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聆听民族音乐:桑植白族民歌--永不调零的艺术奇葩

来源:画鸵萌宠网
营 ・ 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 ●文/王成均石绍河 行 或宛转悠扬的民歌破空而来。这一首首民歌凝聚着 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思,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岁月在流逝,山河在变迁,惟有桑植 走在桑植的白族村寨,时时可以听到或激昂高亢, 在桑植白族民歌手谷兆庆的源流歌《拜祖嗣 墼. 们就能感受到桑植白族恋祖怀乡的生命情傈 歌词共分六 段,娓娓深情地唱出了桑植白旗的源远流长: 内外肃静鼓乐停,白子儿孙跑埃尘,本主三神金容 白族人的歌声还在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沉淀在民歌中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原民族,这个活跃在云贵高原的 民族,在秦及西汉就有文字记载。湖南桑植的白族,是宋 末元初时从云南大理迁徒而来的,落籍桑植已有700多年 的历史。他们大多聚住在芙蓉桥、洪家关、马合口、刘家 坪、瑞塔铺、走马坪、麦地坪等乡,主要有谷、王、钟、 熊、李五个姓氏,约12万多人。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征服自 然的过程中,白族人民置身于桑植的清山秀水中,感受着 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忧伤,一年年思念着故乡大理,形成了 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笃守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各种方 式来张扬自己的民族个性。面对楚地的歌风舞俗,这个自 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而著称的民族,更是激发了无比充沛 的歌舞激情。他们继承着先祖乐天善歌的察性,用美妙的 歌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诉说他们的生命情怀。 桑植白族民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有白族源流歌、 山歌、小调、花灯调、锣鼓调、红军时代歌、婚嫁歌及杂 歌。仅桑植县文化馆退休干部陈金钟所收集的民间音乐作 品就有500多首,其中白族民歌320余酋。桑植白族民歌 保留了大理白旗民歌在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进行上的基 本特点,从乐句到乐段的发展,既工整对仗,又自然流 畅。在行腔上习惯加上各种衬词和装饰音,使曲调不仅美 好清新,自然纯朴,而且风格奇异。 桑植自族民歌,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白族源流歌, 意深情切,亲情浓郁;山歌则高昂嘹亮,激情澎湃;情歌 则宛转悠扬,荡气圆肠;“玩歌”则风趣活泼,生机盎 然;歌谣则豪迈昂扬,振奋人心;苦歌见lj低沉悲壮,如泣 如诉;戏曲则诙谐滑稽,令人捧腹。桑植白族民歌源于生 活,取之民闻,语言生动简炼,比喻形象贴切,它们如同 一根根破土而出的竹笋,充满着扑鼻而来的清香,渗透着 浓郁的乡土气息。 TIO ̄I.ITIE¥脚£艘 降,虔诚恭受祖遗训一 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顿.三拜祖先创业 苦,四拜祖先荣耀显 山有昆仑水有源,花有清香月有影,树木有根竹有 鞭,莲蓬打从藕节生: 家住云南喜洲睑,苍山脚下有家因,大宋义士人皆 知。天下遭民历代传 白族民歌的挖掘者 桑植白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弛特的魅力吸引j’无 数文艺工作者,其中,桑棱文化馆退休干部陈金钟札是其 中的一个。 陈金钟1935年8月出生于桑植一书香门第之家,1950 年8月考入永顺师范 1954年毕业分配到桑饿一 民歌之 乡——猫子垭乡朝南坪小学任教。在家访中,陈金钟惊奇 地发现,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父老乡亲没有被生存的重压 所击垮,他们达观地对待生活,并用自已i虫特体验歌唱生 命。陈金钟被那原汁原味的歌声深深打动 卞fj继 下丁 3O首民歌。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已年近L幻的陈金钟仍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朝南坪乡乡长金文才唱《天上乌云_卜 八叉》时的情景: “天上乌云十八叉,情妹爱我我爱她. 有心相恋奠嫌弃,天上神仙也贪花 ”歌声是那样轻快 动人,它唱出了湘西人对爱情的执着:就是这苒歌,使陈 金钟从此与桑植民歌结下'『不解之缘,一-f:就是一辈子 1957年冬天,陈金钟凋入县文化馆,正式坪始了他收集整 理桑植民歌的生涯 在大跃进时期,桑植各族人民积搬晌 应党的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陈金钟随宣 传部来到被人称为歌窝子的廖家村。为督促生产,鼓舞干 劲,宣传部组织了一次赛歌会,要求所有乡镇必须有一名 歌师傅登台献艺。邵真是一场令陈金钟如痴如醉的歌会, 年轻的陈金钟被那美妙的音乐和生动的歌词强烈震撼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幕才得以离去。现场会结束后,谷兆庆、谷春凡、王小娟 纷前来采风。谷兆庆先后给他们演唱了大量的傩愿戏唱腔 被授予“湖南优秀民歌手”荣誉称号。1987年1月,中国 和白族民歌,使桑植白族民歌很快扩散到海内外。“(我) 艺术家受邀访英,生于桑植五道水的白族民歌手黄道英随 白鹤起翅腿腿儿长,(我)一翅飞到田埂上,打铳儿郎(你) 团前往,她演唱的白族民歌受到世界音乐界名家称赞,著 莫打我,(我)只吃螺蛳儿不吃秧。”每每客人来访,谷兆 名音乐家、美籍华人谭盾在英国皇家剧院对她进行了专 庆就会用一首自由、高亢的白族民歌欢迎客人的到来,并 访。 且客人有什么要求想听什么内容,他就能用什么内容的民 桑植的灵山秀水孕育了灿烂的民族音乐之花,也孕育 歌去招待他。2001年5月,国家一级作曲家白诚仁第五次 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歌手。谷兆庆、谷春凡均是马合口白族 来桑植采风,当他来到谷兆庆家时,82岁的老人唱起一首 乡人氏。谷兆庆,1920年生于马合口白族乡佳木峪村,8 首原汁原味的白族民歌,还中气十足。高亢、动听的歌声 岁起就从师谷学之学唱傩戏(低傩)。他演唱的低傩腔甜润 招来了众多的爱歌人、唱歌人。许多老人、小孩都情不自 优美,名冠湖北、湖南边界地带。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 禁随声唱了起来。优美的歌声回荡在青山间、蓝天下,客 谷兆庆对原来的傩愿腔作了改革和发展,继承和创编了低 人们陶醉了,白族乡亲陶醉了。白诚仁听后感慨万千地 傩曲牌100余首,带徒弟13人。1978年,谷兆庆获“湖 说:“桑植真是歌山、歌水,歌的海洋,歌郎、歌妹,歌 南优秀民歌手”荣誉称号后,引起海内外学者专家的关 的故乡……”2001年8月19日,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歌 注。1987年,日本横山广子小姐专程到他家调查白族“三 词作家欧阳振砥第三次来桑植采风时,也激动地说: “桑 元教”源流;1988年,中央民委、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 植发展旅游文化,白族民歌大有潜力可挖。” 究院音乐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艺术家纷 桑植白族民歌,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 Y《)、C 5t/ \C | G c Ctt: 、G ——记侗族民问音乐艺术家吴尚德 ●文/杨少勇 n- 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成长起来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深处对于民间文艺的向 |1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 往之情,开始学习拉胡琴、唱侗歌、演戏。为了唱好戏, 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 他用尽心计让父母在广西侗乡给他请了个戏师傅,教他演 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 桂戏《孟良搬兵》。吴尚德天赋聪明,勤学好问,对师傅 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 的指教都能很快接受。由于他的废寝忘食和心神备至,有 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 时甚至达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加上他长相英俊,心灵手 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巧,声腔又很纯正,一旦入戏就总是比别人演得好,所以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在广西拜师学艺那几年,戏班里花旦一类的主角儿,往往 热爱依然丝毫不减。在他看来,一旦离开了他所痴心钟爱 由他担Ro在那里,他的艺术天赋被充分的展现出来,演 的民间音乐艺术,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华彩。用他自己的 戏唱戏的素养得到迅速提高,这为他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坚 话说,他这个人生来就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一辈子都把文 实的基础。 艺看得至高无上。正是凭着这份执着的情怀,吴尚德以他 从1958年搞人民公社开始,他着手创作剧本。他最早 善良的心地和超人的天分,泛舟艺海近半个世纪,一路走 创作的侗戏剧本是《网中鱼》,演绎的是一个关于抓台湾 来一路歌,成为了一位德艺双馨、深受尊崇的农民艺术 特务的故事。吴尚德说,侗戏最早出自贵州侗乡,以后逐 家。 步传到广西,当时湖南还没有侗戏。由此看来,吴尚德是 1954年,吴尚德l6岁,在浓浓的侗民族文化氛围中 第一个把侗戏拿到湖南来演的人。那个时候,最受侗胞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