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3-4岁宝宝的注意力发展特点是什么?
3~6岁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3~6岁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注意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已变得日益重要。良好的注意力会给幼儿的认识能力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下面是3~6岁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一、注意力发展特点
(一)被动注意占优势
3~6岁幼儿的注意仍然以被动注意占优势,只有被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时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主动注意时间有限
主动注意必须克服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才能达到注意的效果。3~4岁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而5~6岁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也不超过15分钟。
二、家庭教育要点
(一)进行直观教育
家长可以进行直观教育,选择图案鲜艳精美的故事书或者播放形象鲜活生动的电视动画片,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内容健康、人物活泼、生动形象、视觉效果好的卡通片不失为幼儿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注意劳逸结合
由于3~6岁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有限,因此,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时要充分注意并遵循这个客观规律,不能长时间地灌输,更不能要求幼儿长时间注意学习的内容,要注意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否则,幼儿容易引起疲劳,产生厌学心理,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人们不由自主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3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3-6岁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
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两种:一是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颖变化多动的事物;二是与幼儿兴趣、需要、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感兴趣的、好玩的、熟悉的事物幼儿都喜欢。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受事物的活动性、刺激是否强烈、是否感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小班年龄段幼儿时要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幼儿的特点;
第二,教师的肢体动作要有吸引力;
第三,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
第四,为幼儿选择感兴趣的、可知觉的学习内容;
第五,安排恰当的教学环境;
第六,选择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教玩具;
二、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是一种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支配、调节和控制。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幼儿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画画、做手工等都是有意注意。老师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教育者的培养和要求下发展的,是通过活动和操作来维持的。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起和保持幼儿的有意注意呢?
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让幼儿进行活动时先说清要求;
第二,培养间接兴趣,如果幼儿对某一活动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吸引注意;
第三,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耐心,培养专注做事的习惯,幼儿活动时尽量不要打扰;
第四,合理地组织活动,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不能单纯地让幼儿听讲。
一、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一)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两种基本形式。无意注意即无目的、自发的注意,不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有意注意即有目的、有意志的注意,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例如,幼儿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上课,这是有意注意,突然,窗外响起了音乐声,幼儿立刻看向窗外,这是无意注意。
在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幼儿的注意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无意注意和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者原注意对象的显著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二是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当幼儿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该事物中,这种注意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有意注意发展的基础。
(二)注意的范围较小,稳定性较差
幼儿园的孩子虽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但是由于大脑额叶的发展尚未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幼儿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范围也比较小。相关心理研究证明:3岁幼儿有意注意可以维持3-5分钟,4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维持10分钟,5-6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维持15分钟左右。
(三)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弱
注意的分配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因为注意的分配需要充分了解前一个注意对象,而幼儿由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的缺乏,尚不具备这种能力。
二、影响幼儿注意力发展的 因素
(一)心理因素
兴趣和好奇心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注意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相反,当幼儿对事物不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难以集中。
(二)生理因素
大脑皮质的额叶部分是控制注意的神经中枢,但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额叶发展尚不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所以自制能力差。
(三)环境因素
幼儿的注意一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有些刺激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而有些无关刺激则会阻碍幼儿的正常生活,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常用的铃鼓,声音能够很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另外有的刺激,比如活动室布置过于繁杂,教师服装过于奇异等因素,都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如何判断孩子的专注力水平
专注力又被称为注意力,指的是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件、活动时的心理状态。法国生物学家乔居维呆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这就说明了专注力的重要性。
那如何判断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呢?
上次我已经教大家去甄别哪些是真正的专注力,但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还是不知道如何判断真正的专注力,希望有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如何我判断孩子到底注意力水平到底怎么样?在介绍判断方法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注意力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我们要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去完成某项任务,比如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再比如说做到三思而后行,做事不鲁莽,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大脑, 其实我们所谓的专注不分心、自控力好,这些词描述的都是一种:大脑的功能,我们每个人的不同的大脑功能状态是不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专注力、自控力的水平千差万别。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注意力的专注程度的判断,是没有办法通过血液或者一般的身体检查来发现,也并非是因为营养不足或者血液里面缺了什么元素,而导致的专注力好或者更好一点。虽然我们说专注力自控力植根于大脑,但是一般的大脑检查很难看出来,比如说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这些检查,只能看到大脑的结构,但是看不到大脑的功能状态。
当然,现在科学已经飞速发展了,也有检查可以探测到孩子大脑的功能状态,比如说功能磁共振,但是这种检查对设备要求很高,而且检查的时候要求孩子的头部保持完全的静止不动,并且检查因为要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所以耗时非常的长。可以这么说,目前据我所知功能磁共振检查,还没有用到一般的临床应用当中,大多数只用于一个研究团队、科学小组,他需要对注意力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去探讨它的一些机理、机制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功能磁共振检查。
因此,常规临床上我们去评价一个孩子注意力的话,就需要结合很多种方式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需要一个有经验、有资质、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他通过询问家长很多关于孩子平时表现的问题,还要细心地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最后结合一些相关检查,比如说一些问卷评估,还有一些注意力任务的测试,甚至可能一些认知能力的测试等等,综合孩子所有的表现,得出最终结论。其实是很复杂的。
那么如果作为家长,有没有可以借鉴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的方法,大概地去判断一下自家孩子的注意力呢?
以下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每一条,你的孩子经常或者总是出现的话,你就打个勾。所谓经常或总是出现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一周当中大概有3到4天及以上的日子,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个情况;还有一条要注意,家长们在回忆孩子表现的时候,学龄期的孩子主要是回忆学习、做作业、拼图、积木、阅读书籍的时候的表现;学前的孩子主要是回忆,他们画图填色、拼图、积木、学习知识、刷牙的时候的表现。
我们来看看以下这9个描述当中,你的孩子会得到几个?
1、一般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七岁以下的孩子不足15分钟,7~10岁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钟,10~14岁很难维持注意力集中25分钟,14岁以上的孩子很难专心30分钟以上。
2、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噪音或者是刺激而分心、走神,写作业、做事都显得很拖沓,缺乏效率。
3、做作业做事的时候不太注意细节比较粗心大意,潦草马虎。
4、回避需要动脑子思考的任务或者比较枯燥乏味的任务,最常见的就是写作业,不催不写。
5、跟他说话的时候,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
6、前说后忘、前教后忘,因此需要反复的提醒教的知识或者背诵的内容,很容易就忘了。
7、做事情经常虎头蛇尾,容易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
8、东西放得很乱,自己的书包房间很难主动去收拾。
9、丢三落四,带去学校的玩具经常弄丢。
现在我们来数一数孩子在刚才说的这9个情况当中,一共有几个,如果有4~5个以上那就要提高警惕,给孩子进行一个完善的注意力相关评估,系统根据孩子注意力情况进行训练;如果是2~3个问号,那么就请家长继续掌握一些技巧和策略密切练习,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如果是1~2个问号,那么说明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可以再接再厉。
还有几个情况,我们继续来判断,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或者总是出现以下问题的话:
1坐立不安,坐在那儿手脚小动作特别的多,总是扭来扭去。
2上课就餐还没结束作业,还没写完就随意地离开座位或者找一个借口离开座位,比如说口渴了、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
3在不该乱跑的一些场合下,会乱跑、乱窜、追逐打闹。
4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安静,不管做什么,总是要发出一点声响来
5精力很充沛,总是忙忙碌碌动个不停。
6说话挺多的,有时候还很难打断。
7抢着回答你,还没说完他就要回答,甚至会打断你的话。
8缺乏耐心排队,很难有耐心,慢慢的排慢慢的等做一件事情,很难有耐心,慢慢的做完。
9会打扰到别人,在别人说话或者做事的时候,他会插入进去打扰到。
和刚才一样,如果在这9个现象当中,我们出现了4~5个以上话,需要提高警惕,最好是要进行专业专注力训练,给孩子进一步完善关于他好动冲动情况的一个评估。如果是2~3个的话,那么继续密切练习,主要是集中在孩子的好动和冲动的范围里面,可能就是孩子对自身行为的一个自控力。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呢? 因为注意力是发展其他高级认知功能的一个基础条件,它相当于大树的根儿,其它的能力,比如说记忆、观察、逻辑、想象,以及进一步的时间规划、组织调理、情绪调整、反省认知,这些都是大树茂盛的一些枝叶,根深方能叶茂!所以去发展其他能力,必先发展专注力 。
既然注意力这么重要,是不是注意力没有太大的困难就可以不用提高训练了?实际上,这就好比我们随便吃一点垃圾食品饱了,不饿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我们的膳食结构更加合理,更加营养,我们的身体就会更 健康 。也就好比我们如果不运动,也没什么不妥,但是如果有一个规律的运动和锻炼会让我们的身体体能更好,好身体状态更好、身体素质更强,也会让我们显得更有活力!所以注意避免不去训练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如果你提升专注力则可能开发孩子的更多潜能,迎来更多的收获,因此,无论孩子有几个问号,无论孩子的注意力在何种水平,其实他们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最终受益一生的是孩子,那么何乐而不为。
注意力如何提高和改善呢?
一般的督促管用吗,比如说常见的陪读,那我就催啊,那我就陪啊,那我就提醒,但这样子呢,管得住人管不住心思,而且纯靠这种外力推进并不等于孩子自身的能力有所发展,慢慢地加以时日,如果方式不恰当,反而引发更多的学业压力,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有时还会引发更多的亲子冲突,改善注意力一定 安内必先攘外。 如果你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达到这样一个专注目标,其实应该先创造一个没有窗外事的环境,从而促进孩子能够更加专心,比如说清空桌面,只保留有孩子当前与作业有关的必需品,从而减少空间上的干扰,孩子学习做作业期间不要开电视,不要打开电脑,家长也不要聊天,避免制造额外的嘈杂的噪音,同样也要避免过多的唠叨的提醒,避免减少身体上的干扰。
哪些行为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好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在生活当中其实有一些行为是非常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当孩子在玩游戏或者专心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家长不分时机的去关心孩子或者总是催促孩子做一件事情。还有当孩子想要玩游戏的时候,家长一次性给到孩子太多的玩具,导致孩子什么都想玩,这个时候注意力也是没有办法锻炼到的。其实孩子注意力也和家长有一些关系,比如有些家长本身就不是特别有耐心的人,在社会催促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急性子,做事情上也没有耐心,或者家长在看孩子的时候,一边玩手机,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也非常的没有耐心。孩子专注力好的话,在做一件事情上,是会表现出特别专注的一个特征。
一般来说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专注力是特别的集中,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会一直盯着一个东西一直看,或者去聆听周边的声音,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专注力就会被外界的一些因素和环境所干扰到。例如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家长总是会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打断孩子,这样就可能会让孩子的注意力被父母在无意识当中给扼杀了。
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有意识的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训练,比如在孩子醒来的时候,不要马上的去抱孩子,只要孩子没有出现哭闹的行为,就可以让孩子待在这样的一个安静环境当中,自己去想事情。平时还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当孩子在做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时,就会特别愿意花时间,会全身心的投入去做。
最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会关乎到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智商高的孩子,3岁就能看出来,通常有5个“坏毛病”
哈佛研究发现:智商高的孩子,3岁就能看出来,通常有5个“坏毛病”
1、话多,小嘴停不下来
爱说个不停的孩子,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好奇心等各方面都很强。用语言表达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会把自己从生活中、绘本中理解到的、想象出来的,或者有疑问的,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加工,然后才输出,这个过程中,思维是非常活跃的。
爸爸妈妈要注意,千万不要去打断孩子,平时多和孩子交流,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从而输入大量的高级词汇。面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也要逻辑清晰地去解答,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2、爱复述,学别人说话
无论是广告词和别人说过的话,还是绘本上看到过的词句、古诗词等,孩子常常都能顺口复述出来。
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很好。而记忆力属于智力的一种,记忆力好的孩子,以后背课文、公式定理都不用愁,知识点也记得牢。
3、脾气犟,不听劝
这类孩子,意识很强,有自己的主见,会维护自己内心所认同的秩序,表现出来的就是“犟得很,怎么都说不听”。这类孩子往往非常聪明,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能思考,有自己的主意并做出决策。
爸爸妈妈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会秩序规则,和孩子一起去遵守,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自主意识,尊重孩子的独特的秩序感,多给予孩子自主权和选择权。
4、沉迷“玩乐”,听不见
孩子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玩玩具、画画、看绘本等,都能玩上好一阵,甚至一个人也能津津有味地玩很久,偶尔还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有人和他说话,他也“不理人”,还说自己“没听见”。
这是专注力强的表现。在孩子沉迷于“玩乐”时,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去打断他,从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引导孩子在看书时保持专注。“天才首先是专注力”。专注力强的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和创造,更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就。
5、爱搞破坏,小手闲不住
孩子喜欢翻箱倒柜、撕东西、扔东西、拆玩具,蹂躏各种物品,破坏性非常强。孩子爱动手,小手闲不住。这是动手能力强的表现。
手,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大脑”。教育专家也提到过,“儿童的智力发育从指尖开始”。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手眼脑同时协作,能充分激活脑细胞,促进大脑发育。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不要抱怨孩子把家弄得又脏又乱,多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