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A1学情分析报告

来源:画鸵萌宠网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报告

一、学情分析目的

课前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如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了解,老师基本知道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能知什么,为教学新知打下基础,从而做到以生为本,因人施教。

二、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分吃圆形大饼)为素材,引出两个问题,分别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2)结合直观图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后自主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

(3)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五年级3班学生。

(1)学生已知: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学生未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归纳概括计算方法。

(3)学生能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

比较困难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教学重点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借助直观图计算出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4. 教学难点分析: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沟通整数、小数加、减法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从而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教学难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希沃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学情分析工具应用与方法

(一)学情分析工具:WPS文档、微信、问卷网。 (二)学情分析方法

1.通过阅读课标、教参,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同年级老师共同商议编制问卷调查题目,利用问卷网制作适合本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

2.利用问卷网发布调查问卷,在微信群里发布二维码,让孩子完成问卷的内容。

五、结果呈现与分析(总计有52人参与调查) 1.本次问卷调查共有6道题,分别是根据生活实际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清楚分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法;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此次参与答卷的有52人,五(3)班共有40名学生,

有12名学生重复参与答题。

2.通过调查结果得知:

(1)第1题有98.08%的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能够较轻松的理解本节课创设的生活情境;第2题有78.85%的学生知道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这就需要在讲授新课时,需要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

(2)第3题100%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描述分数的组成,这对总结归纳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做好了铺垫;第4题有96.15%的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对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掌握较为扎实,知道在计算小数加减时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够直接相加减;有3.85%的学生没有看清楚数位,末位相加导致出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算理还较为模糊,在教授新知时需要多关注。 (3)第5题有50%的学生能够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要么是进率不清,要么是未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6题有82.69%的学生能够准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降低了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学新知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