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来源:画鸵萌宠网
医学理论与雪c跬2015年第 鲞箜 !塑 旦 : ! Q: !:墨望 兰 皇垒! 皇 垒 竺 2305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李冬梅 天津市河北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检验科300142 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炎症,近几年,我国临床实验室对肺炎支原体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患者 的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肺炎支原体患者的发病率占患有肺 炎的13 ~2O ,其发病率以儿童多见。本文首先肺炎支原体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肺炎支原体病变的特征,接着叙 述了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以及诊断方法,最后根据其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7—2305—03 目前,肺炎支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之 一2肺炎支原体的病变 ,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炎症,儿童发病率较为 肺炎支原体的病变主要在肺部出现,有浆液纤 维素性胸膜炎变化,在胸腔中积液时会有纤维性渗 出物出现,导致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 常见。近几年,成年人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也随之 增加,据统计显示,在肺炎支原体发病率中,成年人 的感染率迅速增加。但是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 感染的肺炎,差别不大,并且对治疗肺炎和呼吸道感 出血。据有关报道,肺炎支原体还可以导致体内器 官功能不全,因此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的重视L3]。 染的一般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所以,实验室对 肺炎支原体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肺炎支原体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肺炎支原体概述 肺炎支原体的病变主要体现在心肌乏力或心包积 液。其病程长的患者肺部的病变尤为明显,表现为 组织增生,甚至还会出现包囊化的坏死灶。肺炎支 原体组织的病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呈现不同的变形性 颗粒与不同的脂肪变性等,肺门淋巴结甚至会出现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缺少细胞壁,而且在形态上 具有多形性,并可以通过除菌滤器,在没有生命的培 养基中可以繁殖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而无细胞 壁只有细胞膜,呈革兰染色阴性,形状一般为细丝 反应性的增生;皮组织有萎缩现象,出现纤维素性肺 炎支原体和淋巴细胞性肺炎支原体等,这些典型的 病例会呈现多方面的变化。 3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实验室检测 状。支原体的黏膜作用以及免疫应答影响着支原体 的感染发病机制。支原体是通过滑行运动的方式到 黏膜组织内,通常隐藏在细胞间的隐窝内,因为支原 体具有特殊的结构,主要结构有粘附因子,可以利用 粘附因子粘附在细胞表面,它是一种蛋白,这种蛋白 3.1分离培养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支原 体感染诊断的标准方式就是培养肺炎支原体的分离 方式。支原体的基因很小,新陈代谢能力缓慢,所以 繁殖相对来讲较为缓慢,每2~6h繁殖1次;其繁殖 离不开葡萄糖和胆固醇;经过重复繁殖,繁殖后形状 类似“荷包蛋”,显示为阳性。对肺炎支原体分离采 用的一般的培养方式,是利用痰、肺泡冲洗液、咽拭 子以及胸腔积液,在培养基上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 离培养,但因为支原体没有合成的能力,培养系统应 发挥其作用进行添加促进其合成的物质,例如脂肪 醇等物质。但是这种方式的不足点是灵敏度不高, 而且培养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20d左右,技术的要 是一种免疫原,它可以促使体内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是对支原体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抗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炎症,通过呼 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除了引起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之外,还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例如脑膜炎、脊 髓炎、心包炎、肾炎以及脑干炎等 J。据相关统计分 析,肺炎支原体每3~5年流行1次,主要在不同群 体中流行,发病特点表现为间接性,而且时间长,播 散缓慢,在地区中流行的时间可持续为几个月甚至 长达1年,有时候还能造成爆发性流行。全年均有 求性比较高,不能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所以在临床 中采用这种方式较少l_4]。 3.2 直接检测 直接检测采用的方式一般为免疫 荧光方法,先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再采用鼠抗人单 克隆抗体,以及异硫氰酸荧光素对羊抗鼠标记的抗 体对支原体进行检测,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 被标记的支原体有没有被感染_5]。采用这种方式方 便快捷,但不足点是在临床中还没有找到和合适的 视野,或者是未能取到感染细胞而导致被检测忽略 发病的现象,但在冬季发病相对率较高。 对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治疗可选择:(1)对微生物 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干扰和抑制; (2)在核糖体30S中,阻止肽链的延伸与蛋白质的 合成,对DNA复制的四环抗生素进行抑制;(3)在 核酸DNA中,对其复制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抑 制 。 2306 ] 竺 ! 皇 垦 竺 : ! . !! 而导致被检测忽略而漏检,因而造成判断不准确。 另外,在检测中,细胞内的其他病原体可能会进行干 扰,也会造成判断不准确。所以这种方式因各种因 素容易受到干扰,不能准确的进行判断,而影响最终 的判断结果。 3.3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采用培养增强套式 PCR法,这是PCR结合支原体检测的方法,选取肺 炎支原体患者一定量的痰液以及咽拭子,在支原体 专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ld后取出这些培养液 在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并进行两次扩增,两次培养中 的反应条件是一样的,利用紫外检测仪对第2次培 养中扩增的产物进行观察其结果,因为它有与阳性 一样的条带,所以判断为阳性。通过实验采用以上 两种方法同本方法进行对照,阳性率分别为 26.4 ,26.8 和27.4 ,由此可见,PCR方式不仅 灵敏度准确,而且阳性率也高,但不足点是操作比较 复杂,而且费时。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采用这种方 法对支原体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点是, 由于培养增强套式PCR的方法由于具有敏感的特 点,在对支原体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 者是假阴性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体现 在:作为检测的标本已经被污染;由于细菌的种类繁 多,难免会出现交叉现象,还有就是基因的相似性, 这种基因N-起来很像似,但它们是不同种类,这样对 判断会造成影响,容易误判为阳性的结果;在实验的 标本中存在种类繁多的蛋白,有的蛋白会阻止PCR 的扩增,而导致漏捡的现象发生_6J。 3.4 药敏检测 药物检测可采用抗菌药物敏感性 实验,目前关于对药敏分析的报道相对较少,因为支 原体传统的培养方法培养起来比较复杂,而且耗用 的时间也长,对其要求相对较高[7]。近几年,我国有 临床试验研发了支原体的快速培养同药敏结合的一 种药敏试剂盒,l~2d内就可以出结果。这种药敏 试剂盒在对支原体进行检测时,起了一定的作用,对 于检测支原体常用到的药物,其中具有四类抗生素 分别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克酰胺类以及四 环素类,它都可以提供,而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 的要求不高,不需要高端和复杂的仪器设备。通过 对60例肺炎支原体患者的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中,阿奇霉素 占44.3 .O4o,红霉素占34.6 ,耐药率较高。据北京 的一家医院报道,7o例肺炎支原体患者,其中大环 内酯类的耐药率达到了7O ,这需要实验室对支原 体药敏进行多次检测[8]。支原体药敏的检测可以指 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肺炎支原体的发生,同 时还可以使耐药株的产生有效减少。 4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 4.1 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是一种分离性培养, 是对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的一种经典方法,也是至 /4"-最为可靠的方法。在同一种培养基中,支原体的 成长过程与培养基中血清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实 验表明,加入猪血清到培养基中,其生长过程最好, 2015年第28卷第17期 医学理论与骥鹾 马血清仅次于猪血清,最后是牛血清。在培养基中 加入15 的马血清,进行4~5d的培养,发现培养 基由原来的红色逐渐变为黄色,而且菌液清澈有光 泽、没有菌膜现象,也没有浑浊现象。 染色检查是以菌种培养物进行涂片,革兰阴性, 但其不足点是着色不佳,常吉母萨氏法染色。经过 甲醇进行5rain的固定之后,用常吉母萨氏法染色 过夜,油镜镜检为:支原体菌体的颜色呈现为蓝紫 色,形状为细小的弧状、杆状、球状和丝状以及和等 典型的多中形状。 结合小儿肺炎支原体,试验应用肺炎支原体被 动凝集法和快速培养法,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不 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经试验表明,被动凝集法和快 速培养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0.03 与83.33%,特异 度分别为100 A与94 ,以及阳性率分别为23.3 oAo 与42.3 (P<O.05),科学合理地对检测试剂进行 慎重选择,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诊断中,肺炎 支原体被动凝集法与快速培养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 4.2 生物学诊断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中, 通过对比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和荧光定量检测 法,将两种检测的方法进行结合,具有互补作用,可 以相互间取长补短,这样可以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 初检率得以提高。采用荧光定量检测法与血清学检 测法对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和血清标本经肺炎支原体 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与血清学检测法对肺 炎支原体检测中,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血清学 检测法,由此可见,荧光定量检测法对该病状的诊断 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4.3免疫学诊断 目前来看,血清学的诊断技术在 临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主要有间接血凝实验、颗粒 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萤火抗体实验、直接补体 结合实验和代谢抑制试验等方法。 试验将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凝集法对肺炎支 原体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经 分析,颗粒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其灵敏度 与特异性均为97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肺炎支原 体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88 ,由此可 见,颗粒凝集法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相同,说明重复 性好,但不足点是操作比较复杂。 经以上分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凝集 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发现两者的阳性检出率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率呈现 最高,为62 颗粒凝集法的阳性率为56 。酶联免 疫吸附法可同时定量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4.4联合性诊断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肺炎支原 体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的DNA采用聚合酶联反 应法进行检测,并对两种实验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采取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进行检测,试验室同时 做相应的检测辅助诊断,并提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 床诊断要结合冷凝集试验、痰及细菌培养、血细胞分 析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等多项检查进行辅助确诊,避 ・ 医学理论与察跬2015年第 鲞箜 ! : ! : !!墨望 ! ! 皇 垦 竺 2307 免出现漏诊现象”的结论。 对患者血清中的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 测,同时对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冷凝 患者服务,使患者的健康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 参 考 文 献 [1]林海风,王明明.d,JL支原体肺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QJ].吉林 中医药,2010,28(1):98. 集试验、痰及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以及血尿常规检 查等进行检查 ]。为了对患者方便诊断与治疗,需 要对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及时检测,另外,对于 [2]王惠榕,萧剑雄,严诞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11(1):80. 难治的肺炎支原体,做出了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对其 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随着人们对肺炎支原体的认识以及实验研究的 不断深入,肺炎支原体的实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检测方法有很多种,都有着一定 的优势与不足。目前我国对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 测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所以临床可以根据 [3]张雪冬,刘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J].临床肺 科杂志,2011,16(2):241—243. I-4]易海峰.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EJ3.医学综述,201 1,4 (17):1029—1032. E53李少丽,孙红妹.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检测现状 (J3.国际呼吸杂志,2010,8(30):989—993. [6]党改玲,王明明.d,JL支原体肺炎感染8O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EJ3.吉林医学,2012,33(12):2599. 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结合本文中给出的 不同方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要利用其互补作用, 需要相互补充,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 有效的依据。 [7]金爱琴,吴尤佳,孙宝兰,等.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 集法的应用价值(J3.江苏医药,2010,23(1):13. [8]李琳,李立群,王红阳.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典型病原感 染病原学研究ifJ3.天津医药,2012,28(1):22. 以上所述,对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对 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有效缩短其病程。另 外,采用联合诊断,还可以使检测敏感度与早期诊断 率明显提高。实验室检测主要采用病原学诊断、生 物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以及联合性诊断方法。随着 -I9]张建云,易兵.两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 社区医师,2010,25(1):122. [10] 占松涛.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 指南,2012,32(1):20. 收稿日期2015-04—24 科学与医学的不断发展,肺炎支原体的诊断理念逐 渐由原来的二级预防转为一级预防,可以更好地为 ●_o ●…●‘●‘● ●● ● ● ●● ● ●● ●‘●‘●‘● ● ● .c● (编辑杨阳) (上接第2301页) and 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 cose ingestion in m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2,97 (6):2172—2179. betes Study 2010(J3.Lancet,2012,380(9859):2095—2128. ti A,Comeglio P,Sarchielli E,et a1.Negative effects of [12] Morelhigh glucose exposure in huma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 [43 Weinger K,Beverly EA,Lee Y,eta1.The effect of a structur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a random— mone neurons(J3.Int J of Endocrin,2013:684659. RA,Grinspon RP,Gottlieb S,et a1.Male hypogonadism: [13] Rey ized controlled trial(J3.Arch Intern Med,2011,171(22):1990. E5]Sperl—Hillen J,eatBon S,Fernandes O,eta1.Comparative effec— tiveness of patient education methods for type 2 diabetes:a an extended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 developmental,endocrine physiology-based approach(J3.Andrology,2013,1(1):3-16.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 Intern Med,201 1,171 (22):2001—2010. [14] Wang C,Nieschlage E;Swerdloff R,et a1.男性迟发性性腺功 能减退症的检查、治疗和监测[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 志,2011,30(1):29—41. yn C.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atient education based [15] Carol[6]Frosch DI ,Uy V,Ochoa S,et a1.Evaluation of a behavior sup— port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 [J].Arch Intern Med,2011,17l(22):2011-2017. on the health belief model:self-reported intention to comply -17]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3.Diabetes Care,2013,36(Suppl 1):¥67. with reco-mmendations[J].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2011,38(6):648 654. [8] 严晋华,沈云峰,余秋琼,等.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 MODY1—5基因测定[J].中山大学学报,2009,30(4):437. [16] Lakshman KM,Kaplan B,Travison TG,et a1.The effects of injected testosterone dose and age on the conversion of testos terone to estradiol and dihydrotestosterone in young and older [9]Ng Mc,Lee SC,Ko GT,etal。Familial early-onset type 2 diabe— tes in Chinese patients obesity and genetics have more signifi— men(J3.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0,95(8):3955. eler H,Sahlin I ,el a1.Risk of adverse pregnancy [17] Roos N,Kicent roles than autoimmunity(J3.Diabetes Care,2014,24(4): 663—671. outcome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opula— [1O]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现状及 筛查与诊治的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51. [儿] Iranmanesh A,Lawson D,Veldhuis JD.Distinct metabolic surro-gates predict basal and rebound GH secretion after glu一 tion based crhort study ̄J3.BMJ,2003,(4):343. 收稿日期2O15一O5一l8 (编辑雅文) 逛菏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