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画鸵萌宠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7)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7)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内容

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概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 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本章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史的实验标本,推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本节有很多探究活动,通过活动了解各类动物特殊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获得了关于人以外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增强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昆虫生活史观察

难点

1、 昆虫的变态发育

2、 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教学突破

观察各种代表昆虫的生活史,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通过对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 发育的比拟加深理解。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那么通过对典型的蛙的生活史的考察进行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师:〔复习上节内容〕人的生殖和发育是如此复杂,并且自然把他们安排得如此完美,

那么其他生物的生殖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

本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分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来介绍。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标本。

〔分小组让学生观察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标本,并概括出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几个时期〕

三分钟后,让每组同学选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时期,并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是否正确,纠正错误项。

大家刚刚已经概括出几种昆虫的生活史,那么大家看看这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有什么不同呢?

生:蝗虫的生活史只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假设虫,成虫;而蝴蝶和蚕都要经过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而且后两种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差异更大,完全不一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不错,我们从昆虫的各种生活史标本可以看出,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从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我们称为变态发育〔板书〕。而且,刚刚有同学提到,蝗虫相比蝴蝶和蚕来说,它的幼虫和成虫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这样的变态发育我们称为不完全变态,那么,只从外部形态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是不完全变态是件很麻烦的工作,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生:可以看他们的发育时期,不完全、变态都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假设虫和成虫〔板书〕。

师:不错,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都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假设虫和成虫。由此可判断出蟋蟀、椿象、蜻蜓和豆娘等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那么,对于蚕和蝴蝶这种幼虫和成虫存在很大差异的变态发育过程我们叫做完全变态。相对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都经过四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板书〕。除了我们提到的蝴蝶和蚕还有哪些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呢?

生:蜜蜂、蚂蚁、蚊、蝇,金龟子。

师:李商隐《无题》中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大家现在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句话对不对呢?

生:不对,这是蚕进入了发育的第三个时期:蛹期,以后它还会发育成成虫。

师:很好,关于昆虫的发育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板书〕,两栖动物的代表就是青蛙,宋朝诗人赵师秀曾作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首诗描述了梅雨时节到处一片蛙声的情景,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梅雨时节青蛙要开始鸣叫呢?

生:为了吸引异性,求偶。

师:对,很好,那么青蛙是怎样完成受精过程的呢?大家仔细看书上的文字和图片,用自己的话概括。

生:青蛙的交配过程是在水中完成的,他们在水中进行雌雄抱对行为,这样可刺激雌蛙将卵排到水中,雄蛙即刻也把精子排到水中,卵细胞与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后,

很多受精卵连成卵块或卵带。

师:对,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幼体—蝌蚪,我们很小的时候都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大家回忆一下,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呢?

生:青蛙的发育可以分为受精卵、蝌蚪和成蛙三个阶段,蝌蚪和成蛙在外形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小蝌蚪找不到妈妈。

师:那么。蝌蚪和成蛙有哪些不同呢?我们现在来进行竞赛,全班同学分为两组,A组和B组,看哪组的同学找得更多。

开展活动,扩展思维。〔4分钟〕

大家都说得很好,总结起来,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主要有:蝌蚪生活在水中,成蛙一般生活在陆地上,蝌蚪用鳃呼吸,慢慢的,呼吸器官由外鳃变为内鳃,最后变成成蛙的用肺呼吸,同时还可以体表辅助呼吸,〔板书〕蝌蚪有尾无腿,蛙有腿无尾。那么,大家想想,蛙的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吗?

生:这种发育过程之中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变化,所以是变态发育。

师:青蛙是两栖动物的代表,通过蝌蚪和成蛙的比拟,大家理解一下,两栖动物这个名字是怎么样来的呢?

生:一是指他们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二是指幼体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体表辅助呼吸。〔要进行引导〕

师:很好,那么除了青蛙,大家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呢?

生:还有蟾蜍、大鲵、蚓螈,蝾螈。

师:总结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发酵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

1、 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 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 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 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 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答复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在课前自制好了酸奶。

4、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回忆制作酸奶的过程: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5、教师提问和酸奶制作有关的问题,学生答复。

如问: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答: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防止酸奶。

问: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参加酸奶?

答: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参加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问:参加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答:参加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6、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其它几种发酵原理以及方法,争取能让学生当堂掌握并能够准确复述。

7、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准备好的器材制作发酵罐并交给教师检查。

8、学生利用自己所做的发酵器具,想象制作过程,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予以解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