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2岁小宝宝总是不停宝跑来跑去,不愿意听话,怎么办?
这个可能是关于两岁左右宝宝的妈妈们一个普遍的困惑,一向安静乖巧的小宝贝,有了行动力,会走会跑之后,突然运动量急剧增加,每天攀高爬低。
而且,越是说不要跑太快,容易摔着磕着,他们越是跑的不亦乐乎。
这是为什么呢?是只有我们家小宝贝这样吗?每天只有我这样担惊受怕,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吗?
其实呢,每个孩子的性格、天赋不尽相同,如果宝妈有这样的困惑,那要恭喜你啦,拥有一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小宝宝。
我们家二宝就是这样一个好动宝宝,我来结合学到的育儿知识,分享一些关于这类宝宝的养育方法,希望能帮有同样困扰的宝妈们,减少一丝焦虑,增加一些育儿的信心和方法。
首先,咱们要纠正这个概念,不停跑并不说明孩子不听话。
从 儿童心理学 角度看,这是宝宝人生中出现的第一个叛逆期。2岁在育儿领域被称为 “Terrible two”, 就是糟糕的2岁。“你说东我往西,你指南我打北”能形象的描述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特点。
从 生长发育 的角度看,好动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行动力强,大运动发育比别的宝贝突出,这些都是这类孩子的优点。
2岁宝贝的不听话,是孩子心理发育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说话时反其道而行之,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比如,你想让小朋友收拾玩具,可以告诉他:“你不会收拾你的玩具,对吧?”或者“你能搬得动那个小凳子吗,我想有点困难呢”
这个时候,宝贝的“叛逆”属性开启,他会想要证明给你看,你说我不能,我肯定可以的,然后他会付诸行动,收好玩具、搬走椅子。
当然,这个方法不要过多滥用,尤其是孩子度过这个特定阶段之后,总是否定孩子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既不用满到处追宝贝,也可以释放体力,获得快乐的方法。比如以下3种释放活力的方法也许能帮到你呢。
因为这个阶段多数宝贝好动,最开始读绘本给他们听,没读完一本可能人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
没有关系,2岁左右的小朋友注意力本身也就15分钟左右,家长不要气馁,也不要因此觉得孩子不喜欢读绘本。
起初可以选择中午午休或晚上睡觉前的固定时间段来培养宝贝的阅读兴趣,这个时间段不愿意睡觉的他,躺在床上,会更愿意多听一会儿。
随着兴趣的培养,宝贝慢慢被领入绘本的世界,在跑动之余,手边有本绘本,能捧着看一小会儿,既能让父母得空歇会儿,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孩子。
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动手又动脑,家里可以买入一些乐高式积木,现在国产也有很多质量很不错,且兼容乐高的积木,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然后分门别类的放在箱子里面,要玩的时候就像小山一样堆在一起,让他们自由拼搭,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道具就是床边的地垫,三个。当然床不能太高哈,周围要有被子、毯子、垫子等保护措施,做好了充分的保护措施,才能让孩子尽情的玩。
然后就是跳跳跳时间,孩子们跳完后会躺在床上哈哈大笑,我就在旁边坐着等着他起跳的瞬间配个“哦”“啊”“嗖”的音效,溜溜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小朋友也满头大汗了,晚上好早点睡觉呀,是不是(狡黠的表情)
第四,尽力给宝贝创造安心跑动的空间
每个不同的阶段,孩子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我们会因此而困惑、烦恼、焦虑。
其实,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吃手指、吸安抚奶嘴、拿手抓饭、到处乱跑、喜欢粘人、分离焦虑等。
这些都是孩子成长发育某一个特定阶段的性格特点,也是他们一步步走向和成熟所必经的阶段。
如果你担心,可以试想一下,在你不干预的情况下,他30年后还会吃手指、吸安抚奶嘴、拿手抓饭、到处乱跑、拼命粘着你吗?
显然不会,那就是一段转瞬即逝的时光,他不会一辈子都这个样子。我们能做的,就是欣然地接受,不觉得烦扰,才能有好心情陪伴孩子。
然后呢,就是想想怎么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在这个宝贵的幼儿阶段,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为他们做好保护,让他去自由探索,这会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说回到2岁乱跑这件事情,很多家长会觉得追一天很累,孩子还经常打翻各种家里的物品,整天跟在后面收拾都收拾不过来。
那何不适当改变一下家中家具物品的摆放位置,铺上舒服的软垫,将尖锐的物品分门别类的装好,不想让孩子动的东西就放在孩子不容易够到或打开的地方。
再比如,家里各种家具包好尖锐的角,插座要装上防触电安全保护盖、用柔软的玩具和孩子互相打闹、释放精力;
户外也可以带他们观察植物、动物,带个小皮球或玩具,在泥土地或空旷的广场跑动。
总的原则就是, 做好保护和陪伴,而不是让孩子一动不动,等长大了,一动不动的孩子,相信你也不一定喜欢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养孩子也是在教会我们成长。
作者 听小悟 , 听,不盲从;悟,不迷失。创作者,用文字记录生活所得,找寻心之所往。
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导致2岁的孩子很好动还难以管教?
孩子到了两岁之后,父母会发现他们不仅好动而且又不听话,和以前乖巧可爱的小人儿判若两人。
这当然会让父母非常恼火,甚至时常对孩子又吼又叫,希望能够改变孩子的现状。
如果说一个孩子如此,那么也许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但是如果大部分两岁的孩子都如此,那么很有可能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关。
我们要知道孩子所做出来的每一个行为,在其背后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出现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还有孩子的认知能力。
父母只有真正弄清楚孩子好动和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才能够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两岁的孩子为什么好动?
1、专注力不够
两岁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暂的,他们在一件事情上的专注力往往只能够持续三分钟,所以他们做起事情会显得特别的没有规律性。
往往是前一秒还在做这件事情,后一秒却突然又换了一件事情,所以让人感觉他们一天都是在不停的跑啊动啊,特别的不安静。
2、先动作再思维
两岁的孩子大脑思维模式和是不同的,一般会先做出思考,然后再去行动。
但是他们却不同,两岁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只能通过他们的感官系统和行为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
这也就决定了孩子在不断做出行为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其实也是在不断思考的,只是这一点很容易被父母忽视。
3、好奇心增加
两岁的孩子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时他们的探索欲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碰到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事物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要去触摸一下感觉一下。
由于生活中很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充满着力,所以孩子才会显得特别的忙碌,一会摸摸这个,一会摆弄那个,总是动个不停。
两岁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两岁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明显的表现,所以他们会习惯性的听从父母的指挥,甚至对父母所说的话言听计从。
但是当他们两岁之后,由于自我意识开始不断的萌芽,所以孩子对事情会有自己的看法,这时他们不会盲目的把父母的话当成圣旨,而是会有自己的判断。
当父母的要求和他们的判断不相符时,孩子便会表现得有些叛逆不听话,所以两岁也是我们人生中的第1个叛逆期。
2、进入秩序敏感期
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安全感不仅来源于父母,同时也来源于孩子自身。
当孩子进入两岁的阶段之后,他们的秩序敏感也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也就是说这是孩子做事情会有自己的规律性,每天相同的程序会让孩子感到很踏实。
如果秩序敏感期一旦被外界所打扰,那么孩子便会反抗,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听话,而是因为他们的安全感被打乱。
3、孩子开始变得
在两岁之前,孩子很多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所以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依赖于父母。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这时孩子已经能够简单的做一些事情,这会让孩子感到新奇,而且有成就感。所以孩子会对这种的感觉非常的向往,这就使得他们在无意识中总是会把不放在嘴边。
在父母眼里自然就是不听话的表现,但其实只是孩子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皮亚杰提出过"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指的是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会表现出的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认为自己是全宇宙的中心。
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四个阶段。
在前运算阶段,也就是孩子进入两岁之后,他们的最大缺陷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来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不会懂得还有另外的思考方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无法将自己和他人明确的分开。
他们考虑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出发,所以在他人的眼里自然会很自私,皮亚杰称之为"无意识的自我中心"。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
1、学会尊重孩子
孩子两岁左右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好动或者是不听话行为,并不是他们刻意为之,故意和父母作对,而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做法并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理解孩子。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指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因为这样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叛逆。
学会尊重孩子,认同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孩子才能够顺利的度过两岁这个看似叛逆的时期,开心快乐的成长。
2、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之后,他们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做出一些不被父母认可的行为。
这时父母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寻找合适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不同的人对事情有不同的理解,改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看法。
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受,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够教会孩子客观的看待问题。
慢慢的让孩子知道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会让孩子更受欢迎,也会让他们成长得更顺利。
刚刚满2岁的宝宝,很调皮,经常被我打,怎么办?
小孩子总是活泼好动,无论在家里或者在户外,都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时候还喜欢上蹿下跳,和别的小孩子打打闹闹,自己的孩子太调皮,真让家长们非常苦恼,那么孩子太调皮怎么办才好,下面让小编给各位家长总结一些解决方法吧。
1、放弃”性别专属“观念。大家对于熊孩子的认识,第一感觉是不是哪个男孩又调皮捣蛋了。事实上,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调皮的现象都是存在的,只不过男生大部分比较好动,女孩偏文静,当然也不乏安静乖巧的男生。
家长们针对调皮的孩子,男孩女孩应一视同仁,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坚持,让孩子学会守规矩、善解人意。
2、天性使然。很多家长将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解释成“孩子的正常行为”,结果最后孩子的行为更脱序,爸妈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改善孩子的行为的能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行为过激时,应该及时针对性的引导,或者咨询教育专家,而不是归咎于孩子的天性的原因。
3、唤醒孩子的同理心,换位思考。年幼的孩子对于干扰他人的行为不具备认知,但家长可以设置情景联系,假设当他自己或和朋友玩得很开心时,如果有人来扰乱打断了,他会很开心吗?
这时候家长应耐心引导、让他换位思考,其他小朋友跟他一样,受到干扰也会生气,渐渐的孩子会对他人的感觉比较敏感。
4、耐心沟通。无论孩子有没有察觉,若他说的话很伤人或不礼貌,爸妈必须告诉他,这样的话没有礼貌,会让别人不舒服,爸妈也不喜欢听,让他知道这类的话语是不好的,以后会减少此用语的使用。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行为出现时,尽量避免给孩子的举止"贴标签",更不要说:他就是这样的。那会让孩子觉得沮丧,觉得自己不能达到大人要求的那样,变得不自信和烦躁,本人行为也无法改善。
以上是小编给各位家长们总结的一些有关教育调皮孩子的方法,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孩子做错事了,不要打骂,可以适当给孩子讲一些道理,尤其不要放纵孩子错误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两岁半的孩子很调皮,你觉得该不该凶她呢?
有很多的家长在发现自己孩子调皮的时候就会非常的生气,会严格的去制止孩子,但是在这个时候,小编也要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制止了孩子对于孩子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要明白,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本身就是比较调皮的。
因为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本身就是非常调皮,如果说我们制止了孩子的话,孩子可能以后就会变得非常的内向,也不愿意去跟别人进行沟通了,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对的。孩子活泼一些,家长应该要感到开心才对,家长也应该要知道孩子这是性格外向的一种表现。记得小编有一个朋友,孩子在两岁半的时候非常的老实,总是住在家里面的角落,去玩玩具,也让小编的朋友感觉到非常的担心,因为孩子也可能会患上了自闭症。
因为孩子在两岁半的时候,对于很多的道理都是听不太懂。如果说家长凶孩子的话,也很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了,而且也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跟家长进行沟通,所以说小编也是建议各位家长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本身就是比较调皮好动的,我们在小的时候也是如此。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给孩子多一些的宽容,应该要过多的去包容孩子,这样的话也能够让孩子向康快乐的成长,不是说孩子调节,孩子就非常的讨人厌。只要孩子没有伤害到别人,没有对别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孩子调皮也是绽放给的天性,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去一直孩子的天性。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管住了孩子的话,那么孩子以后不愿意说话,家长就会更加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