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宝的耳膜位置深吗

2023-10-04 来源:画鸵萌宠网

婴儿耳膜深度一般为2公分,不建议掏耳朵:

1. 婴儿耳膜深度较浅:婴儿的耳膜深度一般是2公分,比较短,且外耳道比较直,一般将婴儿耳朵往外牵、往后拉,完全可以看到耳膜。

2. 不建议掏耳朵:婴儿耳朵中的耳膜比较薄弱、娇嫩,掏耳朵容易造成外耳道的黏膜损伤,细菌会趁虚而入,继发造成外耳道感染。外耳道比较直、比较短,也可以引起鼓膜、耳膜的感染,造成中耳炎,还会造成耳膜的穿孔,甚至影响听力,家长要引起重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人的耳朵有多深,掏耳朵的时候能否碰到耳膜?

外耳道平均深度一般是在2.5-3.5cm左右。当掏耳勺超过2cm则有可能触碰到耳膜。

相关介绍:

外耳道最深处是鼓膜,鼓膜同时也是中耳鼓室的最外侧面。鼓膜位置倾斜,与头部的矢状面及水平面各成45度角,故外表面呈向前、向下、向外的位置。婴儿的鼓膜倾斜尤甚、几成水平位置。

扩展资料

外耳道的外侧1/3以外耳道软骨为基础,为软骨性外耳道,内侧2/3以骨为基础,为骨性外耳道。两者交界处较狭窄;狭窄处距外耳门约2cm,外耳道最狭窄处称为峡,有阻止异物进入外耳道侵害鼓膜的作用。外耳道软骨和耳郭软骨相连续,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将耳郭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变直,便于观察。

婴幼儿骨性外耳道发育未全,软骨性外耳道的底与顶靠近呈裂隙状,且朝向内前下方,检查鼓膜时,须将耳郭拉向下,耳屏牵向前。外耳道的皮肤薄,与软骨膜及骨膜紧密相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耳

人耳膜在耳朵什么位置?

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实际上是外耳道的底部)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鼓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一50。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鼓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检查鼓膜时较难看到。鼓膜的长径约9毫米,宽约8毫米,厚0.1毫米。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80515.htm

2个月婴儿耳膜有多深

刚出生的两个月的宝宝一般外耳道的长度,也就是从耳道口到鼓膜的长度是2.1厘米到2.5厘米之间。

耳膜离外面有几厘米?

耳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耳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耳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一50。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耳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耳膜穿孔后,外层上皮层和内层粘膜层能够再生,中层无再生能力。松弛部耳膜缺少中层。 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于耳膜上,上于耳膜,因而向内牵拉耳膜,使之呈漏斗状,很像收音机的扬声器,其凹陷处,称为耳膜脐部,由脐向上稍向前达紧张部上缘处有一灰白色圆点状小突起,称锤凸,即锤骨短突顶起耳膜部位,临床称锤骨短突。锤凸乃锤骨短突将耳膜顶起所致。在耳膜表面,由脐与锤凸之间有一由前上斜向后下的白色条纹,系锤骨柄移行于耳膜内所形成,称锤纹。经纹之末端恰在耳膜之部,称脐部。在脐部之前下方由脐向前下达耳膜边缘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光锥乃由投射到耳膜之光线反射所致,在耳膜形态有改变时,光锥的形态及位置常随之而变化。耳膜

在锤凸之前及方各有一皱襞,其前者称前襞,后者称后襞。在此襞之上方,耳膜较松弛 ,称松弛部,直接附着于颞骨鳞部。在其下方为紧张部,借鼓环嵌于耳骨之耳沟内。 为了临床记录的需要,常将耳膜分为四个象限,即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耳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便可将耳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及后下4个象限区域。 耳膜的血液供给:为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及鼓室前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分支所供给,主要分布于松弛部、锤骨柄及耳膜的周边部。浅层静脉流向外颈静脉,耳膜内侧静脉部分流向横窦及硬脑膜静脉,部分流向咽鼓管静脉。 耳膜的神经:耳膜的外面后半部分由迷走神经分布,前半部来自三叉神经的耳额支。耳膜的内侧面为舌咽神经的鼓室支支配,故耳及咽部有疼痛时常可相互影响。神经分布与血管分布相似,纤维集中分布于松弛部及锤骨柄区域,而紧张部的神经分布比较贫乏。故而在无局部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正常的耳膜的后部分进行切开,不会引起过度的痛苦。

编辑本段外伤破裂

因此在检查耳膜时较难看到。耳膜的长径约9毫米,宽约8毫米,厚0.1毫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