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岁敏感期

2023-09-28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日友好医院。重视4岁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教导:。1. 审美方面:孩子会有自己的审美观,不要过分打压,可让孩子自主挑选合适的衣服。2. 出生方面:孩子对自己的出生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绘本等向孩子介绍出生经历。3. 情感方面:孩子需要家长及时反馈情感表达,并给予肯定,不要敷衍孩子,否则可能会让孩子的情绪敏感。4. 数字方面:孩子会对数字变得比较敏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字信息,教导孩子学习数字知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3-4岁孩子的关键敏感期是什么?(幼儿篇)

1.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2.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3.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4.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5.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6.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7.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8.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9.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10.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11.延续秩序---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12.人际关系---一对一地交换食物和玩具。

2-4岁的儿童都有哪些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0--6岁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内在生命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现的过程,儿童顺利度过一个敏感期。心质水平并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也就是说0--6岁的儿童是靠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

儿童有九大敏感期,现在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敏感期——秩序敏感期(2--4岁)

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

1.内部秩序感;

2.外部秩序感。

特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重要性:

1.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敏感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是生命的一种需要。

2. 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

3.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幼儿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时间:2岁--3岁

表现:幼儿由内向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是称为执拗敏感期。

时间:3岁--4岁

表现: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岁到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称为完美敏感期,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化。到3、5岁之后,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做法:1.端正对秩序敏感期的人生;

2. 不要让孩子秩序错乱;

3. 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4. 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三岁儿童有如下心里特征:

(一)强烈的好奇心,同伴关系的发展

  3岁儿童对新鲜的物体、情景和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教他做的事,并且有试着做的愿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3岁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好条件。3岁儿童社会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他们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愿意管别人的事了。

(二)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

  大量观察研究发现,3岁以后的儿童总是先做后想或是边做边想,而不能做到想好后再做,3岁儿童听故事时,喜欢伴有动作表演,边看边演,边看边听,这些特征都是思维活动与动作不能分离的表现。

(三)行为受情绪支配

  3岁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有了情绪就有活动的积极性。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是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慢慢地帮助儿童消除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

(四)喜爱模仿

 3岁以后儿童的模仿性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外部的活动或动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做的事,别人做的事情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一下模仿来学习的。所以要特别注意树立好的模仿榜样,尤其要注意家长和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难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面对,要教会孩子克服这些困难,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1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的要求上,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婴儿从出生起,就会凭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只是吸收周围事物;3-6岁就能分析、判断环境。父母可以在家中准备各种刺激感觉器官的玩具。在生活中父母要随时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的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

4、动作敏感期(2-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活泼好动,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小肌肉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孩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5、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6、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文化敏感期(6-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怀。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2

怎么处理孩子执拗敏感期

1、转移注意力

宝宝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拒绝加安慰

宝宝提出的要求,如果没有危险,如果无关紧要,如果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那么能满足的就尽量满足。当宝宝提出所谓的大人认为是无理要求时,可以用眼神、手势、简单否定等方式让他懂得,这个要求老师不同意。不过,在拒绝他这个要求的同时,要给他适当的东西满足他。

3、尽情宣泄

经验告诉我们:当遇到不平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宣泄的渴望。人们将令人烦恼、怨恨、悲伤或愤怒的事情发泄出来,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种发泄和倾诉,是人们谋取心理平衡的一种需要。孩子也是这样,当我们无法帮助宝宝平复情绪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尽情宣泄。

4、晓之以理

宝宝处于执拗期时,老师、家长往往很头痛,通常也会脾气暴躁,面对宝宝没有耐心。其实在面对宝宝的执拗行为时,大人要首先静下心来分析宝宝的行为,平时要鼓励孩子把想法说出来。积极与宝宝沟通,了解宝宝为什么想这么做,尝试跟宝宝讲道理,让宝宝明白大人的用心和大人的理由。不要认为宝宝小,什么都不懂,没有自己的想法。

5、妙用表扬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赞扬。对于刚刚入园不久的3岁左右的宝宝们,老师的赞扬对她们及其重要。所以,老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在发现宝宝们的一点点进步后,大大的表扬宝宝。比如,宝宝不愿吃蔬菜,如果她愿意喝蔬菜汤了,老师就可以说:“今天她都喝了蔬菜汤了,相信下次,她就会吃这种有营养的蔬菜了。”到了第二次吃同样的蔬菜,如果老师再次表扬她上次的表现,相信这次她一定会开始尝试吃蔬菜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