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岁宝宝的特点

2023-09-27 来源:画鸵萌宠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岁幼儿的特点:。1. 体格发育特点:体重约12kg,身高约87cm,已长出16颗牙齿,头型已基本固定,颅骨钙化增加。2. 神经心理发育特点:能识别垂直线、横线,可以区别不同响度的声音,双脚会跳,手部动作准确,会使用勺子吃饭,能说出2-3个字构成的句子,能表达怕、懂等情绪,开始有控制排尿的意识。3. 运动能力和神经逐渐发育完善,充满好奇心,应注意引导,避免发生意外。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

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

  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期的身体发展一直都是父母非常关注的,幼儿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

  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1

   两岁宝宝心理特征一:逆反期

  两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第一逆反期,很多家长发现本来很听话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突然开始逆反了,甚至跟家长对着干,你越让他做很么他越不做什么,特别在两岁到三岁这种情况达到高峰,家长非常不理解,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了、不好管,甚至为了让孩子听从说教而采用极端的方法,轻则指责重则打骂。

  而这种现象并没有随着家长的意识而改变,甚至有更为严重的倾向出现,而这种阶段会出现在第二执拗反抗期,就是我们说的青春期而出现爆发。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所有在幼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青春期都会出现爆发的状况。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对于儿童的逆反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和分析。

   两岁宝宝心理特征二:自我意识形成

  两岁左右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当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出现,就是直立行走。这被称之为真正脱离母体。正是因为行走的出现,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发现从此开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开始对于“我”出现了认识的萌芽。

   两岁宝宝的教育方法

  1、首先应该接受教育的.反而是家长,先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很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自己却偏要去干。现在的宝宝就像家长当年一样,所以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最好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学着去选择。

  2、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可以进行适当的条件交换,不要一味的满足孩子各种要求,这样只会从小培养宝宝不付出就得到的坏毛病。

  3、学会放手,尽管孩子还很小,对很多事情没有真正的判断力,但是也请父母一点点的放开自己可能影响宝宝自己成长的大手。

  4、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即使是不好的,那是孩子开始建立自我意识的表现,只要宝宝身体健康,就给予最多的空间去尝试,不要事事都打断。

  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2

   两岁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

  1、产生了强烈的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两岁的宝宝怎么教育

  1、玩具类:两岁的宝宝是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结合的时期,非常好动,益智类的玩具,需要一些具备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玩具;

  2、数学的基本概念引导:两岁左右时还不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他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

  3、与孩子平等对话,了解孩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才能掌握好区分任性与个性的界限。

  两岁宝宝的心里发展特点就是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他已经能够分辨哪些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伤害,而且会自己思考。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给孩子传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2岁幼儿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3

   2-3岁幼儿年龄特点:

   1、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以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2、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幼儿园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儿童的注意以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想象。

   3、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额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亿元,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意识的萌芽。

   4、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针对2-3岁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下面几条要点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父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个阶段孩子有强烈地学习、模仿的动机,无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有样学样地模仿。

  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暴躁,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暴躁;如果一个母亲懒惰,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懒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积极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样学样。

  3、慎用惩罚,特别是不要体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通过惩罚试图让他明白和学会的规则,幼儿要到5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相对地,如果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道理”,反而更可能学会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幼儿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方式来对待他人。

  4、避免与孩子情绪冲突,特别是不要再情绪上与孩子对立。一旦父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退缩,并逐渐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两套行为模式。

  对幼儿发脾气,幼儿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会注意并强烈地感受到愤怒的压力,这会对幼儿产生极为负面的心理影响,阻塞掉未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冲突。

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

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

  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们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下面就来看看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

  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1

   1、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以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苹果”,“大饼”等。

   2、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2岁儿童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幼儿园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儿童的注意以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娃娃吃饭。在往返的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的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的关联,产生简单想象。

   3、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额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亿元,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意识的萌芽。

   4、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2岁的儿童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此时的儿童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

  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2

   2-3岁幼儿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

  1. 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各部分技能有待发展。

  2-3岁幼儿身体的各方面较柔嫩,骨骼继续骨化,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表现出耐性差,puma golf,易疲劳,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2. 动作发展迅速,手眼动作协调,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岁以后幼儿的生长速度加快,运动器官逐渐成熟,运动技能不断发展,各种动作逐渐协调。

   认知发展:

  1. 言语活动积极发展,具备初步听说能力

  该阶段是孩子积极的言语发展阶段,3岁的孩子能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保证其具备基本生活所需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基本言语交流功能。

  2. 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2-3岁的孩子心智机能已基本形成,但不是“缩小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孤心,他们的思维在行动中进行,而不会想好了再行动。

   社会性发展:

  1. 自我意识初步萌芽并发展,出现人生“第一反抗期”,paul smith men。

  2-3岁孩子个性稳定的气质特征已明显定型,性格倾向初步显露。能意识并区分身体各部分,能把自己与外界、他人区别开来,开始掌握运用“我”,意识增强,凡是坚持自己做。

  2. 情绪与情感体验促进社会性行为的初步发展

  2-3岁孩子感情的社会联结的建立,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扩大了孩子社会交往的'范围,各种情绪的发展与情感体验,时期在环境变化中能有效的适应。

  2到3岁幼儿年龄特点3

   2-3岁孩子要如何教育

   2岁:

  1、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用具及图片,学习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2、教孩子辨别“一”和“许多”。例如一张桌子,许多椅子;一个娃娃,许多积木等。

  3、给孩子玩拼图、插板等开发智力的玩具。让孩子玩泥、沙、水,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还可以帮他认识自然界。

  4、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引导其回忆过去不久的有趣的事和人,以及记住父母亲的名字等。

  5、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良好行为,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

   3岁:

  1、通过游玩、散步让孩子多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如鸟、虫、花草及动物园内的各种动物。

  2、要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孩子复述。

  3、通过讲故事、念儿歌和玩玩具,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

  4、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的孩子玩。

  5、利用各种实物。如日常生活用品,教给孩子认和用。

  6、注意培养孩子坐、站、走、跑的正确姿势。让他练习双腿跳、迈障碍物、扔皮球等动作

   如何教育2-3岁的小孩子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陪伴很重要,充足或者规律的亲子陪伴,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心理慢慢变强大,安全感强了,慢慢就不会以哭闹来进行“威胁”。亲子陪伴是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同时也是激发探索不错的方式。

  3、孩子是需要得到鼓励和表扬的,他们在这个年龄,已经形成了高级情感,其中之一就是道德感,他们正在探索者生活中的是非对错,通过家长教育,电视绘本等媒介,孩子逐渐能认识到对和错。家长应该在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时,鼓励他,口头表扬,幼儿会对做好更有信心,会更愿意更认真地去做。

  4、很重要的一点,学会感受爱与被爱。让幼儿理解爱与被爱,明白自己不是孤独的,而是重要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很爱很爱你,你也要学会去爱别人。

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

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

  你知道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吗?宝宝这个时候都比较关心自己的父母,有什么东西第一时间都会想着父母,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溺爱,不要觉得孩子小就宠爱有加,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1

  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

  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究其生理、心理缘由,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的心情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的病痛也会让宝宝呈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适时,宝宝会由于疼痛、难过而哭泣。

   2、生活习气被打乱

  2~3岁的宝宝很敏感,这个时分宝宝曾经树立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气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儿园忽然打乱了他原来熟习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宝宝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会哭闹。

   3、不顺应生疏环境

  从熟习的环境忽然到一个本人完整不熟习的,宝宝无法对四周的事物产生平安感,而且他不晓得如何和四周的人相处,不晓得本人该做些什么、怎样做,从而产生宏大的心理压力,并经过哭泣来发泄本人惧怕的心情。

   4、产生波折感

  宝宝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但是到了幼儿园,不再是惟我独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一时之间没有适应会产生落差心理。

  两岁宝宝的性格特点2

   方法/步骤

   1、和宝宝视线交流

  每次对宝宝说话的时候都要看着他的眼睛,这样会让宝宝知道你在和他说话,并逐渐知道与人交谈时视线交流的重要性。经常视线接触也会增加宝宝的自信,即使宝宝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当你看他的时候,他马上也看你,这是你们之间开始交往的第一步。

   2、多对宝宝说话

  不要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而不对他说话。说点什么呢?比如,在喂奶、抚触按摩、换衣服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你在做什么。也可以说说其他家庭成员在做什么,比如爸爸在看书,看关于什么的书。还可以告诉宝宝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你向窗外可以看到什么,看到白云、小鸟、花朵......

   3、回应宝宝的话(发音)

  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宝宝都无法清楚的用语言表达,从咿咿呀呀的发声到逐渐学会说话。宝宝开始发出声音就要重视哦,回应他和他交谈,像前边说的那样看着宝宝的眼睛。就像你能听懂他的意思一样去回应他,点头、摇手、做出各种表情。

   4、回应宝宝的哭声

  宝宝哭时是否立即回应,在这一问题上教育专家持有不同意见,但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知道你在他身边。如果宝宝是在睡觉时突然哭起来,先不行动,观察看看是否能自己重新入睡,如果宝宝还是不停的哭,可以轻拍宝宝并轻轻发出声音告诉他你在。

   5、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情感纽带

  “情感纽带”是指宝宝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个物品。当宝宝拿着它的时候,情绪会比较平静。比如有的宝宝的“情感纽带”就是自己盖的小被子,有的是某个小玩具。首先你要有意识的培养宝宝,让宝宝找到自己的“情感纽带”;而当你发现宝宝的“情感纽带”一旦确定后,你最好准备一模一样的两份(比如同样花色的两个小被子),这样可以在清理一件的时候,让宝宝拿另一件。“情感纽带”对安抚宝宝情绪,绝对是神器!

   6、多多户外活动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尽可能多带宝宝走出家门去看看。给宝宝介绍他看到的人、小动物、花花草草......如果遇到了邻居,教宝宝如何打招呼,宝宝开始逐渐学习与他人交往。

   7、带宝宝去认识小盆友

  去附近的公园或者游戏场所,指出并告诉宝宝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也给宝宝介绍他能看到的东东,比如秋千、木马等。

   8、尊重宝宝的感受

  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表现出比较烦躁,不要试图再让宝宝去做什么,给他时间休息一下;如果宝宝想做什么并且看上去是可以完成的,给他尝试的机会。

   9、帮宝宝打消“分离焦虑”

  宝宝肯定会面对“分离焦虑”,尤其是当你不在他视线范围内的时候。告诉宝宝即使没有一直在他面前,你也是在附近的。比如,和宝宝玩简单的游戏,用一张纸或手挡住你自己的脸,或者干脆走到门后,并一直观察宝宝;在宝宝面前走出房间几步,并告诉他你会回来的,在外停留几秒后面带微笑走回去,说“妈妈回来了”。

   10、教宝宝认识自我

  和宝宝一起站在镜子前,告诉他这就是“宝宝”,指示不同的身体部位,并介绍每个部位的名称。

  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多乐趣,能让你更了解宝宝,也能让宝宝学习更好地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对0-2岁的宝宝来说,尤其如此,千万不要错过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