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岁宝宝 运动能力差

2023-09-28 来源:画鸵萌宠网

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1. 过度疲劳:运动量过大导致,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注意休息。2. 缺钙:饮食不良习惯引起,应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含钙食物摄入。3. 缺铁性贫血:贫血比较严重时出现,应及时治疗贫血。4.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常见于流感过程中,应留意病情变化,适当休息,避免劳累。5. 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症: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表现,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解决宝宝缺乏运动的问题?

小孩子的性格不同,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同,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整天跑跑跳跳,有的孩子喜欢安静,愿意思考问题,那么,小孩子不爱运动怎么办呢?

3月初教育部发布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

长此以往,等这些学生进入30岁,恐怕少年感早已被啤酒肚和满面油光遮住了。因此,从小培养运动习惯至关重要。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为孩子的不爱运动而头疼,尤其一到运动会,没人报名就成了大问题!

虽然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应该多运动多锻炼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才能抵抗力变强少生病,但不管怎么说孩子就是赖在家里不爱动。

对于那些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家长们非常着急,为什么孩子就是不爱动呢?大致上有这四个原因。

原因之一:家长的陪伴太少

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对运动这种长久的需要耐力的活动都很难持久地坚持,所以家长的陪伴至关重要,家长在平时的时候,应该多陪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些课外的活动。

在孩子的运动当中,多加一些趣味性,比如说很多小孩儿的父母都用过和自己赛跑这样的游戏,这样不仅让孩子能体验到锻炼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在其中享受和父母一起运动的快乐。

但是如果家长只是仅仅要求孩子锻炼,而忽视了孩子需要陪伴这一要求的话,不但孩子的兴趣会大大的降低,还会使孩子对运动产生抵抗的情绪。

原因之二:父母的错误示范

有些家长即使在假期也是整天打麻将、看电视,自己都不运动,却让孩子去运动。但像是羽毛球、乒乓球这样的运动,孩子自己是没办法玩的,即使是跳绳这样可以自己玩的项目,没有人陪着的话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放弃了。

原因之三:没有合适的场地和项目

现在的体育教练虽然很多,但有些运动并不适合年幼的孩子,比如举重、马拉松、铅球等。

而且在水泥地上运动其实对身体(尤其是关节)很不好,这种坚硬的地面在运动时对身体造成的反冲击力很大,即使是长期跑步的运动员也不建议在马路和水泥地上进行跑步。

尤其在夏天孩子穿得单薄,摔一下磕一下难免会擦伤,孩子总是在运动中受伤的话,自然就不愿意运动了。

原因之四:家长定的目标太高

刚学会踢毽子,家长就希望孩子能连踢一百个;才学会跳绳,家长就想让孩子跳出花样;前两天报的游泳班,家长恨不得孩子明天就拿奥运会冠军……

在这样的期待和压力下,运动和学习一样令孩子痛苦,他们肯定不愿意去运动了。

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钱俊伟老师认为,如果你的孩子进入4岁,越早开始运动越好,开始的几次户外活动,最好是有家长陪伴下活动和体验。

第一是让孩子有一个心理上的依赖,然后逐渐放飞的一个过程;

第二家长也有认识自己的过程,尤其是亲子的、家长陪伴的活动,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看到他人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他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是什么。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互相的借鉴和照镜子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在共同成长。

然后要考虑的就是具体项目。

孩子是以哪个项目去介入参加这些活动,比如说是一次很轻松的露营,还是一次一天往返的徒步,还是一次夏日的逆流而上的溯溪,还是一次皮划艇的漂流等等,当然也可以是一次远足,也可以是一次长途跋涉的骑行等等。

除了户外项目之外,家长也可以去选择线路的强度难度系数。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打开自身的思维边界,不要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能参与,其实四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户外活动了。

通常情况下,4到6岁的孩子,每天徒步在6到8公里是没问题的,主要控制好强度、量和负荷,然后在行程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乐趣就没问题了,用游戏化、用他们喜欢的方式;

6到8岁10公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8岁到10岁12公里是没问题的;10岁到12岁15公里是没问题的。

孩子在徒步过程中距离不是大问题,只要不让他们负重,然后影响到他们关于器官和这种骨骼的成长就没有问题。

在选择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安全。

中国的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去参与户外活动,因为他们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户外活动是危险的,但是什么事情又不危险?因为我们不了解,才认为它危险。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不参加户外活动,家长应该反思。

家长本身是否在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没有体育的元素、户外的元素,去自然中休闲和体验的元素?

换句话说,一个充满少年感的家长,怎么可能养出一个油腻的孩子?

如何提高孩子运动能力

  现在我们的孩子都爱蹦蹦跳跳,如果家长能够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而不爱运动的孩子常常表现不自信,那么,如果孩子运动能力差怎么办呢,下面就一起和我来了解一下吧。 1 孩子运动能力差怎么办: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发展

  1、父母对孩子过分关爱,所以在生活中,总是将“不要跑!”、“好好走路!”这样的话挂在嘴上,而且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这种做法虽然是关心孩子,害怕孩子受伤,但是这些话如同“禁令”一样,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从而也束缚了孩子的运动发展。

  2、父母不要对孩子过于束缚,因为这会让孩子错过很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般人的运动能力分阶段的,到了某一阶段,就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但是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原因,运动能力落后于其它小朋友。

  2 孩子运动能力差怎么办: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运动

   1、舞蹈(3-12岁)

  设置不同难度的班级,来适合舞蹈起点不同的孩子,在这里,孩子可以学习芭蕾、踢踏、创意舞蹈或嘻哈。

   2、球类运动(3-6岁)

  课程涉及足球、棒球、篮球、美式橄榄球、曲棍球、高尔夫等流行运动。生动有趣和创新的教案将帮助您的孩子了解和掌握团队协作和体育运动精神。

   3、空手道(4-12岁)

  在积极正面的环境中,孩子学习基本的格挡、拳法和腿法。在增强力量、身体控制和敏捷度的同时,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并学会尊敬和礼节。

  3 如何提高宝宝运动能力

   1、鼓励孩子运动,不干扰孩子

  小孩子难免好动爱玩耍,但他们的各种举动常常令家长头疼:爱跳高、往高的地方爬、往窄的地方钻、跳水坑……这些举动往往还会弄脏衣服或者产生一些擦伤。这时候许多家长会跟孩子说:“不能乱跑”、“不能爬”、“不能跳”……甚至有些家长会数落孩子。这样会让孩子逐渐不敢活动。其实,每个幼儿都需要这样的运动来锻炼他们的平衡感等身体素质,缺乏运动的孩子往往比运动丰富的孩子更易跌倒。家长不应该妨碍孩子运动的意愿,应当让他们多多运动,参与一些活动量适当的体育活动。

   2、坚持运动,保证安全

  锻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直坚持才会有效果。家长除了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以外,还可以给他们讲讲体育运动中的趣事、运动员的奋斗历史和运动锻炼的意义,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孩子观看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感受体育的热情。运动的同时也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要教他们体育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细心观察他们运动前后的状态变化(呼吸、脉搏、面色等),有意识地利用运动培养他们的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变得灵敏和乐观向上。

四岁男孩运动能力差

幼儿的步行能力大体上3岁就基本具备了,这时运动神经很发达,全身已能保持平衡,各种器官都能自由活动,也能胜任一些复杂的动作。能用一条腿站着,可用脚尖站立,能走平衡木,能调节跑的速度,能够急转弯,能倒退步行,能按音乐节奏行走,上下楼梯不用扶着,能从30~40厘米高处跳下来,能蹬儿童车,能打秋千。

手指运动也很灵巧,会解钮扣,能画圆形和方形,会折纸,能用筷子吃饭,会使用剪刀,会摆9~10块积木,会抛大球,能伸手接东西。

到了4岁,运动能力已十分发达,活动范围也很广,能像成年人那样走路、跑步,上下楼梯已无危险,会跳绳了,对快速很感兴趣,一条腿能站3~4秒钟,喜欢搞平衡运动。

在手指运动方面能画很大的画,用剪刀能剪得很直,能系鞋带,能扣钮扣,喜欢玩积木,会摆左右对称的东西,不看画册就能画出圆形和三角形,会洗脸、刷牙,会擤鼻涕。

以上是3~4岁儿童运动能力的基本水平,父母可以依此与自己的孩子比较,发现长处,找出差距,力争看齐。

如何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

根据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升运动能力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1.孩子在 1 岁前后,正是学习走路的时候,可以玩推拉玩具,就是孩子可以把它拉过来、推过去的那种玩具。

2.1 岁半以后:玩球类玩具、跑和跳

3.3 岁以后:骑滑行车、上下楼梯

4.3-5岁:弹跳摸高长个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都是闲不住的,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多带孩子到室外,在阳光与新鲜空气的沐浴下,尽情地运动玩耍。

弹跳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形式,摸高、跳绳、单杠(高度不宜高出孩子身高太多)等,对孩子增高都有促进作用。此外,骑自行车也是一项很适宜的全身运动,不仅可以锻炼眼、手、脚的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平衡能力,非常适宜这个阶段的孩子。

5.5-7岁: 广泛体验找兴趣

这个时期的孩子,意识已经较为完善,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去选择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运动。比如跳绳、跳皮筋、纵跳摸高等(使下肢有节律性的压力,充足的血液供应加速骨骼生长);轮滑(锻炼平衡力、协调性);舞蹈(锻炼肢体控制力和理解能力);游泳(锻炼全身肌肉);羽毛球(锻炼敏捷反应)……要注意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宜进行复杂度高、强度大、时间长的运动。家长先不要抱着“培养特长”的目的对孩子进行高强度训练,这个时期先广泛尝试多体验,让孩子去找到自己的兴趣。

6.

8岁及以上:定向培养练毅力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力量、速度和灵敏性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定向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锻炼体魄的同时磨练意志。比如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文娱类运动:舞蹈、跆拳道;水上运动:游泳、划艇……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基本没有多少禁忌,只要控制强度,做好身体的保护措施,避免运动受伤即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