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生宝宝发育

2023-09-29 来源:画鸵萌宠网

    运动发育:腿脚蜷缩,双手总是握拳状态;手臂活动不平稳、容易颤动;有时能把手举到视线范围内,甚至送到嘴边;有强烈的反射行为;脊柱发育不完全,颈背部失去支撑后,头会后仰。

    视听觉发育:宝宝出生后,听力强于视力;只能看到眼前20-30厘米远的距离;最喜欢看人脸、黑白图案、形状对比强烈的图案;眼神游离,偶尔出现对眼。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此小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以下详细介绍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1

   符合幼儿期发育特点的是什么

  1、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身高每年平均只增加5~6 厘米,而体重仅增加1.5~2 公斤,加之活动量越来越大,热能消耗相对增多,所以身体开始变瘦,皮下脂肪减少。家长常误认为孩子有病 ,只要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达标,就不必为之担忧。

  2、脑功能的发育越来越完善。由于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接触面越来越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有较迅速的发展。

  3、胸围发展大于头围。胸围可反映孩子、胸背肌肉和肺脏的发育情况;头围的大小一般与脑发育有关,3~6 岁男孩子的头围数一般在49.1~50.8厘米,女孩为48.1~50厘米。

   幼儿期行为发育的特点

  1、学会了许多新的随意动作,如行走、跑、跳等,手的动作变得更精巧,2岁能拿小匙吃饭,3岁会用小手串珠子,还会用笔画圈圈。

  2、口语迅速发展,不但能理解的言语,也能够运用语言与进行最简单的交流,此期是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这时忽视了的东西,以后往往很难弥补。2岁时掌握的词汇有200个左右,3岁时就可达1000个左右。

  3、自我意识萌芽,智力活动带上了一点随意性,儿童开始认识自己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人称代词“我”的出现是儿童认识自己的一个转折点,3岁左右的幼儿才会开始用“我”这个人称代词来表示自己,也就是说开始有了自我意识。

  幼儿期的发育特点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最基本的就是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再者就是幼儿的行为发育的情况,这两者家长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都是要很认真的进行观察的,以免孩子出现某些发育方面的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2

  新生儿

  你把脸凑近他时,他会盯住你的脸看,并且能把你的声音和别人的区分开。听到你的声音时,他的眼睛会转向声音的方向,若你再凑近些,他的目光会试图追视你的脸。出生36小时后,若你和他的胎距离小于30厘米时,他能认出是你的脸。

  4个星期

  你的脸离他很近时,他会注视你;当你说话时,他会看着你,小嘴一张一合地模仿你说话的口形。他啼哭时,你若把他抱起来,他可能就不哭了,因为他知道你会安慰他。他会模仿你的脸部表情:微笑和做鬼脸。

  6个星期

  他会回报你的微笑,他的眼球能追视一只移动的玩具。

  8个星期

  在他头部上方举着某件色彩鲜艳的'物体时,他能盯住它看上几秒钟,当把物体从一边移向另一边时,他的目光会追随它从一边移向另一边。

  3个月

  他能马上发现举在他身体上方的玩具。当你讲话时,他能微笑,并发出尖叫声和快乐的咯咯声。显而易见,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

  4个月

  在喂奶时间,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有人逗他玩时,他爱咯咯大笑;他喜欢别人把他抱起来,这样,他能看到四周的环境;周围有声响,他会立即转动他的脑袋,寻找声源。

  5个月

  他能意识到陌生的环境,并表示害怕、厌烦和生气。

  6个月

  孩子变得很爱照镜子,常对着镜中人出神。他将开始对你喂他的食物表现出某种偏爱。

  8个月

  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理解“不”的意思。在他伸手去取他想得到的物品时,也许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以引起你的注意。

  9个月

  他会表现出意志力。在你想给他洗脸时,也许会用各种办法表示反对。他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戏上,甚至小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玩具,仔细地端详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块布下,他能把布撩起来找到它。

  10个月

  他也许能举起小手挥动着以示“再见”。他能理解几个单词和很短、很简单的句子。

  11个月

  他能学会并很喜欢诸如捉迷藏之类的简单游戏,他还喜欢扔东西让你捡起来逗他玩。他喜爱摇动、拍打物品,喜欢欣赏自己发出的声音。

  12个月

  他喜欢做任何让你发笑的事情,并见会一遍—遍地反复做。他喜欢和你一起“读”简单的书。在你为他服时,他会举起胳膊协助你。他也许能明白几个简单助词,如瓶子、洗澡、球球、喝水。

  婴幼儿身体发育特点3

  日常姿势:不少妈妈会发现,刚出生的宝宝爱把自己蜷成一团,软萌软萌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这种像在子宫里的状态,也是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可能过几个星期,宝宝的身体就会从这种熟悉的胎儿姿势逐渐舒展开了。

  发出各种声音:虽然宝宝还不能说出“咿呀咿呀”或者“唧唧咕咕”这样的儿语,但是,一旦TA发现有不对劲的情况,除了哭,TA还会发出很多声音,比如呼噜声、尖叫声、喷嚏声,还会打嗝。

  听觉:经过了在子宫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宝宝很快能够辨认出妈妈的声音。此外,如果妈妈在播放轻柔的音乐,宝宝可能会安静下来聆听,或者随着节拍动起来。

  嗅觉和味觉:宝宝的嗅觉和味觉发育已经很棒,TA可以将母乳和其他液体分开。宝宝生来对甜味的东西有所偏爱,比起其他白开水,TA更喜欢糖水,而酸性或苦味会让宝宝不由自主地皱起鼻子。

  视觉:新生宝宝的视力范围一般是20-30cm。也就是说当妈妈抱着宝宝喂奶时,Ta能清楚的看到妈妈的脸。而这个时候的宝宝更喜欢看黑色图案或强烈的对比色,如果妈妈想要早教的话,不妨选择一些黑白色卡。

  触觉:宝宝在子宫里时被温暖的羊水浸泡着,出生后要面对不同的感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比如突然的冷风迎面吹来,会让宝宝感到瑟瑟发抖;如果宝宝被柔软的毯子包裹着,TA会感觉到温暖、舒服;宝宝被妈妈抱着时,TA会感觉到非常快乐和充满安全感。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婴儿的发育过程需要父母重点关注,因为婴儿的免疫和抵抗能力跟相比较是比较弱的,婴儿的身体发育也有一定的特点,下面是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1

1-3岁称为幼儿期,此时身体发育虽没有婴儿时期快,但也是发育旺盛时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包括连续性、非匀速性和阶段性,以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性、程序性、个体差异性。

1、连续性、非匀速性和阶段性:1-3岁幼儿的身体发育在不断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不完全相同,呈非匀速性生长,形成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生后的第1年身体发育最快,幼儿时期逐渐减慢。如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到3岁时体重约为出生后体重的4倍,1岁时身高约增长25cm,之后每年身高增长约7cm;

2、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性:各器官系统发育有先有后、快慢不一,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肌肉及脂肪的发育与体格生长平行,即出生后1-2年快速增长,之后进入稳定增长期。但是神经系统发育早于其他系统组织,生后2年内发育最快。生殖系统的发育在幼儿期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到青春期会迅速发育;

3、程序性:幼儿身体发育是一个程序性的过程,通常身体发育遵循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1岁时幼儿可以站立、行走,3岁时可以跑跳,身体发育从臂到手、从腿到脚,从全掌一把抓到手指取物,先画圆后画方形。先感知事物的表面属性,再发展到思维、判断事物的类别属性;

4、个体差异性:遗传与环境的影响造成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个体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的群体中,生长水平、生长速度、体型特点等都不完全相同,神经心理发育也并不完全同步。因此,连续观察对于全面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较为重要。

由于幼儿牙齿处于生长过程,消化功能又未发育完善,此时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呕吐以及营养缺乏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等。因此适宜喂养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方法。此外,幼儿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如鸡蛋、动物肝脏等。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2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1、幼儿的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身体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一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育。

2、幼儿身体发育的不均衡性

(1)不同年龄段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均等

各个年龄段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呈波浪式。

重点

在人的身体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身体发

育的.高峰,分别是2岁以前和青春期。

(2)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均等

在身体发育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身体各个部分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每一个健康的幼儿,在迈向身体成熟的过程中,头颅增长了一倍,躯干增长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从人体整个形态上看,咋从新生儿时期的较大头颅,脚较长曲干,和短小双腿逐步发展成时较小的头颅,简短的曲干和较长的双腿。

(3) 各个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一般包括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等系统,其发育与身高和体重一样,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

重点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在出生后两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中,淋巴结,胸腺等在出生后10年内生长迅速。12岁时达到的200%,此后逐渐降至水平。生殖系统在学前阶段发育缓慢,在儿童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在青春期发展迅速。可见各个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3)身体发育具有顺序性

重点

身体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由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由近到远),从掌握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圆圈,图形(有简单到复杂)。

4、 身体发育具有个别差异性

身体发育尤其一般的规律,但每个儿童身体发育又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环境条件的不同,个体在整个生长时期都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呈现出高矮,胖瘦,强弱,智愚的不同。

在研究和评价一个学前儿童的发育时,不能机械地用身高或体重与标准平均数作比较。以此做出发育是否正常的结论,还必须将其目前情况与过去情况比较,看其身体发育的趋势才更有意义。因为每个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都有他的自己的规律,有着自己发育的速度和特征。

(二)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1、体型的变化

幼儿的身体发育速度与婴儿相比有所减慢,但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2、骨骼和肌肉的变化

幼儿的肌肉组织发育迅速,首先发育的是大肌肉,因为幼儿喜欢不停地活动,也正式因为在活动中,他们的肌肉组织纤维在长度和力量上日益增长,增强。

同时,幼儿骨骼也在快速发展,软骨以更快的速度转化为骨头,骨骼逐渐坚硬了起来,但骨化在幼儿阶段还未完成,因此,幼儿的骨骼容易变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姿势,防止骨骼变形。

3、儿童在出生后,身体各个系统发展速度是不同步的。儿童身体外部结构及内部器官的发展均遵循相同的方式——婴儿期发育很快,幼儿期发育较缓慢,青春期发育再次变快,其中身体各个部位发育也是有快有慢,他们都有自己唯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3

婴儿期的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是指1周岁以内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1、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2、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3、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4、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5、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根据新生儿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是否符合标准和正常,这样能够帮助新手父母更好的照顾孩子,下面一起看看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1

   1、外观特点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颅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子和其它病症。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

   3、体重

  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但如果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5、新生儿消化道

  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便”,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胎便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便排出,应检查婴儿、腹部,有无闭锁或其他异常。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2

   新生儿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

  1、身体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新生儿期保健的要点是什么

  1、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频繁吸吮促进乳汁分泌;有助于胎便排出,促使黄疸消退。

  2、被服:选择柔软,吸水,宽松,透气,颜色浅淡的棉织品。尿布要勤换洗。

  3、保温:室温20-22℃之间,湿度55-65%。空调不宜过低可在27-28℃左右为宜。

  4、脐带:脐带保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每日用碘伏棉签清洁,不用龙胆紫、消炎粉、脐带粉。

  5、皮肤粘膜: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尤其是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擦伤,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不要挤压婴儿乳房硬结。

  新生儿发育的五大特点3

   新生宝宝的生理发育有以下特点:

   1、体重增加迅速

  新生儿刚出生时体重约为3000克,身高约50厘米。过三四天后,体重会稍微有所减轻,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周后,体重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以后,新生儿的体重会以平均每天30-40克的速度增长。

   2、不停地睡觉

  新生儿没有昼夜之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经常是小肚子一饿就会哭起来。等吃完奶、换好尿布,马上又会接着睡,每天就是如此反复生活。

   3、容易溢奶

  新生儿的食道下部括约肌松弛,容易溢奶,并且消化功能不完善,如提早喂淀粉(米、面)类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

   4、有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均比较高,黄疸也较普遍。

   5、体温高

  新生儿的体温比高,常在37℃左右。吃奶后和哭后就更高。新生儿自己还不能适当地调节体温,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能让他太热也不要让他太冷,要将室温保持在20℃左右。当新生儿的体温在37. 5C以上或36C以下时,就是生病了。

   6、呼吸数、脉搏数高于2倍

  刚出生的新生儿的呼吸运动较浅表,呼吸频率较快,呼吸不规则,呼吸以膈肌为主。新生儿由于是腹式呼吸,所以,在测量新生儿的呼吸数时,要把手轻轻放在新生儿的小肚子上,数肚子上下运动的次数。测量脉搏则要把手贴在新生儿手腕的动脉部位。

   7、头大、心跳快

  与四肢相比新生儿的头要相对大些,但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神经鞘没有完全形成,触动身体的某一处,全身都会抖动。这时,新生儿的心脏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20 ~140次,常可听到杂音,以后会逐渐减慢。

   8、大便多样

  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就会排出发黑的胎便,但慢慢就会正常了。大便次数和形状因新生儿的不同而有各种各样,不用担心。大便颜色有绿色或金,撒尿的次数也各不相同。不论是哪种样子,只要新生儿吃奶吃得好、睡觉睡得好就没问题。

   9、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脱皮的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自然脱落即可,无需特别的保护措施或强行撕下。注意:若出现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就诊。

新出生婴儿该如何快速长大?可以吃哪些食物?

引言:宝宝刚出生,生长发育是非常迅速的,为了不影响宝宝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精心的护理,每天都要观察宝宝是否吃好、睡好,大便是否正常,小编今天分享的话题就是:新出生婴儿该如何快速长大?可以吃哪些食物?

一、新生婴儿该如何快速长大?可以吃哪些食物?

新生儿期非常关键,要想新生儿快速长大,最重要的保证是吃好、睡好。宝宝出生以后,应该及早开奶。顺产的妈妈在生产完半小时之内,就应该让宝宝吸吮乳房,剖腹产的妈妈,应该在生产后一个小时用吸奶器开奶,一定要频繁的吸。宝宝吸吮可以有效地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促使大脑产生催乳素,乳汁便会分泌。宝宝吸吮乳头的次数越多,妈妈泌乳越多,一直到足够宝宝吃。在新生儿期应做到按需喂奶,宝宝什么时候想吃就要喂宝宝吃,不分白天和晚上。这样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妈妈也不会奶胀,按需喂奶、勤喂奶能促进母乳分泌旺盛,可以让宝宝吃饱喝足。有利于宝宝快速的生长。

二、结语

刚开始妈妈分泌的乳汁比较少,很多妈妈都担心宝宝吃不饱,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宝宝刚生下来胃容量特别的小,吃一两口就饱了,所以妈妈千万不能因为奶水少就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宝宝刚出生的前两天,可以适当给宝宝喝点水,一定要让宝宝频繁的吸吮,这样奶水就会越来越多。

总之宝宝要睡好,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为20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中除了吃就是睡,所以睡好很关键。在新生儿期宝宝容易出现惊跳现象,宝妈可以用抱被包裹宝宝,这样就能让宝宝睡得更踏实。宝宝出生半个月以后应及时的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单位。维生素D有利于宝宝骨骼发育,也能让宝宝睡得更踏实。想要新生儿快速长大,一定要让宝宝吃好睡好,身体素质提高了,宝宝少生病,才能生长发育的更健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