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曾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宋代杰出诗人、散文家,这篇课文以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美好生活的理想。
D.《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常使用比、兴手法;多采用重章叠句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
B.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于2018年4月初在全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
C.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各个教育的阶段,应融入教学体系中。 3、下面加点词语含有褒义色彩的一项是( ) A.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了一只。
B.(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D.经过反复调查发现,凶手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骄子——汽车和化工业。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贫瘠i) 萌n) 熠熠(jí) 怠慢(dà发(mé烁烁(yì) .....B.物候u) 遗骸i) 偏僻(hó(há(pì) 阴奉阳违(wěi) ....C.欺侮(wǔ) 寒噤(jīn) 拙劣(liè) 纷至沓来(tà) ....D.挂罥n) 顷n) (juà刻(qǐng) 撺掇(duō) 辚辚前进(lí.....5、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一篇演讲稿,作者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 B.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C.“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总理的报告。”这个句子的病因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恬静 磅礴 穿流不息 多多益善 B.狡辩 演译 接踵而至 震耳欲聋 C.告诫 襁褓 轻歌慢舞 招摇撞骗 D.烘烤 孕育 阳奉阴违 名副其实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
B.该市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C.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改进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战略性基础材料。
9、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青青子襟,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能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代诗歌名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杜少府之任蜀州》,从①“ 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伫立在壶口瀑布前,目睹着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振耳欲聋的轰鸣,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升腾/腾空)而起,猛然俯冲向下,齐刷刷地跌进深渊。从深渊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飘落)。(即使/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黄河也就如此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挟(jiā) 伫立(zhù) 瞬息万变 .B.缕(lǚ) 咆哮(xiào) 振耳欲聋 .C.迂(yú) 倏而(chù) 张牙舞爪 .D.刹(chà) 雾霭(ǎi) 夺路而走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升腾 飘落 即使 B.腾空 抖落 尽管 C.升腾 抖落 尽管 D.腾空 飘落 即使
3.依次选用句子填入横线,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潺潺成溪 ②汩汩如泉 ③哀哀打旋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11、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疔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选文第①②段是从哪两个方面纪念白求恩的? 2.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极端”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③段为什么要强调“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欧阳锡龙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别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
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选自2017年5月8日《人民日报》) 1.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请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说读书如种庄稼?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③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其他的④正:只。
1.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 .(2)岂借才于异代乎(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 .(4)安可诬一世之人(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3.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4.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伐竹/取道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B.春和景明(日光) ..
C.前人之述备矣(助词,的) D.已而之细柳中(代词,他们)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记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作记的缘起。
B.选文第二段由写岳阳楼的大观,再过渡到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心情。 C.选文第二段从侧面阐述观点,表达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D.选文气势宏大,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乐”,说说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四、作文(40分)
15、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江河是向海的路/每个浪花都向往速度/阻拦的礁石正好变礼物/让脚步更无拘无束/探索是梦的地图/千万风景都需要征服/沿途的种子慢慢地成熟/等待是收获的艺术/每一步都是追逐/每一步都是领悟……
——《追梦之路》
请以“走好每一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C 【解题分析】
C. 陶渊明是东晋文学家。
故选C。 2、C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项“中华民族”与“国家”搭配不当,应将“国家”改为“民族”;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于2018年4月初在全校”前边加上“我们”;D项语序不当,“各个教育的阶段”应改为“教育的各个阶段”。C项正确。 3、C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A项中的“怂恿”是鼓动别人做某事,本身就含有贬义;B项中的“标致”是褒义贬用,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予以辛辣的嘲讽;D项中的“骄子”这里化褒为贬。有讽刺之意,表现了汽车和化工业的危害;只有C项中的“狡猾”化贬为褒,体现了我的顽皮可爱。据此,答案为C。 4、D 【解题分析】 A.萌发(méng)。
B.物候(hòu)i),阴奉阳违(wé。 C.寒噤(jìn)。 故选D。 5、D 【解题分析】
D.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即“注视和倾听报告”搭配不当,应删除“注视和”三个字。 6、B 【解题分析】
B.《社戏》选自《呐喊》不是《彷徨》;“迅哥儿”也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故选B。 7、D 【解题分析】 A. 川流不息。 B. 演绎。 C. 轻歌曼舞。 故选D。 8、A
【解题分析】
B.成分残缺,在“致富”后加上“的道路”; C.“逾”和“以上”重复啰嗦; D.搭配不当,将“改进”改为“改造”。 故选A。
9、C 白露未晞 气蒸云梦泽 但余钟磬音 萧萧班马鸣 零落成泥碾作尘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题分析】 (1)A.襟——衿。
B.应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应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故选C。
(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晞、磬、萧、班、碾、己、涯、突兀、庐”等字词的书写。 10、1.D 2.B 3.C 【解题分析】
1.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jiā-xié-yū,chù-shū。故选D。 。B:振耳欲聋-震耳欲聋。C:yú2.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B项正确,升腾/腾空:后文是“而起”,故用腾空。飘落/抖落:与上文“浑厚庄重”“飞毯”搭配,用抖落更符合语境。尽管:关联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即使:关联词,表假设关系,此处不表示假设让步,故用尽管。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C项正确,钻石觅缝,因为从缝隙流出,所以用汩汩如泉;淌过石板,流动顺畅,所以用潺潺成溪;
被夹在石间,像人被挤住一样,所以用哀哀打旋。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25分)
11、1.(1)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极端”是达到顶点的意思,从程度上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对比论证;突出地论证了“白求恩对精益求精的精神”的观点,更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这种精神的必要性。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白求恩所有精神的核心,最适合作为学习白求恩的着眼点。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虽然第一段与第二段都提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但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一段主要表现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极端: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在这里从程度上强调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结合划线句分析,
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将白求恩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作对比,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上下文分析,“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以,强调。 12、1.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2.列举了父母对种庄稼门儿清的例子,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3.采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将“优秀的书籍”比作“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并将优秀的书籍和廉价的书籍对人的影响作对比,有力论证了“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的观点;进而证明了“读书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的观点。
4.①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②种庄稼要巧下力气,读书需要读、抄、默、思、悟,也要付出汗水;③庄稼成长会遭遇恶劣天气,读书也会遭遇困难,要有勇气和毅力。(意思对即可)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
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文章第一段写小时候种庄稼的经历,从中悟出的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文章开头列举了父母对种庄稼门儿清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并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结合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从第(2)段可以提炼出“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从第(4)段中可以提炼出“种庄稼要巧下力气,读书需要读、抄、默、思、悟,也要付出汗水”;从第(6)段可以提炼出“庄稼成长会遭遇恶劣天气,读书也会遭遇困难,要有勇气和毅力”。从这三个角度作答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13、1.(1)通“饲”,喂(2)难道(3)用鞭子打,驱赶(4)怎么 2.B
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4.托物寓意;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5.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解题分析】甲: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作者:韩愈 年代:唐 乙:选自《典故纪闻》 作者:余继登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
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惭愧地退下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策”在这里是一个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安”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怎么”的意思。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吃/喂养;B: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C:在/向;D:它的/表示反问语气。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且”“等”“安”“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辨析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马说》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意思是: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这句话表明了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应该围绕“知人善用”“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来回答。 14、1.A 2.D 3.C
4.(1)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5.前者也是一种乐。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一种大爱与胸怀。 【解题分析】 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A项正确的句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已而之细柳中”中的“之”是动词“往,到”的意思,这里不是代词。故答案为D。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应该是选文第五段,不是第二段。故答案为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皓、跃、沉璧”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然则、耶、先、后”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写的是“迁客骚人”因个人有所“得”而高兴;“后天下之乐而乐”写的是“古仁人”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表现的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
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作文(40分) 15、范文:
走好每一步
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是的,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确实要万分认真“书写”好这仅有的一次历史,不能让自己的老年沉浸在对少年时没有努力而造成的痛苦回忆中。那么,我们就要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走好人生每一步,不仅要走好成功时的每一步,更要走好失败时的每一步。在成功的光环下,我们要走好每一步。在生活的阴霾面前,我们不能退却,更要勇往直前。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勇敢地走好人生每一步,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不断地耕耘,才尝到了生活的甜果。史铁生,20岁就残了双腿,但他没有绝望,毅然竖起生活的风帆,所以他铸造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贝多芬,失去聆听的权利后,依然没有放弃,依然继续创作,所以,他的音乐响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霍金,躯体被病魔残酷地束缚,却没有放弃生活,所以,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世匠的思维。
只有刻苦奋斗,不畏困难,我们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只有实实在在地做事,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对待每一个时日,我们才会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失败,但只要我们付出了,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得到生活的回报。面前的路或许崎岖,或许漫长,或许存满了荆棘,但只要你拥有信心和勇气,不懈地努力,那么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困难都将是你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雪莱曾说过:“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在人生旅途中,失败就好比冬天一样冷酷难熬,可是坚持住,春天般的成功到来时,就会驱走所有的寒冷,温暖你的心田。面对人生的“冬天”,要充满希望,相信春天即将到来,
只有坚强地走过人生的阴暗和厄运,才能拥抱春天的明媚阳光。“希望是厄运的忠实姐妹。”晋希金如果说。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勇敢些,坚强些,你就会跨入辉煌。当一个人不懈地追求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他。只要走好人生每一步,每一次失败都将成为成功的前奏。
人生路上的挫折也许是障碍,但无论人生,无论历史,都是在挫折中前进,挫折、低谷,只是前进中的“小插曲”而已。明智的人决不会坐下来为挫折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出发寻找办法来挽救。哥尔斯起说过: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失败抑或挫折只是暂时的,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样才有信心追求理想,才能把握住机遇。机遇一向都只喜欢光临对生活有希望的人,因为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有足够的准备迎接机遇。但生活中,有人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没有机遇,可是,每当机遇来临之时,他们又变得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甚至在机遇面前成为一个儒夫。所以,人生的每一步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
生命的轨迹是靠自己绘制的,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描绘”——走好每一步,用心书写好自己的历史,我们的人生将会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路上将会充满韵乐、开满鲜花…… 【解题分析】
此文是命题作文。“走好每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走好每一步?可以按照半命题来补充题目。可以补写“用心”“认真”“谨慎”“努力”等等。如“用心走好每一步”,一般是回忆性的、多个事例的。重点在于每一步上要好好斟酌,用心走好,为什么是用心。“用心”意味着认真地思考、理智地选择、不断地发现、大胆地创新。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学习要用心,下棋要用心,踢球要用心,参与活动要用心……只有用心走好每一步,生命中的每一段路程才会美丽、精彩。比如一次我要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文笔一向还算可以的我在一周之内写出了一份演讲稿,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份演讲也算是文采飞扬。有了演讲稿却并不能代表万事具备了。我始终不能做到得体大方地演讲。于是我救助于妈妈,听了妈妈的鼓舞,我重振了信心。之后的几天,她和爸爸每天晚上都抽时间培训我。他们给我演讲家的视频,让我进行模仿。有的时候,他们还会为我请来邻居,让我在他们面前演讲,来克服我的胆怯心理。我成功了!我的成功在于我不懈地努力,在于我用心地走好了每一步。 【题目点拨】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