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我不小心删掉了系统里的重要文件,现在无法启动xp了,怎么办?
再次重新启动。
用c语言实现的,先要定义好定时器的初值,不管你使用多大的晶振,使用51单片机,一般都是12分频出来,也就可以得出一个机器周期,机器周期=12/n(n指晶振频率),假设你要定时的时间为m,那么定时的初值为:m/机器周期=初值;
th0=(65536-初值)%256;
tl0=(65536-初值)/256;
将(65536-初值)所得的值化成16进制,其高位就是th0的值,低位为tl0的值,例如用12m晶振做1ms定时计算如下:
机器周期=12/12*10^6=1us(微秒)
定时初值=(1*10^-3)/(1*10^-6)=1000;
所以:th0=(65536-1000)%256;
tl0=(65536-1000)/256;
将65536-1000=64536化为16进制为:0xfc18,th0=0xfc,tl0=0x18;
定好初值后要延迟一秒就定一个延时参数,这里使用1000就行了(定时为1ms)中断程序为:timer0()
interrupt
1.//
1ms延时(12.0mhz)
宝宝2岁了还不会说话是什么原因
1
一般9~12月是孩子的学话阶段: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12—17个月宝宝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比如宝宝可能会用“帽帽”来表示“我要戴帽子”。1岁半-2岁,宝宝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已经多达200个了,词类范围明显扩大,可以说多个词组成的句子。
2宝宝2岁还不会说话,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宝宝的语言锻炼不够,如:
1、家长不爱说话,与孩子沟通缺乏,使得幼儿受到的语言刺激少,因而语言发展缓慢。
2、父母中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孩子有可能像家长。
3、宝宝生活单调,户外活动少,与人沟通少,缺乏新鲜内容,缺少谈资。
4、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以致宝宝模仿困难。
应对方法:
家长要积极与孩子对话,并进行语言训练,每天要固定一个时间,和宝宝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文字来引导孩子说话。多带孩子到户外学习,鼓励孩子与同龄人玩耍交流,有利于语言发育。
宝宝不愿意练习说话,也会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如:
1、宝宝体弱多病,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不愿意练习说话。
2、养育者照顾得过于周到细致,宝宝缺少使用语言的机会。如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孩子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孩子语言的训练,致使孩子养成用手势来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孩子语言的发展。
3、自闭症儿童也会出现语言障碍。
应对方法:
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如孩子指着水杯时,父母应询问“你要什么?”而不是直接将水拿给孩子,引导继发孩子自己说话。
语言是学习模仿而来,若听力出现障碍,听不清大人的语言,自然无从模仿。先天性听力丧失的小儿,几乎无法学习语言,也就是“十聋九哑”。
应对方法:
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听力迟缓或反应迟钝,应请专业医生对孩子做进一步检查。
宝宝说话早晚存在个体差异,与先天遗传、周围环境、父母语言行为等有关。若超过2岁仍不会说话,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做相关检查,找出原因。在排除疾病、听力、心理自闭、大脑发育等因素后,可通过语言训练,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宝宝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宝宝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宝宝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我们都知道,宝宝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是要学说话的,但是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宝宝2岁多了还不会说话,对于这种情况很担心,下面我分享宝宝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一起来看下吧。
宝宝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很多的宝宝的说话非常的晚,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平常要和宝宝多交流。这个时候的宝宝一般都会学着大人的举止说话,发出各种各样的音,可以告诉宝宝什么,参与进来,更进一步的交流。
当宝宝每天说出不同的话,发出咿呀的声音,作为家长要做到不要笑话他,笑话他说出话的听不懂,要鼓励宝宝在尝试一下,家长说话要注意的是语速不要过于太快,和声音的清晰。家长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讲给孩子听,一点一点的让宝宝喜欢上读书,慢慢的就会发出声音,不要心急。
宝宝老是口吃怎么办
宝宝说话结巴,很有可能是大脑语言功能发育不全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带宝宝到医院做一些检测。看看宝宝大脑语言功能有没有异常,家长应该更多一些耐心,要鼓励宝宝,尽量多说,咬字要清晰,不要表露出自己不耐烦的神情,这样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宝宝讲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话”这个杀手锏,威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