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样的宝宝适合感统训练

2023-09-29 来源:画鸵萌宠网

6个月-1岁 此阶段的宝宝开始可以移动自己的身体。肚子贴地爬行以及手掌和膝盖撑地爬行时,大脑会接收本体觉,前庭觉和视觉的感觉刺激,同时了解环境中物品与自己的空间关系,以及对自己身体位置的知觉。此时可以让宝宝双手并用拿起奶瓶或者用手抓起手摇铃,由一手换到另一手,这些动作都是对日后感觉统合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1-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手掌触觉辨识能力的大好时机,帮助宝宝稳固精细动作的基础。比如,在吃饭时让宝宝自己抓饭吃,让他感觉什么是“热”。在洗手时,把手放在清凉的水里告诉他什么是“凉”,促进宝宝手掌触觉的发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感统训练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有感统失调儿童才需要的感统训练,可根据研究数据统计,现代化都市家庭中,将近85%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其中有近30%属于重度感统失调。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感觉统合,可以说每个孩子都需要感统训练,都有需要提升能力的方面。具体群体分为以下三类:

1、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的感觉统合在13岁左右基本成熟,之后很难再有所改善,所以要尽早培养孩子的感统能力。3岁前是感觉统合关键期,3-6岁是最佳黄金期,6-13岁是感统失调弥补期。

2、感统失调的孩子。孩子如果出现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和矫正,根据能力程度拟定训练计划再实践。

3、特殊孩子。包括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缺陷性多动症、学习障碍、自闭症、脑瘫等儿童,搭配医院治疗的同时,做一些感觉统合训练效果会更好。

哪些孩子需要做感统训练?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是一个非典型病理特征,当然它也不是病。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轻微功能性障碍,使得身体与大脑的信息反馈不能有效送达。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感统训练才能纠正。我们总在说感统训练,可是大家知道需要感统训练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征吗?

视听感觉不良

不喜欢阅读,阅读时多字少字、写字颠倒顺序;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记忆力差;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自己无关。

触觉敏感过度和触觉迟钝

表现为容易紧张,胆小怕事、不合群、孤僻;挑食偏食、害怕陌生环境,咬手指、爱哭;脾气暴躁,不喜欢他人触摸。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分辨能力差。

本体感失调

方向感差、动作协调不良,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由于儿童总是顾忌身体如何行动,因此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就会表现出自卑感。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工能力差、手脚不灵活。

前庭及平衡感失调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比一般儿童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容易摔跤。严重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做事协调能力差,会让儿童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感统训练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有以下的行为举止时,说明孩子需要做感统训练。如:1.肢体协调能力差 ,跑跳投动作笨拙;2.好动、喜欢玩转动的玩具, 爬高、边走边跳或站坐无相;3.打闹时不知轻重、咬指甲等, 或对别人的触摸过分敏感;4.情绪波动大、缺乏安全感黏人、爱哭、怕陌生、爱发脾气;5.阅读困难、读串行、丢字落字颠倒字;读错抄错;6.听而不闻回应迟钝、语言理解差、喜欢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7.注意力不集中、 分心、走神容易沮丧、依赖性强、畏难明显;8.低于同龄人的交往水平、 难以融入团队、幼稚或冲动。

什么样的宝宝适合感统训练

查看大图1.扔球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适用年龄:3-4岁帮助给予:1.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2.扔豆子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4.上、下楼梯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适用年龄:3-4岁难度设置:A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帮助给予:A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撤消所有协助。5.个性跳绳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适用年龄:3-4岁帮助给予:1.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6.扶物能单脚站训练目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适用年龄:3-4岁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训练要求:能连续5次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适用年龄:3-4岁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3.互动式投篮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适用年龄:3-4岁难度设置:适当增大距离。帮助给予:多给予孩子鼓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