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岁宝宝发烧40度睡着了怎么办

2023-10-03 来源:画鸵萌宠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高烧不出汗,如何降温:1. 及时口服退热药:宝宝发烧40℃时要喂药,避免高热惊厥,每次间隔不少于4小时,一天不超过4次。2. 少量多次喂温开水:保证宝宝液体摄入量,预防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辅助退烧。3. 避免捂热: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防止高热、高热惊厥发生。注意:孩子高烧时要留意伴随症状,如出现精神不好、头痛、呕吐等需要及时就诊。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岁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

1岁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

  1岁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孩子的健康与否牵动着家长的心,孩子经常会有些小病小痛感冒发烧之类的,对于孩子的异常,很多家长都是比较担心的,怕对身体有什么比较严重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岁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

  1岁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1

   1、测量体温。

  宝宝发烧爸爸妈妈们先不要惊慌。第一件事就是先用体温表或体温计给宝宝量体温,看看宝宝发烧的程度,然后再采取应对措施。

   2、吃退烧药。

  如果宝宝不舒服,精神欠佳,38.5度以上就可以考虑服用退烧药,决定吃不吃药关键不是看温度而是看精神状态。最常见的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3~5天可以自愈,一般39摄氏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不处理、不吃药。

   3、送医治疗。

  如果宝宝出现精神不佳、食欲不佳、昏睡、烦躁、心率过快、皮肤异常、呕吐、腹泻、体温反复超过40度、持续发烧(2岁以下持续24小时,2岁以上持续72小时)的任何一种情况都要上医院。

   宝宝高烧需要注意的事项

  宝宝感冒发烧的护理特别重要,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对其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缓解宝宝的不适,帮助其及早恢复健康。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休息,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起到增强宝宝抗病能力的作用。

  2、合理饮食,爸爸妈妈可根据进食的时间安排在退热后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给宝宝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补充水分,尤其是高热的时候,更应多饮食以补充水分的损失。

  4、衣着适宜,不要在宝宝高热的时候穿得过多、盖得过多。因为,一方面不易散热、使体温升高;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出汗过多,造成水分流失。正确的做法是发热时衣着不宜过多,睡觉时应该脱去一些衣服,而且盖的被子稍多点,但在出汗后应及时减少。

  5、注意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宝宝体温恢复正常。如果宝宝发生便秘,爸爸妈妈可用开塞路缓解。

  1岁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2

   宝宝腹泻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脾虚泻:脾胃虚弱导致吃完就泻,大便里有不消化的食物、乳块等,但不臭,宝宝面色发黄,不够精神。

  2、伤食泻:因为宝宝吃得过多导致腹胀、腹痛,泻下大便酸臭,由于饮食过多损伤脾胃,导致宝宝不想吃饭。

  3、风寒泻:因为外出玩耍、洗澡不注意或天气转凉没有及时加衣等外因导致宝宝腹部受凉,大便清稀、有泡沫或呈绿色,有的宝宝会有发热的症状。

  4、脾肾阳虚泻: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更泻”,早上四五时大便,久泻不止,面色发白,怕冷,手脚凉,精神不振。

  5、湿热泻:泄下急迫,大便臭,少数会有黏液,周围红肿,食欲不振,唇干,有时会有发热的症状。

   宝宝发烧腹泻怎么止泻

  相信许多新妈妈在看过上面引起宝宝发烧腹泻的一些原因后,应该会很急切地想知道当宝宝发烧腹泻时怎么止泻。别着急,这就为大家支招。一起来看看宝宝发烧腹泻怎么止泻吧!

  1、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水喂宝宝。给宝宝喝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2、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3、有的父母一看宝宝腹泻好了,就赶快给孩子补充营养,认为这样才能补回来。这是个误区,刚刚痊愈的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饮食还是要以清淡、适量为原则,如果匆忙进补,则易导致腹泻反复,得不偿失,要让宝宝的肠胃有个恢复期。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旦宝宝有发烧腹泻的.状况时,不要擅自给宝宝喂食药物。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及早治疗治愈比较快。

   宝宝发烧腹泻吃什么好

  宝宝发烧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下面,特意整理了两种治疗宝宝腹泻的饮食疗法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1、把面炒微黄,再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 (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

  2、煮苹果水喝,或蒸苹果吃,都有止泻作用。

  3、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鸡蛋、鱼、肉类、油炸、油腻食品、奶油及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蔬菜也要少吃或暂不吃,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妈妈要忌口,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对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4、风寒泻、脾肾阳虚泻,可将盐炒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将热盐包好,放在宝宝肚脐上热敷,一次10~15分钟,一天2~3次,父母切记温度要适中,千万不要烫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对于平时吃肉多,造成伤食泻的幼儿除要适度节制饮食外,还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

   宝宝发烧腹泻能吃药吗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发热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以前两种最为多见。建议你给孩子化验个血常规,其能大致反应孩子感染的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然后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或者是抗病毒药物。

  当宝宝体温大于38℃时称为发烧。一般来说,发烧不会对宝宝大脑造成伤害,爸爸妈妈不必过分紧张。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不会嗜睡之类的,不用立即送医院,爸爸妈妈只需要随时给宝宝量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当体温升到38.5℃以上,可适当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再尽快到医院去检查。

  要是宝宝发烧腹泻为感染肠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如果在添加辅食应该暂停添加,或减少辅食添加,好转后再循序渐进恢复。尤其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严重时需要静脉补液治疗,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

我家宝宝高烧39度7,现在睡着了,怎么办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小孩子一到天热和换季的时候就经常这样,高烧了,给小宝打针和吃药都只是暂时降温,等药效一过孩子的体温又要长上去,往往高烧会持续两到三天,在这一段时间里,你给孩子按时吃药,最好不要打针,因为孩子太小,然后给他用酒精棉擦全身,再在腋下夹上,再少吃上点消炎药,应该过一两天就没事了,因为炎症的消失得有一段时间。   人体的下视丘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就像冷气机的温度设定,正常的时候,婴幼儿设定的温度比稍高,婴幼儿肛温大约在摄氏三十七点五度,上下变动一度左右。和较大儿童口温大约摄氏三十六点八度,上下变动零点五度。   如果设定温度提高,例如人体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应,产生“热素”,就会刺激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当设定温度被调到39℃时,身体藉着肌肉打颤收缩产热,或者减少出汗散热,将体温提升到39℃为止。所以发烧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再突然高烧,产生某些细菌毒素,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许多父母也观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间发高烧。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含水比例较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烧。孩子生病的时候,体力变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当然体温升高。   第1,造成发烧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第2,几度算发烧?   儿童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烧。现在用耳温的机会较多,耳温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第3,如何正确量体温?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耳温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内2公分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烧。   第4,一发烧就要马上退烧吗?   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诊断,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形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此外,发烧本身还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是不必急着退烧的。   不过,多数医生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第5,如何自行帮宝宝退烧?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第6,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第7,发烧会烧坏脑袋吗?   宝宝一发烧,父母之所以急,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