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休闲 2020 / 04

体育教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林俊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新年伊始由于疫情突发,导致上半年全国各类高校都处于停课状态,其中疫情期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高校关注的重点内容。因为在疫情期间,大学生几乎都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所以这一时期,大学生户外运动减少,长期呆在家中,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对此,需要针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进行管理,确保在疫情期间大学生也能够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选择合理的体育运动方式,确保身心健康,这也是疫情防控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分析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现状,并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

在目前相关高校陆续开学的情况下,高校更需要认识到在疫情期间的学生体育健康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根据疫情防控重点对象与工作服务等,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通过有效的开展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让学生能够增强抵抗力,提升健康水平。对此,需要相关高校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健康管理取得成效。

3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对策

3.1科学安排学生体育活动,保证安全性

疫情背景下,不聚集是基本要求之一,在特殊时期,大学生体育课程可以正常开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要和以往有所区别,要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确保体育课程开展安全第一。所以,疫情下的大学生体质如何进行统一管理,要从以下几着手点进行:

制定疫情下的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制度,做好全体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规划工作。原则上一个班级每周最多开设二次体育课,并且需要对于常规体育课程基础上对于疫情期间的体育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最好实施小班化、小组化、项目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上课期间,要避免距离过近。教师授课可以使用扩音设备,学生体育运动应该尽量在空旷的操场上进行,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前分散进入操场,每位同学之间间隔应该保持在2米以外,课后也要按照这个安全距离进行撤退离场。

疫情期间开展体育课程讲解要避免集中讲解,可以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也要尽量避免有基础的互动和过于聚集体育游戏等。3.2合理开展体育项目,确保运动健康水平

在疫情期间,开展大学生体育教学,应该要以健康管理为目标,确保相关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健康体魄的锻炼作用发挥。所以,疫情期间,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几类体育课程教学活动:

第一,排球运动。排球可以在空廓场地进行单独练习也可以三到四个人一个小组进行攻防对抗,这一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和团结协助精神,排球攻防练习具备跑、跳、鞭打、滚翻等动作。而疫情期间,排球课程比较适合开展,排球运动能避免过多的接触,而且都是在空廓的场地进行,排球练习形式可以多样,经常打排球可以减轻对心脏和肺部肌肉的压迫,提高心肺功能。

第二,跳绳运动。这类体育运动项目相对来说可以独立完成,无需团队密切聚集,所以,在疫情期间,跳绳是体育课程开展中比较理想的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跳绳训练肢体协调能力,锻炼个人反应能力和耐受力等,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效果。

第三,田径运动。这是大学体育课程中比较常见的运动项目,这种运动项目开展只需要一个操场,比较简单易行,最能够满足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需要。而且田径运动中,可以让学生之间保持比较大的间隔距离。在疫情期间开展田径运动训练,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3.3注重大学生居家体育健康管理,提升整体健康素养

1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开学后关键的工作就是要保障好大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严防疫情的传播。对此,高效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一为了相应国家关于高校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二严格按照高校要求执行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的相关要求,为做好体育健康管理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因为大学生传统体育课程开展属于聚集性的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是疫情防控的重点。1.2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必然要求

可开展大学生疫情下的体育健康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尝试使用一种适用于疫情下的体育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够开展相关的体育锻炼。针对大学生开展体育健康管理,需要注重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是要求学生保持一定的运动间隔,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对于生病的学生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这样的有效防护措施下,科学开展体育健康运动,通过合理运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大学生体质增强了,自身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防疫能力也能够提升,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这对于疫情防控也具有积极作用。

2 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现状

在疫情前段时期,大学生多数在进行自我隔离,他们的户外运动经历减少,有些大学生乘此时机偷懒,导致体育技能一度荒废,养成了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是有不利影响的。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这样导致体育课堂中,学生之间的接触增多,这对于疫情防控工作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一些高校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对于集体性的接触密切的体育课程开展热度有所降低,一些高校取消大学生体育课程,认为学生健康才是最关键的,取消体育课程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而实际上,这样一味的躲避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据国内防疫专家们的意见,疫情可能长期存在,而大学生不能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

下转第32页

25

体育教学

休闲 2020 / 04

育运动的过程当中,通过竞技比赛,能够更好的去进行自我极限的发挥,从中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自信心,加强其能力的同时又可以更好的保证学生在体育当中感受到更加积极的情绪,并将这种良好的心态带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2.5建立体育俱乐部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运动来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就需要强调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能够在有兴趣的前提之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此,教师就可以不断鼓励学生参与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运动,促进其在课余时间可以走出教室、寝室,进行强度相对较少的活动,从而对体育运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加强其对体育运动的运动感受。作为学校,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的发展,来进行体育俱乐部的建立,通过俱乐部来集合学生的运动团体,定期的制定一些活动计划。举办有趣的竞赛类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深入兴趣爱好,通过不断地竞技来加强其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并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交提高其团队合作的能力。不仅如此,一些学生通过参与俱乐部还可以证明自身的体育实力,从中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学校资源来邀请一些体育名人到校进行体育心得的宣传,通过榜样的

力量来鼓励学生认识体育运动,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至关的重要,合理的运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稳定自身的心理状态,排解内心的压力,并且可以锻炼其坚强的意志,使其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当中的诸多困难,从而加强高校当中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国相.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积极作用及发展对策 [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

[2]杨韵.大学生体质健康危机的现实困境与缓解之道——基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反思 [J]. 教育发展研究,2018(5). [3]周赞.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及实现——评《体育锻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7).

作者简介:汪涟漪(1981.06-),女,汉族,辽宁阜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上接第25页

大学生疫情期间,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入校,这些学生的体育健康管理也很关键,需要高校做好对于居家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管理工作,要适当引导他们居家做好科学地防控措施。对此,高校要以全国开展在线教学为契机,抓住机会统一部署,将疫情防控理念融入在线教育,全面加强宣传效果和覆盖面。

要求各校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理性认识疫情,做好科学防护,保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学生每天适当在家进行体育锻炼,创新锻炼形式,保障体质健康,科学用眼,均衡膳食,控制和减少“小眼镜”“小胖墩”发生率。广东省印发相关文件指导学校布置寒假体育作业,鼓励师生加强锻炼,指导、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用眼卫生习惯。

此外,还应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作室内体育锻炼和近视防控视频图解等。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校把大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大学生疫情期间体育锻炼要求。各校要根据疫情情况制定合理大学生体育锻炼指南,确保每位学生每天至少开展一个小时的户外运动锻炼。

4 结语

疫情期间,做好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管理,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要明确疫情背景下体育健康管理的必要性,积极强化疫情期间的体育健康管理措施,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合理的对于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把大学生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通过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达到对于学生体育健康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科,郇昌店,任慧涛,闫士展,纪成龙,张震,王永顺.危机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体育叙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5):1-15+46.

[2]张得保,秦春波,张辉,曾小松.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3):10-17.

[3]马俊杰.新冠肺炎疫情后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4-5.

作者简介:林俊衍(1987.08-),男,汉族,广东汕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更正声明

于本刊2019年9月发表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作者为闵金婵(197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现添加课题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课题(2019Z035)。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