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07T07:40:57.415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5期 作者: 刘鉴通
[导读] 基于生态学原理视角来讲,生态城市的规划指将人、自然、环境三者融为一体,利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展开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最终达成人、住宅环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间的和谐关系。城市属于多数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直接决定了人的生存功能性、人文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城市环境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城市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刘鉴通
身份证号码:21148119841227xxxx
摘要:基于生态学原理视角来讲,生态城市的规划指将人、自然、环境三者融为一体,利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展开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最终达成人、住宅环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间的和谐关系。城市属于多数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直接决定了人的生存功能性、人文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城市环境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城市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一、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将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常规的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将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引入其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城市规划的设计人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对绿色发展等新理念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同时将低碳、环保作为发展的基本目标,引导城市走向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断地扩大生态城市规划范围,延伸到各个领域,满足城市发展各阶段以及各方面的更多需求。
其次,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步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造成了环境、交通等各个方面的承载力不足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造成城市经济和发展之间的失衡。在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改变城市建设和发展之间的固有模式,使得城市规划更加合理,为城市发展创设最优条件。
最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能够进一步丰富城市建设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也大大提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更需要将“以人为本”的规划工作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工作各个过程中,以此满足人们精神以及物质层面上的各项需求。在生态城市规划项目中,可以在常规规划建设的领域范围内将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的理念融入其中,在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图。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路 1、优化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最为根本的在于突破传统生产及生活模式的约束,以降低碳排放为基本目标。此外,要重视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价值,以合理方式避免浪费现象,针对各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要以妥当的方式将其处理。 2、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当地的自然资源极为宝贵,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尽可能降低对城市原自然风貌的影响,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同时,还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达到各类基础设施效用最大化的效果,使其成为居民生活的便捷工具。 3、优化产业结构
从城市发展需求入手,结合市场运行规律创建一套覆盖各大产业的发展结构,同时通过政策手段引导产业的发展,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实现向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变。同时,兼并发展文化和服务产业,以满足市民在精神文明层面提出的要求。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
1、兼顾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规划应以城市区域范围、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充分考虑相关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内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等。基于政府层面,也应将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工作作为重点,原因在于,它属于城市展开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还要将生态城市规划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环节、规划管理环节、规划建设环节的工作中。
2、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
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的建设工作,摒弃滞后的绿地建设观念,实施大型绿地建设,包括以生态为主要作用的绿地建设;以交通为主要作用的交通绿地建设;以区域划分为主要作用的环城绿地建设;以休闲娱乐为主要作用的居住区绿地建设。同时在生态绿地建设过程中,实现融合贯通原则。确保城市建设与绿地建设的连通性、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的共融性、城市郊区区域性绿地的结合性。凸显出科学性强、艺术性强的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特点。
3、明确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五大原则,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系统原则。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经常被错误的认为是封闭系统。事实上,城市属于区域划分一部分的同时,更是一个开放的运行系统,在其中会完成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信息交换等多个过程,而这些交换过程都是与城市外部生态系统达成互动基础上实现的。
第二,自然原则。自然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自然的制约,进行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功能调整过程也是同理,所以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特点与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承载力因素。
第三,经济原则。城市发展是基于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协调一致过程中,应避免因为经济发展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问题的出现。
第四,生态原则。所谓生态原则指维系动态平衡的过程。达成城市能量、城市信息、不同物质间的传递与和转化过程。换言之,利用人工干涉手段实现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
第五,阶段性原则。所谓阶段性原则,指在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确保其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将理论与实践密切关联,利用理论知识实现实践过程,利用实践过程论证理论知识,使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可行性。 4、做好交通体系的规划
城市的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能力是一大重要环节。如何高效运行交通体系,使之能够促进城市发展的快速提升。就当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速度快,私家车数量急速攀升,交通承载力这一城市病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汽车尾气也给城市的空气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所以,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一定要重视。当务之急也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促进生态城市发展。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急需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还需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需要做好社会舆论引导,而且在一定的大环境下也给予适当的经济政策上的支持。 5、完善城市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构成环节,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仍还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城市当前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重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环境卫生方面,当前也提倡垃圾处理方式的多样化,做好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另外,当前也已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做好城市排水通道的疏通工作,避免城市出现内涝风险,同时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因此不难看出,生态城市建设对在今后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结束语
立足城市发展现状,放眼未来发展目标,融入生态城市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要以合理的方式规划绿地分布,牢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原始生态系统的优势,辅以人工发展手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同时,此项工作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关键,因此必须在此方面下足功夫。
参考文献:
[1]刘洋.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04-105. [2]甘春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居舍,2019(36):4. [3]李凯欣.关于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探究[J].居舍,2019(29):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