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索尔维格之歌》示范公开课教案【九年级音乐上册人教版】

来源:画鸵萌宠网


《索尔维格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

2.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吗?

1 / 4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创作戏剧作品之一,它通过纨绔子弟培尔·金特放浪、历险、辗转的生命历程,探索了人生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重大哲学命题。另外,《吉尔·金特》也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的名字。

《索尔维格之歌》是诗剧《培尔·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金特归来的形象。

【设计意图】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欣赏乐曲

思考: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

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感。

2.曲作者介绍

埃•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他沿着

2 / 4

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其代表作品有《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挪威农民舞曲》等。

【设计意图】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为课程学习做铺垫。

3.思考乐曲情感

①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②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4.欣赏副歌部分。

小组讨论发言:

①调式转换后音乐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副歌与主歌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发言,奠定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3 / 4

5.学生完整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三、小结

歌曲主歌部分以小调的暗淡色彩,表现索尔维格的忧虑心情;副歌部分大调的特性使得情绪变得明朗起来,仅用一个“啊”,表现了索尔维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培尔· 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一首表现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这个音乐故事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索尔维格对感情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乐曲理解。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