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
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责任,无论孩子处于哪种环境中,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的,所以家长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老师,以为只要有老师就行了,老师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知识等等全部都教给孩子,这是不可能的,老师也只是都会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还是要靠家长来教的,所以父母要摆正心态,当孩子上幼儿园时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发生的事,并及时解决和究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给老师,家长与孩子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受家长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第一老师。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一味的爱护或者一味的苛责,这都是不对的,该爱的时候就得爱,该严时就得严,要相结合才是科学的。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一个家庭最大的问题,而做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掌握好爱与严的这个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提什么要求都满足,有的家长对孩子对过分严厉,一点小事也要打骂训斥,这都是不对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这个度。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家长注重孩子学到的知识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品德与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不予理彩,孩子还小,还是应该更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重,防止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不同阶段孩子的教育 2岁9个月宝宝教育 怎样教育
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所以有了因材施教这个说法:
1.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的言行几乎就是父母的缩小版。父母品行端正,孩子耳濡目染,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2.正向鼓励的效果要比管教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要让孩子对他做的事情感到有成就感,这样能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
3.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及时纠正。纠正不是带着情绪去打骂孩子,而是给他定规矩,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做了有什么后果。
如何培养2岁7~9个月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许多内容,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其中从小培养孩子生活有条理、爱整洁、细心等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来培养,如从小让孩子学习整理自己的衣服鞋袜和玩具等。
平时无论孩子从外面回来脱下来的衣服、鞋子,还是孩子睡前脱下来的衣服都应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不应该到处乱放乱丢。大人可以专门给孩子准备一个放衣服的地方,如某个橱柜的抽屉,或者固定的床头柜或椅子,同时教给孩子叠衣服和挂衣服的方法。晚上睡觉时,脱下的衣服、鞋子和袜子也应整齐地放在固定的地方。但不能教孩子把脱下的衣服盖在被子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因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白天穿着衣服到各种场合从事各种活动,特别是孩子还喜欢坐在或躺在地上玩,衣服上沾满各种灰尘和其他污物,把脱下的衣服盖在被子上,会把脏东西带到被子上,脏的被子盖在孩子身上,就容易引起疾病。如果孩子把小石子,小木棍以及小玻璃片放到衣服口袋里,晚上把衣服盖在被子上,这些小东西很容易掉到床上,弄疼和刺伤宝宝。
除了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外,平时玩过玩具以后也要注意让孩子收拾。每次玩过玩具后都应把玩具收到固定的地方,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个桶或盆专门存放孩子的各种玩具。平时家中各种物品也不能随便乱放,大人每次使用过各种物品后都应物归原位,这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如果家长把衣服乱丢乱放,家中环境乱糟糟,不整洁,反过来要求孩子做事有条理,爱整洁,一般孩子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很难养成习惯。另外,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应坚持,每日每次都要如此这般,才可见效。
培养2岁10~12个月宝宝的良好品行方法有哪些?
意识要从小培养
从婴幼儿起,就应该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从玩耍、学习、走路到吃饭穿衣、使用物品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如果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娇生惯养,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的发展。
不应让不良习惯和行为得到滋长
幼儿期是不健康心理的“孕育期”,如不及时纠正,到长大后就可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以至犯罪行为,父母要特别注意教育和纠正孩子的说谎、斗殴、逃学、偷窃、吸烟、对性过分关注等不良行为,防止其滋长发展。不然,将来难以教育挽救。另外,家长还应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劳动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一个人的品德是人的心理行为的支柱和灵魂。父母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和诚实、朴素、礼貌、勇敢、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教育,以塑造孩子美好的灵魂,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