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肠外营养 (TPN) 的准则 1. TPN 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
①病人不能从胃肠道吸收营养;主要是小肠疾病,如 SLE、硬皮病、肠外瘘、放射性肠炎、小肠切除>70%、顽固性呕吐(化疗等)、严重腹泻等。 ②大剂量放化疗,骨髓移植病人,口腔溃疡,严重呕吐。 ③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④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
⑤重度分解代谢病人,胃肠功能 5-7 天内不能恢复者,如>50% 烧伤,复合伤,大手术,脓毒血症,肠道炎性疾病。
2. TPN 应用可对治疗有益
①大手术:7-10 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 ②中等度应激:7-10 天内不能进食。 ③肠外瘘。
④肠道炎性疾病。
⑤妊娠剧吐,超过 5-7 天。
⑥需行大手术,大剂量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病人,在治疗前 7-10 天予 TPN。 ⑦在 7-10 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的其他病人。
⑧炎性粘连性肠梗阻,改善营养 2~4 周等粘连松解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⑨大剂量化疗病人。
3. 应用 TPN 价值不大的情况
①轻度应激或微创而营养不良,且胃肠功能 10 天内能恢复者,如轻度急性胰腺炎等。 ②手术或应激后短期内胃肠功能即能恢复者。 ③已证实不能治疗的病人。
4. TPN 不宜应用的情况 ①胃肠功能正常 。
②估计 TPN 少于 5 天。
③需要尽早手术,不能因 TPN 耽误时间。
④病人预后提示不宜 TPN,如临终期,不可逆昏迷等。
营养物质的代谢
1. 葡萄糖: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1 克相当于产生 4Kcal 热量。正常人肝糖元 100 克,肌糖元 150-400 克(但在肌肉内,活动时利用)禁食 24 小时全部耗尽。一般糖的利用率为 5mg/kg min。
2. 脂肪:供能,提供必需脂肪酸。1 克相当于产生 9Kcal 热量。
3. 蛋白质:构成物体的主要成分。1 克氮相当于产生 4Kcal 热量,1 克氮相当于 30 克肌肉。
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热量称非蛋白质热量(NPC)。
基础需要量:热卡 25-30Kcal/kgd,氮 0.12-0.2g,NPC/N = 150 Kcal/kg (627KJ/1g)。
营养状态的评估 1. 静态营养评定
①脂肪存量:肱三头肌皮折厚度(TSF)但与同年龄理想值相比较:>35%-40% 重度 (Depletion) ;25%-34% 中度;<24% 轻度。我国尚无群体调查值,但可作为治疗前后对比。平均理想值:男:12.5mm ;女:16.5mm 。 ②骨骼肌测定:臂肌围,肌酐 / 高度指数。 ③脏器蛋白质
a、血蛋白质:1/3 在血管,2/3 在脏器。每日合成 / 分解 15 克,半衰期 20 天,故仅在明显的蛋白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较长后才显著下降。
b、转铁蛋白:半衰期 8 天,故对营养不良较敏感。但缺铁肝损害时误差较大。 ④免疫功能测定
淋巴细胞总数(TLC)= 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 2. 动态营养评定
氮平衡 = 摄入量—排出量(尿素氮 g/d+4g) 能量消耗的推算
1. Harris–Beredict 公式
男:BEE=66.47+13.75W+5.0033H—6.755A 女:BEE=65.51+9.563W+1.85H—4.676A
*BBE:基础能量消耗 W:体重 Kg H:身高 cm A:年龄。 校正系数因素增加量
体温升高 1℃(37℃起),严重感染,大手术,骨折,烧伤,ARDS 分别在上述基础上加 12%,10%-30%,10%-30%,10%-30%,50%-150%,20% 。 2. 体重法
BBE=25-30Kcal/kg d×W 3. 每日营养底物的配比 葡萄糖量 =NPC×50%÷4 脂肪供量 =NPC×50%÷9 氮供 =0.16-0.26g/kgd 热 / 氮 =100-150Kcal/1g
维生素:水乐维他 2-4 支,维他利匹特 1 支 微量元素:安达美 1 支
电解质:10% 氯化钾 40-70ml 氯化钠 8-12 支
液体总量 =50-60ml/kgd×W 营养液的配伍禁忌
1. 葡萄糖 pH3-4 时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2. 葡萄糖加入氨基酸后会发生聚合反应,在室温时就可发生,最终聚合成褐色素。 3. 氨基酸有氨基与羧基,是两性物质,遇酸呈酸性;遇碱呈碱性。故 Cl 与 Na 影响营养液的 PH 值 。
4. 维生素大多不稳定,维生素 B 在氨基酸中能分解维生素 K1,而维生素 K1 遇光易分解,可用避光口袋。 5. 宜 24 小时匀速输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