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巧练为上上策。
教师的很多工作负担,都是因教师不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带来的。如课后作业多导致批改量大,学生听了课不会做作业需辅导,利用下堂课的时间讲作业问题等等,不如你重点讲解,用时间组织多种练习,让学生多展示和合作讨论,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学生欢迎,你也可以腾出许多时间干别的。 第二招——充分利用记忆规律巩固知识,减少学生的复习用时,也就减轻了你自己的负担。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记忆规律直接相关,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按记忆规律安排教学,使学生所学在规律的作用下自然地达到熟练程度,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学生应对考试的问题。即使学校非要用考试成绩给老师排队,只要你“功在平时”,你学生的成绩就差不到哪里去,你就不必担忧,无忧身自轻。 第三招——备课重视“三个利用”,减少重复劳动,节省时间和精力。 一是利用好自己的既有教案,不仅有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而且有教案实施的体会,只要把变化了的学生因素加以考虑,再加上日常有关该课的一些知识、方法的积累,就很容易在最短时间内形成高质量的新教案,不必次次另搞一套走形式;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网上关于所有中小学教材每章每节每课都有很多的教案、资料、体会可借鉴,使用网上搜索或者申请为网上学科的会员,很容易就获得这些东西,你要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生成教案也就容易快捷得多了。三是搞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第四招——多浏览本专业新报刊,积累借鉴最新成果,缩短思考时间,寻求最佳方法。
由于我国中小学的相似性极强,很多优秀教师在报刊上发表的教学方法、体会、心得拿来稍加改造即可运用,不必都要自己通过实践总结一套,费时费力,可能还远不及人家的东西用起来的效果好,我们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好拿别人的东西用起来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五招――不要真生学生的气。
学生的顽皮和捣蛋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有时候也需要不得不拉下脸来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过分到了让老师生气的程度,需要收敛、反思、改正。但转过身来,我们就应让生气的心绪飞往九霄云外,该做啥做啥,不要去跟学生叫真,非要想方设法把学生收拾得服服帖帖方肯罢休,那样做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无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第六招――以平常心对待荣誉,工作问心无愧即可。
教师的职业本不是轰轰烈烈的职业,是一项原本就很平凡的工作,但面对下一代,我们又必须做到无愧于学生。因此,不要被荣誉所累,能来的让其自然来,能丢的全都丢开,不要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干得多,比别人干得好,领导看不见,同事不买账等等工作之外的东西,人无奢望心自静,平常心是身体健康的良药。 第七招――花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
中小学教师工作再忙,一些学校不够“以人为本”的规定再严,可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是不会限制教师参与锻炼身体的,早去几分钟,晚走几分钟,每天挤出一个小时用于锻炼身体是可行的。坚持锻炼身体,对于愉悦身心、缓释紧张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十分有利的,用的又是工作时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八招――积极参与正常的集体和社交活动,少交酒肉和牌场朋友。
我们一些同事对学校和社会一些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常觉得是浪费时间,不大愿意参加,也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社交活动和缓释疲劳的机会。集体活动,大多用的是工作时间,基本上都能得到学校的支持,只要积极参与,至少可以使我们从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得以一段时间的解脱,使身心得以休息,我们不应放弃这种机会。另一方面,有些同事结交了一些酒肉朋友或牌友,常常喝得酩酊不醒,或打牌打得整夜不睡,不是愉悦身心,而是自我摧残身体,我们应当远离这类“朋友”。
第九招――再忙也不在星期天工作。 与家人、朋友一起开开心心消费星期天,使身心从工作中彻底解脱出来,得到完整的休整,全面地恢复。要知道工作是永远干不完的,是没有最好的。即使你干工作累死了,明天的太阳还出来,但我们需要多看到一些明天的太阳,让照亮别人的蜡烛燃烧得时间更久更久。 第十招――用心“经营”好家庭,建好自己的避风港。
舒心温暖的家庭是每个人解除疲劳、休憩身心的最佳处所。中小学教师,劳动强
度大,收入不丰厚,社会地位不高,当今社会中钱、权因素对家庭的稳固作用和离散作用都不具备,因此我们就必须用心、用爱来“经营”我们自己的家庭,爱和付出是家庭稳定的支柱,只要我们用心呵护,我们还是能够建立起一个温馨的避风港的。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背景]: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要求开足开全,导致各科课时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了,教师晚自习和双休日不能进班辅导,如果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讲的累学生台下睡,用新教材上老课程”,教学任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为此我们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四环”分别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大致操作如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此环节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时间,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本的预习,并基本完成学案导学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第二阶段是课堂学习时间,学生继续完成预习课中的遗留问题,或检查巩固预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要展示学习目标,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预习指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明确自学目标与任务、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如:用多长时间,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等。
此环节课堂上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导学提示部分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在此环
节中要做好第二次备课,根据巡查情况对成果交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设。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要根据学生性别、成绩、特长、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展开“兵教兵”。还要注意各学习小组的总体结构和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与评价。
我们把这样的小组称为“自主管理与学习小组”,从班级管理到课堂学习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组。不但便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而且还便于教师的分层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合作探究就是协作学习,其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布鲁纳也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合作探究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 第三环节:成果交流
在上一环节中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探究的过程和收获。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
“点睛”的作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成果交流”的实质是教学互动。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是教与学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信息灵感的最大源泉,是一种群体资源的个体化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重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此环节一般为2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 第四环节:巩固提升
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学生个体与文本的互动,到合作探究环节的组内交流学习,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组际全面的交流互动;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合作探究环节的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基本能达到学习目标,但需要一个系统地巩固和强化,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由一般到规律的归纳,需要一个由文本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此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应根据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结合预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环节教学。如可进行以下操作:
——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再次的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也可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整合点,恰当设计拓展内容,将知识与生活,
与社会,与情感相联系起来,使源于生活的文本再次回归到生活之中,促成学生的知识提升与情感升华。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 “四环导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学案”为教与学活动的平台,使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