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岁男幼儿心理行为

2023-09-28 来源:画鸵萌宠网

情绪不稳定 由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会使孩子感到孤独,无法表达自身想法,使其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自我意识形成 两岁半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数表达能力较差,且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出现自卑、胆怯的情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言行有时也很奇怪,不是孩子不乖,而是父母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下面分享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1

儿童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期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会产生极大的信任安全感,碰到陌生人就会有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婴儿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在婴儿时期,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2、幼儿期(1~3岁)的孩子心理特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幼儿时期,孩子渐渐有了自主思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当然,爸爸妈妈不能去一味的责骂孩子。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前(3~6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

这时候的儿童如果收到表扬会有积极性,也会产生上进的心。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爸爸妈妈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4、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父母要特别的关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2

吮吸手指

小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及时哺乳等。

预防这种行为发生的方法有: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

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进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

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及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一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倔犟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 但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 强,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 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绝的合理要求,偏做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脾气暴躁,经常 打骂小孩,对小孩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

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避免过多责罚。

依赖行为

不同年龄的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是正常现象,但过分依赖与年龄不相称时则为不正常行为。家庭成员的过分照顾是造成儿童依赖性的最主要原因,相反缺乏照顾,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够的支持和教养或对小孩要求过高,使小孩屡受挫折,不能形成有关成功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赖行为。

防治的重点在于从小应鼓励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提过高要求。小孩能完成的事,应少帮助,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小孩不能完成的事,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退缩行为

在陌生的环境中有短暂的退缩行为对儿童来讲是正常现象,若过分怕生,不愿到公共场所去玩或随父母去亲朋家中做客,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平时表现孤独退缩、胆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独自玩。但 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数儿童可随年龄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防治的关键在于从小应多给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机会,让小孩多与周围的人,尤其小朋友接触,不能经常将小孩关在家里。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3

1、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焦虑、恐惧、坐立不安、身体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有的儿童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个别伴有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恶梦,情绪变化无常等。一般可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分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

2、抑郁情绪

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为主要表现;会因为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而且有些孩子会过着懒散的生活,洗漱和吃饭时表现被动或无缘无故地哭泣,造成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等。

尤其是在青春期,抑郁症的症状明显,除了抑郁、智力低下、理解和记忆能力下降外,还有攻击、破坏性行为、多动症、逃学、自C和自S等。

3、恐怖情绪

对某些物品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持久的恐惧,有回避行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絮乱表现,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

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

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

  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下面来看看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

  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1

  2~3岁的儿童是其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婴儿发展阶段的定义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可以理解为孩子未来一生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期,婴儿通过与母亲或抚育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基本的依恋模式,并持续地影响儿童期、青春期以至期的人际关系。

  2~3岁幼儿发展阶段被定义为“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具备清晰的自我意识,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取代父母或抚育人的判断。通俗地理解,这个阶段是孩子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时期。当孩子具备自我意识,开始意识到“我”和“世界”是不同的,那么他就急切地探索“我”和“世界” 的边界。

  换言之,无论父母或抚育人是否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和规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样学样,从模仿的言行中来塑造自己的言行。有时候,这个阶段的儿童又被称为“小叛逆”期,是“可怕的2岁”。

   那么,对2~3岁的幼儿进行教育,下面几条要点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父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个阶段孩子有强烈地学习、模仿的动机,无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有样学样地模仿。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暴躁,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暴躁;如果一个母亲懒惰,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懒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积极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样学样。

  3、慎用惩罚,特别是不要体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通过惩罚试图让他明白和学会的规则,幼儿要到5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相对地,如果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道理”,反而更可能学会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幼儿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方式来对待他人。

  4、避免与孩子情绪冲突,特别是不要再情绪上与孩子对立。一旦父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退缩,并逐渐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两套行为模式。对幼儿发脾气,幼儿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会注意并强烈地感受到愤怒的压力,这会对幼儿产生极为负面的心理影响,阻塞掉未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冲突。

  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2

   三岁宝宝的心理特征

   言语和游戏能力发展迅速

  3~4岁宝宝的言语表达逐渐由连贯性言语取代情境性言语,从对话言语发展为独自言语。宝宝言语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有了自我中心言语,这是一种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是一种既具有外部言语特点,又具有内部言语特点的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言语。在宝宝独自一人玩游戏时,或遇到问题情境时,这种过渡言语就频频出现。

  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思维已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成为的一个心理过程,如今,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或是小动物、各种各样的玩具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到了4岁,宝宝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流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互相炫耀“春节爸爸妈妈要带我到香港迪斯尼玩!”“妈妈给我买了新裙子”等话题。

  宝宝已具有丰富的想像力,集中表现在宝宝的游戏中,游戏是3~4岁宝宝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宝宝的想像异常活跃,因此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想像的象征性意义,比如:一个小手绢,他们可以当作布娃娃的衣服和被子,也可以当作漂亮的蝴蝶结;一块积木,他们有时可以当作小桥,有时可以当作跷跷板。

  每一种游戏都有宝宝自命的特殊含义,任何一种游戏中都藏有打开宝宝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宝宝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宝宝那样独自玩耍。

   建立性别意识

  3~4岁宝宝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认识和学习彼此之间性别的差异。首先,宝宝由于男女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宝宝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

  在宝宝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相同的行为和感受。女宝宝们玩当妈妈的游戏,惟妙惟肖地学着妈妈的温柔、能干和女性所具有的`独特行为;男宝宝们则模仿着爸爸的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爸爸那样坚强、果断。

   喜欢结交朋友

  3~4岁的宝宝很喜欢结识小伙伴并和同伴玩耍。这个时期宝宝在伙伴中体验到完全不同于爸妈和其他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宝宝的知识、想像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这种和同龄伙伴共同进行的自主活动能使宝宝认识到自我价值和能量的存在。而幼儿园这种集体生活,能够为宝宝创造同众多的伙伴接触的机会,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十分重要,对宝宝们结识伙伴起到了桥梁作用。

  2到3岁儿童心理特征3

  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

  2~3岁的孩子有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

   2~3岁幼儿的语言发育特征是什么?

  2~2岁半

  (1)会说50多个字。

  (2)能说5~6个字组成的句子。

  (3)会说简单的儿歌。

  (4)会使用代词“你”、“我”。

  (5)不再说难懂的话。

  2岁半~3岁

  (1)有些字发音不够清楚,但家长能理解小儿所说的话。

  (2)能说8~9个字组成的句子。

  (3)能说出2~3天前发生的事情。

  (4)能说出大部分的身体部位。

  (5)会使用代词“他”。

2-3岁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哪些

2-3岁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哪些

  简要内容: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是最惹人喜爱的了。

  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到了4岁,他能自如地运用言语表示请求、愿望、意见等。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岁,他能“习惯于许多生活规则、集体规则,并且能说出简单的.道理。例如,进睡眠室说话就会吵别的小朋友睡觉。”

  2~3岁的孩子有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到了4岁,已完全能地穿、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他不但这样做,而且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到了4岁,他能有意识地帮助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会帮助他擦眼泪;妈妈摆餐桌时他懂得帮助摆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帮助人是好事。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到了4岁,他不仅能记住这些,而且能有意识地记住许多事情,他的理解记忆在迅速提高。

  2~3岁幼儿的语言发育特征是什么?

  2~2岁半

  (1)会说50多个字。

  (2)能说5~6个字组成的句子。

  (3)会说简单的儿歌。

  (4)会使用代词“你”、“我”。

  (5)不再说难懂的话。

  2岁半~3岁

  (1)有些字发音不够清楚,但家长能理解小儿所说的话。

  (2)能说8~9个字组成的句子。

  (3)能说出2~3天前发生的事情。

  (4)能说出大部分的身体部位。

  (5)会使用代词“他”。

  2~3岁幼儿的听力发育特征是什么?

  2~2岁半

  (1)能持久地注意倾听一些声音,如电视声、电话铃声等。

  (2)能分辨身后家中成员的说话声音。

  (3)能按指令同时做两件事,如把开关关上,随后把皮球交给爸爸。

  (4)能指出书中人物或动物的动作,如睡觉、写字等。

  2岁半~3岁

  (1)听到音乐不由自主地随节奏起舞。

  (2)能理解大和小,长和短。

  (3)能按指令将物品放在桌上或桌下。

;

急``长沙世界之窗在平安夜有活动吗?~` 谢谢

有啊,不过今天天气不好,你可要考虑清楚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