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的男宝宝想穿女宝宝样式的服装,有的女宝宝想打扮成男宝宝的样子,此时妈妈可以跟孩子解释男孩女孩的区别,就是让宝宝性自认,要让孩子自己了解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抓住这一点给孩子适当的引导。父母可以提问宝宝:男孩子与女孩子什么地方不一样?孩子也可能回答:裤子不一样,上衣不一样,撒尿的地方不一样。妈妈此时可以说:男孩有小鸡鸡,女孩子没有,但女孩有相同的器官,不过是在肚子里,外面看不见。让宝宝对什么是男孩,什么是女孩有一个初步认识。家长要不断地对宝宝进行性启蒙教育,要不断地对宝宝的性认识、性好奇进行适当的指导,一定不要扭曲宝宝性意识的成长。再如不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看到妈妈月经来后换卫生巾,此时可能宝宝感到好奇,有时宝宝也会模仿用卫生巾。妈妈此时可以给女儿说,将来你长大了也会和我一样需要卫生巾的。也要让女宝宝男宝宝明白男女不一样的差别也与此有关,此时妈妈不要回避孩子,借此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人体器官,向宝宝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差别就像爸爸、妈妈之间的差别一样的,自己的身体是不能随便让人摸的,要尊重自己和对方的身体,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能强迫别人做,趁此给宝宝讲一下做人的道理及启蒙性教育。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男孩性教育怎么做,父母怎么引导呢?
性教育是防患于未然的保护,不存在事后补救,谈性并不可耻,合理的性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胡萍认为,6岁前孩子的性教育一定是在家庭完成的。
1、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及隐私部位
在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不要回避,正确清晰地告诉孩子身体每个部位的名称,隐私部位是一定不能让别人轻易触碰的。
告诉孩子未经同意,别人不能亲吻你或者有其他过分的身体接触,之前节目里嗯哼趁小泡芙不注意,偷偷亲她一下。
杜江看到后当即说:“亲别人之前要征得人家同意。”事后,小泡芙的爸爸也对女儿说:“不能让人随便亲你,你可以拒绝。”
告诉我们的孩子:如果你不想别人亲你、抱你,可以大声拒绝,拒绝一切你不喜欢的亲昵,无论对方是谁。
为了教孩子预防性侵害,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教育机构制作的一个儿童防性侵视频。
视频教孩子辨认自己的隐私部位,对男孩而言,生殖器官和是隐私部位;对女孩而言,生殖器官、和乳房是隐私部位。
2、让孩子有性别界限感
之前有一档科普节目——《谢谢啦,崔大夫》,节目里崔大夫说:“性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先知道男孩女孩不一样。”
我们平时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让孩子有性别意识。
还有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异性孩子面前直接换衣服,3岁以后,最好让同性父母来给孩子洗澡。
之前,黄磊在微博上分享给女儿洗澡的片段,有网友表示:“姑娘大了,还用爸爸给洗澡?”
张亮之前在节目里说女儿跟他很亲昵,一回到家就趴在他身上求抱抱,求亲亲,
但是,父亲毕竟是异性,可以亲脑门、亲头发、亲手背,不能。
越早接受性别教育的孩子,越早学会自我保护。
性别教育,是引导孩子尊重异性的教育。优秀的性别教育,教会孩子明白男女生之间交往的界限。
3、自然谈“性”
孩子三岁左右都会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你的回答无外乎:“垃圾桶里捡的、石头缝蹦出来的。”
正确答案我们心知肚明,就是不肯说出来,这就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啊。
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大大方方的说,不要含糊其辞。
实在不知道怎么和小孩子开口的父母可以借助绘本,
《不要随便摸我》——绘本告诉了孩子身体的哪些隐秘部位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触摸的,以及遇到了该如何处理。
《不要随便亲我》——教给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保护好自己。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介绍一些孩子真正需要的应对危机的方法。
4、性教育面前,男女平等
到现在,应该还有很多父母有这样错误的认知:“我家是男孩,不怕。”
性侵之恶,真的没有性别之分,就像坏人不会因为孩子小而放手,同样也不会因为性别而放弃。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前遭到性侵。
给男孩进行性教育,同样也是出于保护他们的目的,当然也要他们明白,“性”不是随随便便的行为,要尊重女性,对男孩而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保护。
我们无法消除这个社会可能存在的恶意,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给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就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不被人所伤也是一种能力,而这个能力,我们可以教给孩子。
在儿童遭受性侵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重视孩子的性教育,教会他保护自己、尊重别人,需要且必须成为父母要重视的一堂课。
性教育,既是对孩子的品格塑造,也是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千万别让性教育来得太迟。
生命是神圣的,性也不是可耻的,父母多一份重视,也许我们的孩子就会少受一份伤害。
其实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的一部分。
在今天,大部分父母对于性教育这件事,依旧羞于启齿、谈性色变。因为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总是把生育当做性目的,把无知当纯洁。
我们保护孩子,并不是帮他们抵挡所有的风雨,而是当风雨来临时,他们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性教育这堂课,我们已经落后了太久,希望所有父母都能重视起这件事,孩子只有
男孩几岁开始性教育?
为了父母的我,小时候给我进行过性别教育,那个手术室是妈妈给我讲了这方面的知识
那么性别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
3岁起建立性别教育 正常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树立男女的性别概念了,那时他就开始知道有男女之分了,此时期就可以简单地进行性别教育,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能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人格,为以后乃至整个人生更好的处理两性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6岁儿童需要性别教育 科学调查显示,孩子所接收的性别教育,幼儿阶段的作用要比青春期阶段更加显著。在中国,性别教育还不够完善,幼儿园里小朋友不论性别共用同一厕所的状况时有发生,全然不顾分厕对孩子辨别性别的重大影响。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幼稚园,都应该意识到性别教育对三岁至六岁的孩子来说非常关键。应教导一些相关基本知识,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可以保护好自己。
1.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很关键的,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正常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2.性别角色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可是这种平等的前提是尊重不同的性别,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说每个人要完全一样。
3.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后,注意向异性学习,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强大,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比如男孩要向女孩学习细心,关心他人,女孩要向男孩学习坚强和勇敢。
4.现在提倡的“中性化”就是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兼收并蓄,并不是说要混乱孩子的性别。
5.孩子在童年时就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让孩子发展出适合自己的个性风格。
6.互联网时代对孩子影响深远,但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甚至会干扰孩子的健康成长。
尽早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对于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男孩性教育可以从如何进行性保护开始?
2017-08-29宝妈第一站a宝妈第一站a
怎么才能每天与1000万宝妈一起科学育儿?
只需点击上方蓝字《宝妈第一站》即可!
性教育从孩子几岁开始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健康性教育时,性教育专家认为下面几方面的内容要注意:
01
合适的年龄
从理论上讲,男女的性别差异,特别是第一性征,在孩子青春发育之前解答没有问题,就目前社会文化的现状看,对于男女第一性征的差异,最好在5岁之前解答。性教育要相对超前一些,但不能脱离孩子的理解能力。
02
合适的方法
在孩子5岁之前,可以用父母的身体说话,但是5岁以后,采用图书、音像资料及其他方法比较合适。
03
合适的内容
孩子的性教育,每个年龄段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5岁前应该解决性别知识等简单的问题。青春发育前,要进行性生理的教育;青春发育时,要进行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坚持自然、合适的原则,不能刻意为之,也不能用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儿童性教育的规则
容许孩子的性好奇
1岁或2岁的孩子喜欢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尤其是男孩,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带有偏见地训斥孩子。
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论是摸耳朵、吮脚趾、玩性器官,都是出于好奇的动机,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使孩子懂得身体各个器官都是自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03
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
儿童对性的问题也会产生好奇,我们应当把它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主动去问、不主动去讲,有问必答、不说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地回答。
关注“宝妈第一站”
与1000万宝妈一起科学育儿
四岁男孩幼儿园“早恋”,妈妈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前段时间,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说到中国最缺乏3种教育:性教育、爱的教育和死亡教育。中国孩子的爱情观,大部分来自于偶像剧,或者是从血和泪中学习的,而不是来自于父母,这是教育的失职。
有读者留言,希望我们再深入说一说爱的教育。在我看来,爱的教育分成两步,首先是对父母的教育——父母应该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爱情发展规律,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引导方法,然后才能去谈对孩子的爱情观教育。
所以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孩子的爱情发展规律吧。
一、孩子爱情发展的3个阶段
《孩子的小宇宙》这部纪录片,我已经提到很多很多次了,因为里面对孩子的纪录很真实,包括这群4岁孩子之间的“情感纠纷”。
这一天,4岁的礼顿藏着一个小心事——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美莲路。
一整天他都跟在美莲路身边,尝试博得对方的好感。他问美莲路:你可以嫁给我吗?
可是美莲路说:我要嫁给别人,那是我以前最好的朋友,他的名字叫丹尼尔。
礼顿问:为什么你要嫁给丹尼尔,不嫁给我呢?
美莲路回答:因为他很强壮,我已经亲过他了。
听到这个回答,礼顿露出了非常失落的表情。
而另外一边,男孩亚瑟也很伤心,因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喜欢的却是另一个男孩。
节目里的心理学专家说:幼儿园里的浪漫关系,虽然看起来好像是过家家,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4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体验到爱情的情绪了。
我是非常能理解这一点的。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喜欢过一个小男孩,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呢。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这种情绪是什么,但却非常清楚的记得,这种情绪和对其他朋友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大家也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觉。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把孩子爱情的发展分为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3到6岁左右,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体会到爱情的情绪了,有甜蜜、快乐,也有思念、痛苦、孤独、无助。对这些小小的孩子而言,情感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都是非常真实,甚至波涛汹涌的。这种体验,是他们情感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他们可能会用一些看起来有点“幼稚”的方式去吸引对方的注意:翻跟头、拽头发……想要和对方玩角色扮演游戏,过家家、举办婚礼。但是,他们对感情、婚姻的认识还停留在:我可以和喜欢的人结婚,这样我们俩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就像爸爸和妈妈那样。
第二个阶段是6岁到11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爱情的表达方式更接近成年人了。他们会希望独处,会传纸条、会采用送礼物的方式讨好对方,甚至想要购买昂贵的礼物。
第三个阶段是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体验到性冲动,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性冲动、整理爱情观、学会承担爱情的责任。
二、应对年幼孩子爱情的原则
一说到爱情,中国家长的脑回路一般是这样的:
中学以前孩子的爱情≈早熟≈以后会变坏
中学以后孩子的爱情≈性行为≈羞耻
我们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爱情。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人类的生命当中,每一项成年之后要使用到的能力,都需要从小开始练习。我们要从小练习语言,长大后才能成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从小练习思维能力,长大后才能成熟的解决问题。
那么,经营爱情的能力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期望这项这么重要和复杂的能力,被压缩在青春期后的几年里密集的完成。它同样需要长期的体验和练习。
其实,人类的进化已经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设置好这个阶段的任务了,这样的情感发展规律,是被写入了DNA的。
像前面说到的4岁小男孩礼顿,他从吸引美莲路注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情感;从被拒绝的失落中,学习到了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从与美莲路过家家的过程中,学习了怎么和异性相处、分工、合作。
那么,当孩子告诉你他“恋爱”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第一原则:尊重
《零零后》这部纪录片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其实它的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幼儿园里有一个小女孩叫依依,她很喜欢常驻幼儿园跟踪拍摄的摄影师刘德东。在刘德东结束拍摄要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依依对他说:“等我上小学了,就变成了大女人,那个时候我会穿漂亮的裙子,你就不认识我了。”刘德东真诚的回应说:“依依,你变成蝴蝶我也认识你。”
离开两个月后,刘德东回到幼儿园看望孩子们,依依却不肯去见他。她坐在楼梯上矜持的等待。等了很久,她突然要幼儿园的贺老师带她到楼上换裙子,贺老师明白她的心思,带她上楼拿裙子。这时依依却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幼儿园的园长看到了这一幕,立刻赶下楼去把刘德东找来。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挺感动的,因为这几个对依依充分的尊重。
在说到孩子的情感时,我们需要理解两件事。
一是他们尽管年纪很小,经历的感受却是真实而深刻的;二是孩子们只是在体验感情,他们的感情并不必遵循成年人的标准。在未来,他们会从父母的示范和教养中,慢慢构建起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所以,不要嘲笑孩子:“羞羞脸,这么小讲什么喜欢不喜欢"、“哎哟这么小的孩子还会伤心啊”;
不要否定孩子:“你怎么喜欢这样的男孩子,脏兮兮的淘气死了”、“你长大以后就不会喜欢他了”;
不要取笑孩子:“小,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
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的倾听、真诚的回应——倾听孩子的想法,为他们感到开心,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在他们沮丧、失望的时候耐心安慰和陪伴。
从小在父母这里得到尊重和回应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把自己的感情生活告诉你,不是吗?
第二原则:不提前唤醒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有个幼儿园为一群孩子举行“集体婚礼”,大概是为了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吧。但我很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包括很多家长喜欢开孩子的玩笑:“你们以后做老公老婆好不好啊”、“你喜不喜欢他啊”,都是不合适的行为。
每个孩子的情感发展不一样,就像我在关于性教育的文章里写到的一样,有问必答、有问才答,不要提前唤醒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原则:告诉孩子行为的界限
尊重孩子不等于顺从孩子所有的行为。其实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比如,4岁的孩子可能会跟你说:“明明要我和他结婚,所以我要和他举办婚礼了。”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别人说的都不算,你要和你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8岁的孩子:“这个女孩拒绝你了,你要尊重她的选择。”
当然,我们更需要告诉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爱情的责任、性行为的后果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爱情教育,不是鼓励或者禁止孩子的爱情,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告诉孩子在爱情中的权利和责任。对此避而不谈,让孩子无知也无畏,才是我们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