,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表现出来的「社交信号」。

比如,如果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遭到另外一个孩子给他很难看的脸色,或者白眼,孩子是否能够意识到,并且能停止大吼大叫?对方的反应,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交信号」。

如果不能读懂这种「社交信号」,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坚持做自己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这种「社交信号」,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与他人的互动中习得。帮助情绪反应强、坚持度高的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他同理他人,同时用更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总而言之,社交能力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联接的一项重要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交商」,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方法。

我们需要看到孩子气质类型的独特性,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从他们出生来到这个世上,就已经带着独特的基因,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能力。

如果我们能学习着去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因材施教,一定发展孩子个性,顺应天性,孩子一定会拥有更加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