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岁半运动能力

2023-09-27 来源:画鸵萌宠网

适合2岁半孩子的体能运动:。1. 律动操:律动操能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同时训练体能;2. 跑步:适当跑步能使孩子四肢更灵活,增强体能;3. 玩球:足球、篮球等运动能锻炼四肢灵活度,增强体能,增进亲子关系;4. 爬行:锻炼背部肌肉和四肢力量,增强体能,相对安全;5. 摸高:让孩子进行摸高活动,有助于长高,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力。无论做什么体能运动,家长都应该陪在孩子身边,预防意外情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两岁的孩子适合哪些体育活动?

两岁宝宝适合做的运动有:跑、跳、投、压等练习;捉迷藏、跳舞、溜滑梯、打秋千等游戏;郊游、拍球、跳绳、骑儿童车、游泳、体操、球类等运动。幼儿运动以身体练习(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为基本手段,所有这些运动都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

运动锻炼的项目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如:提高速度能力可选择跑、骑儿童车等项目;增强耐力能力,可选择长时间跑的游戏、游泳、郊游、跳绳等练习;增加力量能力可选择跳、投等练习;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可选择跳舞、打秋千、拍球等游戏;提高柔韧能力可选择体操、按压等练习。

一、两岁宝宝每天运动时间:

1、医学研究所建议,儿童看护人员每小时应该让孩子进行至少15分钟的轻度、重度或高强度运动。这也就相当于儿童每天在清醒的12小时内应运动3小时。

2、一般来说,只要能达到活动四肢目的的运动都可以,具体的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比如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比较柔软,模仿能力强,对小动物也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模仿小兔子、小猫等,在游戏中练习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当然,还要多带孩子来到户外,亲近大自然。

二、两岁宝宝不适合做的运动:

1、不宜进行强度过大的长跑

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纵向发展,肌力差,强度过大的长跑易使肌肉疲劳,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

2、不宜经常拔河

拔河时,幼儿身体或后仰,或前倾,或侧身,四肢用力维持在固定的位置上,特别是两队处于势均力敌时,往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幼儿的骨和关节很娇嫩,容易受伤和变形,在拔河这种强度大的运动下,幼儿全身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常常会导致供不应求而缺氧。

3、不宜常玩“斗鸡”

由于游戏参加者以膝盖骨为进攻武器,互相攻击,容易使膝关节受到损伤。膝关节的碰撞,可引起关节面的充血、水肿,如长期反复发生,可导致关节面粗糙不平,形成永久性创伤性关节炎,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如果伤及膝关节内的半月板,还会引起行走困难。

三、两岁宝宝运动要注意:

1、运动前要“热身”

运动前和孩子一起活动活动全身,做好“热身”运动。如揉揉脸和耳朵、搓搓手、转转手腕和脚腕、扭扭腰部与四肢。身体的肌肉、关节完全活动开后,再做稍强点的运动,这样也可以避免扭伤和拉伤。

2、运动量要适中

运动量过大,幼儿过于劳累,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运动量过小又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怎样知道幼儿的运动量是否适中呢?可以不时摸摸孩子的后颈,如果发现有微汗了就应该稍做休息或减轻运动量。

3、运动后要“冷身”

冷身运动即放松运动,及心肺放松、肌肉放松。如果孩子进行的运动比较强烈,那就需要进行放松运动。突然停下来休息,心脏会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缺氧症状。

四、两岁宝宝运动的好处:

1、强化心脏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2、增强肌肉

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

3、增加柔韧性

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而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等。

4、使孩子更愉快、更兴奋

这是由于锻炼时体内能分泌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比幼儿阶段更完善了,因此,选择的运动项目和范围也更为广泛。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儿童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哪些部分?

新生儿出生后就具备了较强的运动能力,新生儿的运动能力,一部分是属于原始反射,如踏步反射。

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两个部分:

一是躯体运动,也叫大肌肉运动,是负责控制身体的;另一个叫精细运动,或者叫小肌肉运动或随意运动。

儿童运动能力发展阶段

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一般把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出生到两岁半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一些基本的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出各种表情等等。所有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将成为孩子今后智能,体能的发展基础。

第二阶段

两岁半到五岁半也叫"早儿童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一些基本的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出各种表情等等。所有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将成为孩子今后智能,体能的发展基础。

第三阶段

"晚儿童期"的过渡性机能运动期

当孩子六岁时,一般来说,他们的这些基础的运动机能应该让他们能够正常地进入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体育运动阶段。孩子参加到各种儿童体育运动中去,如儿童足球,儿童篮球等等。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同的项目不同,其竞争性,激烈性都不很强。但儿童运动项目,却为孩子运动机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在运动中,孩子的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能力,可以得到综合的运用和发展。使手,眼,脑,四肢,肌肉,神经,心理得到平衡的发展。

第四阶段

特殊运动才能阶段

十岁以后,孩子进入少年期,然后进入青年期。这个阶段的正常发育水平应该是走向"特殊运动机能发育"的阶段,即培育特殊运动才能阶段。

这种分类的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是关于儿童运动能力发育的连续性。

孩子的运动能力发育不是在一个阶段就可以完成的。在发育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要做。一个阶段的欠缺,会导致后面阶段的延误,甚至终身的延误。

运动生理学家们发现,人的运动机能的发育差异是由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造成的。先天的人种间的差异,性别间的差异,以及个人间的差异影响了人的运动机能的水平。但是相对于先天的东西来说,后天的学习经历却是更重要的因素。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跟上每个阶段的发育步伐,当他(她)进入青少年期、期时,其体能的发育状态就会很优秀。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停滞了,或晚发育了几年,在这个孩子的一生中,无论他如何努力,都绝不可能达到全面发育的水平。

还有另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观点,即每种运动能力的发育都有一个“关键时刻”。发育的正是时候,就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以培养出个把运动明星来。过迟发育,则事倍功半,甚至只能望“场”兴叹。

当然,过早发育,或过度运动也可能会伤孩子。一般来说,从两岁到十岁是孩子基础运动能力奠基、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有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当个球星,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进行特殊技能的训练。其实,在孩子的基础运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育之前,任何特殊技能训练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的。弄不好甚至会伤了孩子。相反,有些做父母的太“爱”自己的孩子了,从小就关着,深怕磕着碰着,让孩子错失运动能力发育的良机,造成孩子终身的遗憾。

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

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

  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两岁以后宝宝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了,2岁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凡事他都想去掺和一下,下面来看看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

  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1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3.87公斤,女婴为13.41公斤。

  身长 男婴为94.44厘米,女婴为92.93厘米。

  头围 男婴为49.31厘米,女婴为48.25厘米。

  胸围 男婴为50.80厘米,女婴为49.67厘米。

  牙齿 出牙20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跑得较稳,动作协调,姿势正确。

  能从一级台阶跳下来,会单脚试跳1-2步,能跳远。

  不用人扶会独自走平衡木。

  能拿铅笔,但不是握成拳状;会临摹画垂直线和水平线。

  扔大皮球达一米左右;能叠八块方木。

   心智

  开始知道颜色;能重复两个数字。知道大和小;能说出图画的名字,会指出图中4个画面,但不会解释。

  词汇迅速增多,出现代名词“我”,会用语言与人交往,知道自己的全名,喜欢提问“这是什么”。

  能自己入厕大小便,学会拉下松紧带裤坐便盆。

   个性

  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表现得更明显。

  此时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易变化,常受外界环境及周围人的影响。

   养育要点

   膳食

  为防止孩子患缺铁性贫血,每周至少要安排1-2次猪血、猪肝和脏腑类食物。此外,植物中黄豆、黑豆、黑芝麻、红枣、黑木耳、深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中都有铁,都可以安排在膳食中。只有严重贫血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

   习惯的培养

  此时应开始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了。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其次指定的规则要合理、明了,适合孩子的年龄,允许孩子有偶然破例和反复。

   游戏和教育

  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喜欢听从大孩子的吩咐,帮助拿玩具啦,帮助喂娃娃吃饭啦,帮助“买菜”啦……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得到点滴人际关系的经验。父母可以尽量为他提供玩的条件,让他多和其他孩子接触,使他能短期离开父母和监护人,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还可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读读画册、小人书,浏览祖国的山川、风光,有选择的看一些电视节目,来积累知识,发展想象力。同时对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要给予鼓励,万不可进行干涉和嘲笑。

  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2

   托班幼儿年龄特点

   1、 思维特点:

  (1)“万物有灵、万物有情”即把周围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物体都看作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2)想象和现实易混淆。

  (3)属于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只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物不感兴趣。

  (4)注意时间短,即使对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的注意。

  (5)只能关注事物表面的,浅显的,感性的特征。

   2、动作发展:

  托班的孩子运动发展处于大肌肉发展阶段,喜欢重复的做搭高积木类的游戏,动作常显得笨拙可爱,而小肌肉(手指等)运动的能力则更弱。

   3、语言发展:

  两岁以后宝宝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询问了,这时宝宝和的交注已是用语言伴随动作和表情来进行了。

   4、情感发展:

  (1)做错了事会连忙认错“我是好孩子”,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2)喜欢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儿童玩。由于不会自主的解决问题,和小朋友玩耍时经常发生抢拿别人手中的东西,抓、咬、推小朋友的现象。

   5、行为规范:

  (1)刚入园的孩子在生活习惯方面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表现在穿服、鞋子等方面);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洗手时还要玩水;有不少的孩子需要情绪依赖、物体依赖(如有孩子要含着奶嘴睡觉、有的要拿块毛巾睡觉等等);不会正确运用勺子,不会吃饭,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阿姨的帮助;不会拿茶杯,还会水散地,口渴了也不知道叫老师;不会自己主动地跟老师说要大小便,经常尿在身上、床上。

  (2)在卫生习惯方面:有了鼻涕不会自己擦,随地乱扔纸屑,还会捡脏东西吃;喜欢奔跑、推人、抓人、咬人等,大动作稳定性差。

  (3)在文明习惯方面:不会说礼貌用语;不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玩具,只知道独占玩具。

  (4)在行为习惯方面:玩玩具时,玩具扔满地,不知道收拾玩具;有部分幼儿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会把自己的书包、衣服、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不会搬椅子,只会拖椅子。

  (5)在交往习惯方面:大部分的幼儿不愿意和老师用语言交流,只能用动作表示。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明显带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我需要作为唯一标准,他们会和同伴抢东西,得不到满足时甚至会抓、咬人,出现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2岁半幼儿的年龄特点3

   宝宝两岁的.特点有哪些?

  1、很难与人相处:一些年轻的父母们,因为想急着去上班,孩子不到三岁才两岁多,就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或者托儿所。但这一时期的孩子,还并不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这些孩子通常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的表现是,抢其他孩子的玩具、食物,动手打人、咬人等等。这都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和不适应幼儿园或者托儿所导致。

  2、分离焦虑开始发展:你离开一会就哭着找你,整天总喜欢粘着你,这些都表明孩子的分离焦虑开始出现并发展。分离焦虑是2岁孩子发展阶段中很正常的表现,此时期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

  3、逆反心开始出现:2岁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凡事他都想去掺和一下,凡事都想自己做。如果父母拒绝他的要求,此时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开始出现。

   2岁宝宝的心理发展和特征?

  一:执拗期两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第一执拗反抗期,很多家长发现本来很听话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突然开始逆反了,甚至跟家长对着干,你越让他做很么他越不做什么,特别在两岁到三岁这种情况达到高峰,家长非常不理解,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了、不好管,甚至为了让孩子听从说教而采用极端的方法,轻则指责重则打骂。

  二:自我意识萌发两岁左右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当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出现,就是直立行走。这被称之为真正脱离母体。正是因为行走的出现,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发现从此开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开始对于“我”出现了认识的萌芽。

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

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

  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孩子的到来对于所有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惊喜的事情,而宝宝出生之后身体也在慢慢的长开,不同的动作也会表现在不同的年龄,看看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

  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1

  2~3岁小儿动作的发育更加成熟,2岁半左右的孩子基本上掌握了跳、跑、攀登等复杂的动作,会独脚站,还会独脚跳上1~2次,会两脚交替着一步一级地上楼梯,会骑小三轮车,能从大约25厘米高处跳下。

  3岁左右时能较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会跳跃,会独脚跳,能双脚交替着一步一级下楼梯,会跳远,攀高爬低,动作相当灵活。手的动作也更加灵巧,2岁半左右会穿脱短袜,会用匙吃饭,会叠起8块方积木,能临摹画直线和水平线。3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加精细,会用剪刀剪一下东西,会扣纽扣,使用筷子、折纸、两手配合应用比较协调。

  到了3岁时,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基本上发育完善,初步达到了的相应的水平。在今后的发育过程中,只是进一步地成熟和完善。

  这时期孩子尽管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动作,但还要学习一些复杂的动作和带有技巧性的动作如跳、跑与平衡的能力,这是对他身体发育的一项新的挑战。

  家长可以和他一起来玩跳的游戏如学小兔一样蹦蹦跳,鼓励他从稍高的地方往下跳,教他着地时膝盖应该如何弯曲,和他一起踢球玩,锻炼他大运动的技巧。这时期锻炼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要让孩子玩一些需要手指配合灵巧的、比较复杂的玩具,如拧起、旋紧玩具螺丝、描图、橡皮泥等。

  虽然这个阶段的小儿有上述基本的动作发育过程,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也可以有一定的差异,这和家长的教育、孩子玩具的选择等有关。

  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2

   抓筷子是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表现,促进幼儿期宝宝的大脑发育

  精细动作即小肌肉动作,是由小肌肉群所组成的随意动作。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是指幼儿手的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2~3岁幼儿精细动作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实现的。

  正是伴随手部动作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及智力才取得了进步,手部动作无论是对身体机能的促进,还是对认识思维的影响,都能从幼儿智力发展上体现出来。因此常说“儿童的智能在他的手指尖上”。

  2~3岁是宝宝手部功能迅速的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手腕和手臂的支配能力增强,会不断尝试手的功能和力量,探索自己的手所能做的事情,每次手部的感受都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于是,我们会发现孩子非常喜欢用手摆弄东西,凡是手能碰到的东西,能做的动作,他们乐此不疲。

  例如,宝宝使用筷子,就是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动作表现,不仅能鼓励幼儿期宝宝去尝试新食物,还可以帮助幼儿期宝宝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能力。两岁正是宝宝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这时使用筷子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促进幼儿期宝宝的大脑发育。

  家长在家可以通过拼、开、捏、拧、夹、剪的动作训练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

  手部精细动作发育,在孩子以后的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对于生活的探索都需要手的帮助,而且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手的动作。家长在平时需要细心观察,充分利用家中的物品给孩子进行训练,既有趣,又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家长在家可以通过拼、开、捏、拧、夹、剪的动作训练宝宝。

   一、拼:拼积木

  2岁后,孩子用手变得灵巧多了,会搭较简单的积木。但是,要进一步训练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父母还应该要求孩子搭难度要求更大的积木。父母给孩子买一套难易程度符合孩子年龄和智力特点的积木,先做示范,让孩子模仿动作,然后让孩子自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忘记表扬孩子取得的成就。

  搭积木的动作主要拿孩子的手都来完成,积木的难度越大,对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要求就越高,也越能锻炼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

   二、开:开锁开拉门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喜欢拧开门把,推开门,或者拉开横栓和扣吊,打开柜门,有些宝宝还会将钥匙插入锁眼,学着转动开锁。我的同事工作很忙的时候,就会找一把小锁和一个小铁箱,让两岁的女儿自己研究,竟能玩上半天。小家伙一转一拧,一开一合,把小手的每个关节都活动到了。所以,父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妨放手让宝宝多探索。

   三、捏:橡皮泥或面团

  2岁半左右,可以让宝宝学捏橡皮泥或一小块面团,搓圆用手掌压扁就成了块烧饼;捏一个圆球,上面插一根火柴就成了苹果;除了食品,可以给他捏几只小动物,办一个“动物园”;

  捏几个人和家具,做“娃娃家”的游戏,以提高他学捏橡皮泥的兴趣。如果用的是面团,加一点盐、1-2滴甘油和蜂蜜,就能使面团既柔软湿润,又表面光滑、没有裂痕。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汤圆,包子等点心,既让孩子得到训练,又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四、拧:拧瓶盖

  父母先收集一些空瓶子,然后用彩色笔在瓶子上画各种小动物的形象,与孩子一起玩给小动物戴帽子的游戏。父母将瓶盖都拧下来,然后对孩子说:“天真冷,你看这些小动物都没有戴帽子,让我们来帮它们戴上吧。”并当着孩子的面给一个小动物戴帽子(把瓶盖盖上)。然后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给其他动物戴帽子。

  由于孩子的手部力量还不够,没有能力将瓶盖拧上,父母只要求孩子将瓶盖放上就可以了。这项训练能有效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度,也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

   五、夹;夹豆子

  准备个夹子、两个空碗、一碗豆子(豆子要稍大一些)。妈妈先把两个夹子、两个空碗和一碗豆子放在桌子上,然后两个人分别用夹子把豆子一颗一颗地夹到自己面前的空碗里,比一比,看谁夹得又快又多。妈妈适当夹得慢一些,好让宝宝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剪:使用剪刀

  好多家长不许孩子玩剪刀,其实只要选择孩子做手工专用的无尖头剪刀,给他准备一些一寸左右宽度的报纸或广告纸做的纸条,游戏就可以开始了。首先告诉孩子剪刀有刃不小心会剪破手,因此要坐下来玩,不能拿着剪刀到处跑。然后左手拿着纸条,右手拿剪刀,示范剪给他看。最后可以让孩子练习。

  2~3岁的粗大动作发展3

   给2-3岁宝宝大运动持续发展的建议

   2-2岁半

  2岁以后的孩子大运动能力基本已经发育完善,精细运动也逐步进步发展中。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听音乐唱儿歌,有的孩子喜欢在外面玩,运动细胞充足,有的则喜欢静下心来画儿童画。他们的想象力还很丰富,多半是和差不多年龄的伙伴在一起玩耍,这个时候可以陪伴宝宝进行一些平行游戏。

   ①扔球接球运动

  准备一个稍微有点重量的球,不要太小,和宝宝进行你扔我接的游戏,早期大运动中练习的拿捏运动让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会扔出去球,但是接住还有一定难度,可以向宝宝演示,并且逐渐地增加你们之间的距离,由简单到难。这项游戏可以持续增强宝宝的大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度。

   ②玩偶戏剧游戏

  有几个人参与就准备几个玩偶,分别扮演玩偶的角色,和他们配音,由家长做开始,带动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继续下去,边对话边搭配动作,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让大运动得到进一步体现和转换。

   ③骑“马”

  家长愿意的话,可以让宝宝坐在背上,你来轻微地运动,但要求宝宝不能坠地,最好在地毯上玩这个游戏,可以搭配儿歌,增加趣味性。这个运动可以练习宝宝的大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

   ④接住丝巾

  准备几条色彩鲜艳的丝巾,不用太花哨,质地轻的,降落需要一定时间的丝巾,家长把丝巾扔在空中,让宝宝在下面接住它,可以逐渐增加扔的频率,变换位置,说到这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这项运动一样促进宝宝的大运动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可以迅速反应先接住哪一条再接哪一条,丝巾不会有掉地没接住的现象。

   ⑤和宝宝打电话

  如果家里有两台电话,或者有能力的家长可以用纸杯做一个“传话筒”,由家长开头,询问宝宝“今天心情怎么样呀?”“中午吃了什么?”“今天天气怎样?”类似的问题,可以增强宝宝对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也可以锻炼宝宝的社交,出场能力,以后班级里上台演讲,自我介绍,最落落大方的就是你的孩子拉!

   2岁半—3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基本都是活跃的像条小蛇,跳跃运动比较多,一般都好动。跑、跳、骑得到了一个大的跃进。他们开始会主动聊天,语言能力也有了进步,能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了。

   ①拼图游戏

  可以买外面市场上的拼图,或者由家长简单地在硬一点的纸上画一幅画,然后剪成几块,让孩子自己组织这幅画,把它还原成完成的来,根据碎片外形、画面逻辑合理性,来完成这项活动,从简单逐步增加难度,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一点提示。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今后碰到困难,他们可以第一个想到的是去找办法解决。

   ②转圈圈运动

  用儿歌来引发孩子的节奏感,有几首教育式的儿歌,让孩子根据儿歌里唱的来变换动作。或者自己跳舞,转圈。可以增强孩子的大运动能力,反应速度。

   ③水桶接球

  游戏规则就是准备几个小水桶,或者塑料盆,装一半水,并且收集一些球,让宝宝把球投进桶子里,每次进一个球,就要数出来,随着游戏的进行,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把水桶逐渐离孩子远一点。这项运动可以加强孩子的手臂力量,球想要扔远,就必须用点力,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大运动持续发展。

  这些游戏家长可以自行选择,也不是特别难操作,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抓住训练孩子的机会,这些都是对他今后有很大帮助的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