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对策思考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5月 第】8卷第3期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COLLEGE May.2008 VO1.18No.3 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对策思考 常蔷薇 (陕西省榆林市委党校,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自寺根本出路,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袖、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 境自寺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加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形成社会氛围。 关键词:循环经济;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71(2008)03--0042--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 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 1/4,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 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国确定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人均耕地只有1. 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表 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O%。其中北京、天津、上 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十一五” 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规 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事 定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1。 业。 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 循环经济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物质消耗后产 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 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物质的“使用——废弃 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 物收集——加工处理——再利用”的循环过程,这一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 、4.5 、42 、18 和7。3 。 过程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经济效益。“减量化、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三条重要的实际操作原 例如2005年1—8月份,石油净进口量高达7600万 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能 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O 。与此同时,一些主要矿产 源的消耗,也包括简化包装产品,扩大产品功能,减少 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 废弃物排放,实行清洁生产。“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 相当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 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 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 的资源,而不是有损于环境的垃圾。即从材料制成产 即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 品,经过交易直到最后消耗变成废物,又被引入新的 大困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保持经济持续 “生产——消费——生产”的循环系统。“再循环”原 快速增长,资源消耗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继 则,要求产品和包装物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 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 复的使用,而不是一次性消费。同时,要求系列产品和 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2004年下半年以来,煤 相关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兼容配套,产品更新换代零 电油运的持续紧张就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减轻经济增 部件及包装物不淘汰,可为新一代产品和相关产品再 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 使用。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与环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研究表明,预计到2015 境和谐的发展模式,它的意义就在于实现经济由原来 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达1.4——1.5亿立方米,如果 的数量型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价值增长,以实现 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1O个百分点,就可弥补供需缺 口的3O 。到2020年我国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 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的21 9/5左右提高到6O ,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 石需求,节电1365亿千瓦时,节水9100万立方米。由 一、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 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 收稿日期:z008—01—22 作者简介:常蔷薇(1965一),女,陕西榆林人,中共榆林市委党校副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常蔷薇: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对策思考 ・43・ 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循环经济, 2、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 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 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提高经 定》指出,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 济效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及措施 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 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所谓新型工业化道 过程,它涵盖了工业、农业、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需 路,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 要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各种 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所谓经济结 新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法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各个 构调整就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产业、产品 层面的保障和支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要大 结构,科学承接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围绕增加 力发展循环经济,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 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 策建议。 率,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 1、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 业,使劳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正是一种着 度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为 眼于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根本 一体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障。从 要求就是摒弃粗放经营,发展集约经营。我国改革开 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地出台循环经济法 放近三十年来,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企业技 律,用法律形成约束政府、企业和国民履行循环型社 术改造和加强管理,资源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从 会的义务,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起到了 总体上看,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 极为关键的作用。日本、德国、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走 较低,成为企业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世界前列。比如日本颁布并付诸实施了《促进循环 目前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表现为“四低”即一是资源产 社会形成基本法》、《家电循环法》、《汽车循环法》和 出低。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 《建设循环法》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节约能源 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法》、《清洁循环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 3O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冶金、电子、化工等8个 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 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 利用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但这些条款还远远不 4O 以上。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矿产资源总回 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尽快进行循环经 收率为3O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O个百分点。四是再 济立法,明确消费者、企业(工业园区)、各级政府在发 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我国的废钢、再生铜、再生铝利 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 用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再生橡胶利用率也很低。由 资源纳入政府公共管理范畴内,同时,要善于制定加 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 强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加快出台有关政策,以行政手段在多环节促进 3、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当 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 前,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 调整,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首先,鼓励发展资源 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表现为:一是水污染成我国心 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 腹之患。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民尚有3亿多人饮 传统产业;严格限制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 用水不安全,其中约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量含量 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超标。二是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世界前列,空气污染异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其次,在财税政策上, 常严重。三是固态废物污染日益严重。2003年全国工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运用财政资金,大力扶持循环经 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达1941吨。四是化学制品的不 济发展;科研经费向循环经济研究实验倾斜,重点扶 合理使用,不仅影响到食品安全,而且导致生态环境 持;对循环型企业,制定税费优惠政策,以此冲减企业 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搞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增加的投资,降低成本;金融机 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上这些 构要调整信贷结构,对循环型企业给予重点信贷支 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持。再次,要大幅度提高排污标准和制定消耗环节废 废物再利用,可降低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 弃物收费标准,加强环境内外监管,使企业自觉走循 求,极大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缓解经 环再生利用之路。 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构建有利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 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 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 定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如果没有先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4・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总第73期) 的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废物利用”,或者“废物利用” 层次。这些层次由小到大依次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 就不可能具有经济可行性,从而也不可能达到企业盈 础,后者是前者的平台。在企业层次上,循环企业通过 利的目的。因此,要建立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 在企业内部交换物流和能流,建立生态产业链,促成 色技术支撑,即高附加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包 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集约型 括信息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网络运输技术、污染零排 经营和内涵性增长;在产业园区层次,生态工业园是 放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等;资源化技术,包括废弃物 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园区内应采用废物交换、清 一再利用的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 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 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污染治理 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 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 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 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生产新工 小化的目的;在城市和区域层次,循环型城市和循环 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低投 型区域通常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 入、高产出、少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 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 除在生产过程中。 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4、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我国正处 6、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形成社会氛围。实现循环 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费增长不可 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 避免,应建成以节能、节林、节水为主心的资源节约型 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因此,政府要 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发 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 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推进循 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 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采取 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重点发展 聘请专家举办循环经济讲座,电视台、报刊开办循环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 经济专栏等,广泛深入地宣传循环经济知识及其重大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 意义,鼓励人们到循环经济发展有成效的地方参观学 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完善并严格执行环保、 习,这样可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 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实施有 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节约意识和 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向的进出口政策,形 绿色消费意识,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提倡 成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同时要用循环经济理念 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节约原则,把节约资源、回 指导区域发展,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 收利用废物和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 结构的特点,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围绕核心资源 公民的自觉行为,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逐 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_的生活方式,建立节约型 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 5、坚持试点示范和不同层次的推进循环经济的 的社会消费模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有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 参考文献: [1]曹风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诸大建.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循环经济[N].文汇报,2004--03--22. [3]吴秀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许仲举) Thinking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CHANG Qiang--wei (Economic section,The Party School of CPC Yulin Municipal Committee China) Abstract: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basic way of relieving want of natural resources,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of adjust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aising economic benefit and protecting environ— me t.so,wanting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must rebuild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circular economic de— velopment;must establish quickly some correlative policies;must incre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otion, ra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must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must develop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tivity and form social atmosphere.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significance;countermeas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