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下复习复习“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教案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2、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了解诗人各异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
1、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1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内容: (一)预习检测
常见的 诗人的语言风格: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杜 甫——沉郁顿挫 李 白——豪放飘逸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李商隐——朦胧隐晦 杜 牧——清健俊爽 王 维——清新自然 王昌龄——雄健高昂 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 适——悲壮苍凉 陆 游——慷慨激昂 李清照——缠绵悱恻。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二)知识温习
1、涵义: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①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淡雅自然。 ②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委婉):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2
⑥豪放: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⑦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⑧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相关术语: 慷慨悲壮。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名家风格; 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 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 ④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 三、鉴赏指导: (一) 鉴赏内容总结: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②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
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四、课堂小结:
3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典例分析(生讨论,师点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点明特色,步骤一)“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三四句又想象家人深夜静坐,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分析,步骤二)从而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诗人真挚动人的思乡之情。(表达情感,步骤三)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第一、叙:用两三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本诗( )(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诗歌通过( )的描写(刻 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 )(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三)实战演练(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4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口语。(点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具体分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点明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得非常浓重。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表达情感)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首先,我们了解了诗歌风格的涵义,复习了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了辨别语言风格的方法;其次,在例题的分析中我们归纳了解答诗歌语言风格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当堂训练。大家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希望同学们多加训练,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诗歌复习注重学生的解读和动手能力,寻找高考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高考真题,让学生运用读诗的方法,并具体解答出诗歌思想内容相关的题型,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答案,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归纳出相应的答题步骤并
5
通过练习趁热打铁来强化。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又能学会如何规范答题。
教学永远是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本节课教学容量较大,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我感觉应该更注重“做一做、表达清”和“试一试、练一练”两个环节,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完善相互评价的内容。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