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宝什么时候会发声

2023-10-03 来源:画鸵萌宠网

婴儿一般在1个月到2个月的时候通常会发出声音,建议家长给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不同年龄阶段,婴儿发出的声音通常会有所不同。家长在生活中需要做好婴儿的护理,也需要养成合理的喂养习惯,减少不良反应。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婴儿的语音发生经历的简单发音阶段在

婴儿的简单发音阶段在0~3个月,3个月时会发较多的元音。

人的语言不是从会说话的那天开始的,儿童自呱呱坠地起便开始学习语言。 儿童的前言语阶段,一般指儿童语音的发育阶段。西方学者通常将前言语阶段分为 啼哭阶段、 咕咕声阶段、 咿呀学语阶段以及 过渡音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出生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

12天的新生儿具有目光凝视或转移、停止吮吸或继续吮吸、停止蹬腿或继续蹬腿等身体行为,对说话声音和敲击物体声音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24天之后的婴儿能够对男人的声音和女人的声音,抚养者(父母)和不熟悉者的声音作出明显不同的反应。婴儿的发音是从反射性发生开始的,哭叫是婴儿第一个月的主要发音。此间婴儿学会了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能够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的注意。

1-2个月此时汉语婴儿的发音大多为简单的元音,类似于汉语单韵母。能够从各种混合组成的话语中分辨出不同的语音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对的逗笑报以微笑,并出现喁喁做声来吸引抚养者的注意当打嗝、吞咽食物、吐唾沫以及发出笑声等会有类似于辅音的声音。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大约从4个月起,婴儿发音出现明显的变化,增加了很多重复的、连续的音节。一方面,婴儿发音较多的是对的社会作出的反应,另一方面,发音内容大多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音节为主,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重叠多音节发声的过程。

4~7个月,汉语婴儿发音大多类似零声母音节和部分声母加韵母的单音节,这一时期的婴儿正处于辨调阶段,他们能区别男声和女声、熟悉和陌生的声音、愤怒和友好的声音。对区别语义的汉语字、词、声调并不敏感,对父母或其他说话时表现情感态度的语调十分注意,能从不同语调的话语中判断出交往对象的态度。父母用愉快的语气与婴儿说话时,语调出现升扬的变化,4个月婴儿便能用微笑和喁喁做声作出反应。

6-8个月,能感知三种不同的语调(愉悦的、冷淡的、恼怒的)同时出现较多的重叠性双音节和多音节,逐渐学会使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而这种表达往往伴一定的动作和表情。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连续音节的发育,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近似词的发音也增多,同时婴儿也开始模仿一些非语言的声音或发出的语音,这标志着婴儿学说话的萌芽。 大约从10个月开始,婴儿会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婴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10个月汉语儿童能够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形式更加接近汉语的口语表达,有重叠音和升调,似乎在说某个句子婴儿此时的发音往往是一种固定情景的学说话活动,他们力图使自己的发音接近某些词语的发声婴儿在这段时间的发音更加复杂多样,有些前阶段没有出现的辅音。

大约可以理解10个左右的表示人称、物体和动作的词。1岁时发生理解反应的祈使句和疑问句超过十个婴儿说得少,说得不清楚、不准确,但“懂得”很多,也能执行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如说:“跟奶奶再见!”婴儿就会挥挥小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