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岁-2岁宝宝的敏感期 一般来说,一两岁确实是敏感期,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打骂教育,而是要注意自己的榜样,因为孩子毕竟就是父母亲的一面镜子,孩子怎么做其实要考虑一下父母亲自己是怎么做的,他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儿童敏感期各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今天来分享3-6岁儿童敏感期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孩子有时“语出惊人”,说出一些有难度且不符合他们年龄段表达的词汇;有时又“蛮不讲理、固执己见”,拖鞋一定要放在床边,整整齐齐,鞋尖朝内;有时又像个复读机,不停地重复“妈妈你爱不爱我”。其实啊,这都是孩子进入“敏感期”的表现。
孩子敏感期多出现在3-6岁,孩子会迸发出来惊人的力量和狂热去学习,探究外界事物,因而接受教育的效果也最为明显,敏感期恰恰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果家长可以掌握孩子在敏感期的行为规律,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地运用自然赋予的生命力,孩子一定会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首先,儿童敏感期是什么?
儿童敏感期是这个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医生和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指在特定年龄段内,儿童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表现出特别敏感和容易吸收的时期。
在敏感密集期,孩子会对特定事物或行为产生特别狂热的爱好和追求,因此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也特别强。但敏感期具有短暂性,这要求我们父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把握这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孩子的敏感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敏感期呢?
儿童敏感期是家庭和教育机构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某些能力和技能的学习和习得能力迅速增强,他们往往能够更容易地吸收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3-4岁(小班)敏感期(1) 语言敏感期
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能力高于其他阶段。孩子开始喜欢模仿周围人说的话,可能还会时不时蹦出大人都难以置信的一些成语。
所以,此阶段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如读故事书、唱歌、与孩子交流等,帮助孩子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此外,大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语,孩子模仿力极强,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不该说的“脏话”等等。
(2)秩序敏感期
从2岁半左右开始,孩子开始有非常强的秩序感。每样东西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甚至朝向都有极严苛的要求。用过的玩具要归位,毛巾一定要放整齐。而家长插手扰乱秩序会让孩子情绪失控。
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如果东西位置摆放不合理,需要耐心跟孩子沟通后再去移动。比如玩具不应该放在过道上,会影响通行。解释过后,孩子就可以修正他们的秩序,逐渐知道了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样可以建立并完善合理的秩序感。
(3)执拗敏感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时会变得执拗、任性,无论家长如何解释都不听。比如,“我不穿这条红色的裤子,一定要穿蓝色的”,“刚刚在玩具还在桌面上没有放进柜子,我不能睡觉”等等。有时孩子的意愿在大人看来“不可理喻”,可一旦孩子的意愿被拒绝或是干涉,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有强烈的不安感,变得急躁、大哭大闹。
所以建议家长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嫌麻烦图省事而依大人的标准执行,尽量保留孩子追求心中“完美”的权利。但如果孩子要求实在无法满足, 建立耐心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到可以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尽量避免强硬的命令和指责。
比如,蓝色的裤子洗了,你要穿妈妈要吹干,很辛苦妈妈很累,可以明天再穿吗? 或是在一开始就提供选择权: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穿红裤子还是黑裤子。让他们感到有一定的控制权,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执拗情绪。
二、5-6岁(中班)敏感期
(1)符号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迅速发展,对于图画和图像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比如,孩子对识字、拼读产生了兴趣,当他们发现自己名字里面的字,出现在其他地方的时候,会非常激动。
在孩子的符号敏感期,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发展。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图书、音乐和艺术活动,鼓励他们用语言去表达所见所得、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鼓励孩子进行绘画创作,当孩子把乱画的线条,说是河流、月亮时,家长不应纠正或反驳,应该赞赏和表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表现。
(2)数字敏感期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对数字敏感,遇到一堆物品就喜欢数数,开始研究钟表,总是问妈妈自己几岁了。超市物品的价格标签,公交的线路上的数字,都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所以,5-6岁是孩子掌握数学概念,进行幼儿数学启蒙的黄金期,如果能在黄金期里对孩子进行及时地引导,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岁孩子有能力学习的数学概念有:大小、多少、长短、宽窄;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对事物进行分类;物体的增多、减少;排列的顺序和简单的规律等等。我们提倡尽早开始数学启蒙,因为孩子越小越能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数感星球】一款游戏化数学学习APP,正是3-6岁孩子进行幼儿数学启蒙的好帮手!数感星球遵循孩子爱玩的天性,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趣味探索中保持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目前App共包含5000+趣味训练关卡、1300+游戏互动和200+动画讲解内容,将抽象数学知识变成可视化可互动的练习游戏,让孩子懂技巧更懂原理!
关注【数感星球】,一起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吧!
宝宝也有敏感期,哪几个阶段家长要注意了?
语言敏感期
当小宝宝们逐渐咿呀学语时,正式开始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一门语言对于大家而言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对于宝宝而言汉语课程的学习但是很容易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于语言的表达敏感性。因此在宝宝的语言敏感期,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发言逗她们,那样宝宝才可以更快学到的讲话,语言表达描述水平才也更强。假如孩子2岁以后还不开口发言,家长就需要准备她们到医院开展安全检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秩序关键期
大我们的生活必须秩序来平稳,一样孩子也要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来帮助其认知能力事情,了解四周的一切。如果他耳熟能详的秩序消退,那他们就难以适应新环境,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因此明确“对秩序的需求”是孩子一种极其显著的一种敏戚力。宝宝们这样的敏感力体现在对附属品的独占欲与生活习惯的形成上边,当他们自己逐渐熟悉环境的秩序,换句话说他们自己还可以在环境中创建出一个有效秩序得话,他的智商也会进一步被开发设计。
感观关键期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的各种各样视觉器官都已逐渐逐步生长发育起来。宝宝出生之后就会跟随觉得去探索宇宙,尤其是在会讲话以后,他的感观比较敏感达到顶点,对周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这时候父母也别错过让孩子学习培训的大好时机,能让孩子多去几趟闹闹,让她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受世界。可是一定要保证他的安全性,不能让她们到危险的地方去,以防出现意外。
社会认知关键期
一般来讲,3岁左右孩子就会摆脱自身,期盼交友,对群体活动有明显趋向。这时候,父母理应激励孩子多开展相处,让她们留意日常日常生活礼数,使得他们培养有礼貌的良好的习惯。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孩子敏感期有哪些,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难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面对,要教会孩子克服这些困难,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敏感期有哪些。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的要求上,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婴儿从出生起,就会凭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只是吸收周围事物;3-6岁就能分析、判断环境。父母可以在家中准备各种刺激感觉器官的玩具。在生活中父母要随时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的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
4、动作敏感期(2-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活泼好动,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小肌肉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孩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5、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6、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文化敏感期(6-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怀。
怎么处理孩子执拗敏感期
1、转移注意力
宝宝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拒绝加安慰
宝宝提出的要求,如果没有危险,如果无关紧要,如果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那么能满足的就尽量满足。当宝宝提出所谓的大人认为是无理要求时,可以用眼神、手势、简单否定等方式让他懂得,这个要求老师不同意。不过,在拒绝他这个要求的同时,要给他适当的东西满足他。
3、尽情宣泄
经验告诉我们:当遇到不平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宣泄的渴望。人们将令人烦恼、怨恨、悲伤或愤怒的事情发泄出来,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种发泄和倾诉,是人们谋取心理平衡的一种需要。孩子也是这样,当我们无法帮助宝宝平复情绪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尽情宣泄。
4、晓之以理
宝宝处于执拗期时,老师、家长往往很头痛,通常也会脾气暴躁,面对宝宝没有耐心。其实在面对宝宝的执拗行为时,大人要首先静下心来分析宝宝的行为,平时要鼓励孩子把想法说出来。积极与宝宝沟通,了解宝宝为什么想这么做,尝试跟宝宝讲道理,让宝宝明白大人的用心和大人的理由。不要认为宝宝小,什么都不懂,没有自己的想法。
5、妙用表扬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赞扬。对于刚刚入园不久的3岁左右的宝宝们,老师的赞扬对她们及其重要。所以,老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在发现宝宝们的一点点进步后,大大的表扬宝宝。比如,宝宝不愿吃蔬菜,如果她愿意喝蔬菜汤了,老师就可以说:“今天她都喝了蔬菜汤了,相信下次,她就会吃这种有营养的蔬菜了。”到了第二次吃同样的蔬菜,如果老师再次表扬她上次的表现,相信这次她一定会开始尝试吃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