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全国各地都把推 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 重大举措。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具有 鲜明朔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特别是《朔州市文化产业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15)》的出台,再一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向全市人 民发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动员令,为加快朔州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 方向、提供了动力。要进一步发展繁荣朔州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文 化创新,必须以观念的创新、品牌和项目的创新、发展环境的创新为动力来 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一、以思想观念的创新充分激发朔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和战 略思维。文化不仅是传统分类中的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软 实力。文化产业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是在“经济文化化”向“文化经济化”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经济业态。放 眼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资本角逐的主要领域。因此,我们必须以 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文化的重要性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树立与时代发展 进步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发展观。 首先,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看, 发展文化产业是朔州实现率先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 产业成为美国最富活力的产业,美国这个文化资源小国"dz因之一跃成为当今世 界的文化超级大国。发达的文化产业不仅给美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 将美国的价值观出口全球,对世界形成文化强势。为此,英国、德国、加拿大、日 本、韩国等国家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旗帜下,纷纷制定出台文化政策,加 速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以应对美国文化产业的扩张。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着 5000年文脉绵延不断的文化资源大国,在文化积淀上有自己强大而独特的优 势,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是我们的强项,但在美国文化产业扩张和发达国家文化 产业竞争的双重挤压下,形势尤为严峻紧迫。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总的发展形 势良好,但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协调、经济体制与文化体制不适应的问题仍然 存在,文化的供给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已形成战略 性短缺。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我 省也把促进从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纳入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 越”的总体发展战略,列入全省十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最近省委提出文化产业 要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一翼”、“一轮”。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发展文化产业 的紧迫性也就提上了朔州市的重要议程,成为朔州率先科学发展的重点亮点 之一。 其次,从调结构促转变和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来看,发展 文化产业是朔州实现率先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l2月5日召开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 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 我国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面对金融危机,文化产业具有逆势上扬的 个性和反向调节的功能,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应该突出 发展的产业。朔州建市20年来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过分倚重煤电能 38 豳2010年第8期 源产业的格局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很大压力,资源型城 市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非常紧迫。大力发展最 具创新和活力的文化产业,是推动朔州城市转型、结 数城、堡都曾经建有祭祀马神的马王庙。可以通过把 朔城区复名为马邑,引进、培养各种良马,开发赛马城 和建设中华马博物馆f与香港联手)等一系列创意项 目,把马邑打造成华夏唯一的马文化名城。三是打造 以平朔露天矿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文化板块。通过在中 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平朔现代工业文 化博物馆和煤炭与地质博物馆等项目,以展现改革开 放前朔州传统工业概况、平朔露天矿的源起、发展及 未来,形成展示朔州现代化工业气派的文化品牌。四 是打造以山阴广武城为重点的边塞文化板块。通过在 构调整的必然举措。 第三,从朔州经济发展 ̄113c化产业的潜在优势来看, 发展文化产业是朔州实现率先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朔州GDP总量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 2.5%,2009 年全市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为文化产业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当 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n,l,文化消费就会出现 “井喷”现象。但朔州目前文化消费的支出总量却很低, 由此可见朔州的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朔州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辽金时代的广武长城蜿蜒雄踞、气 势磅礴,国内最大的汉墓群宏伟苍凉,国内最大的金代 佛殿崇福寺巍然耸立,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 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令人神 广武创意建设大型边塞文化主题公园,并通过在怀仁 县金沙滩旅游景区增建中国古代兵阵博览园等项目, 形成精品边塞文化旅游路线,系统介绍朔州边塞军事 文化、文物古迹以及整个中国边塞文化,并创意各种 文化艺术形式来表现朔州发生的边塞大事件,使其成 为展示中国边塞雄风的独特品牌。五是打造以“塞上 往。源远流长的边塞文化、佛教文化、古建文化、西口文 化和红色旅游资源铸就了朔州苍凉厚重的文化特色, 加之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华北最大的电力城等独特 的大工业景观和内外长城间独具魅力的自然生态风 绿洲”右玉县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文化板块。通过举办 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兴建杀虎堡遗 址公园、西口影视基地和中国城堡文化博览园,复建 朔平府和宝宁寺,扩建彰显右玉精神、介绍右玉生态 文明的纪念馆,将其打造成全球人造生态文明的示范 品牌。同时,要做大做强平鲁区以“尉迟故里”为核心 的门神文化品牌和以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为代表的 红色文化品牌。尤其要大力发展惠及平鲁区和右玉县 光,成为朔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不竭源泉。充分发挥历史 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走文化强市之路,是朔州实现率 先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以品牌和项目的创新加速提升朔州文化产业 发展的竞争力 老百姓的乡村旅游创意项目,共同打造集旅游观光、休 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带。 其次,要大力度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高标准培育 优势文化项目,突出做好两大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一 是高起点规划朔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在园区组建朔州 市文化产业研发中心,专门研究朔州文化资源的开发 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代表朔州市人民政府与外界对 接,招文化产业商贾,引文化产业资金,培养文化产业 专业人才,组织规划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创作反映佛 要将朔州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进而 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朔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15)》为统领,以文化产业发展“五个 一”工程为抓手,以品牌塑造、项目带动为突破口,深 度挖掘地域特色、全方位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 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交融联动发展,走出一条 符合朔州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首先,要深层次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全方位彰显 本土文化特色,重点打造五大精品文化板块。一是打 造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龙头的佛教文化板块。通过 祖文化、门神文化、边塞文化和西口文化的影视、戏 剧、歌舞等文艺作品,研究开发全市佛、兵、马等文化 旅游工艺品,成为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于一体 的文化产业孵化发育基地。二是高水平建设朔州报业 园区。以朔州报社大楼所占黄金地段置换低价建设用 地,建设朔州市报业园区。整合全市报刊印刷资源,吸 兴建佛祖文化博物馆,制作动漫《佛宫寺释迦塔与佛 牙舍利》,举办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旅游文化节,适 时申报世界遗产等创意开发项目,充分展示佛宫寺释 迦塔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佛牙舍利现世的曲折过程 和释迦木塔在建筑学与美学上的意义,形成以应县佛 纳民间资金,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报业、印刷业园 区,使其成为朔州文化产业的靓丽名片。同时,以两大 祖文化为核心以及辐射朔州境内的净土寺、清凉寺、崇 福寺、宝宁寺等在内的朔州佛教文化旅游圈,并与以 云冈石窟、悬空寺、五台山等形成的晋北佛教文化旅 游圈相呼应。二是打造以朔城区古马邑为依托的马文 化板块。马与朔州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朔州绝大多 园区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现有产业的提升 改造,谋划推进一批文化产业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培育 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要充分发挥龙头文化企业的辐射 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搞好产品对接,提升产业效 2010年第8期豳 39 ( 兰:. 利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运作 发展的具体表现。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 限性,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 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尤其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许多 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利益冲 突若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不仅不能推动社会进步,还会 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的 关键时期,利益冲突问题显得更为紧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 新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 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 员、自由职业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 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身份 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新兴阶层不断成 长,前所未有的新阶层也正在发育成型。社会阶层分 化必然产生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 益认同的差异,乃至产生比较尖锐的利益冲突。此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步,加上社 关键时期,也是进入“社会矛盾的凸现时期”。从传统 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 益,加快文化与商业联姻步伐。 三、以发展环境的创新全面增强朔州文化产业发 展的支撑力 功夫,鼓励民间社团、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加大文化产业 项目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参与国 有文化及旅游企业改制,培育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集 团。特别是要积极引导煤炭领域兼并重组后的资金投向 文化产业。三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要对朔州 现有的和在外工作的朔州籍文化名人进行登记造册,经 文化产业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环境很关键。 政府应更多地研究并及时调整政策空间,创新性地改 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用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巨 大的利润空间,趿引社会资金,聚集四方人才,为文化 产业的发展开道、奠基、服务,保驾护航。 当前,朔州发展文化产业要着力在营造“四个环 境”上下功夫。一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结 合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朔州文化产业 常联系,定期走访,建立“名人库”。要邀请各地文qt名 人来朔州办讲座、搞培训,传真经、授真招,对人才培养、 产业打造进行指导帮助。要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 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充分发挥朔州文化建设突出贡献 奖等各类奖项的激励作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靠人才 提升层次、提高水平。四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发展规划《纲要》,从市场准入、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 方面深入研究和制定符合朔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 要创意宣传亮点,通过广泛深入的系列性宣传,转变人 们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士 策和实施办法,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企业用地 要纳入全市整体建设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从今年 开始,朔州市每年要设立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县区也要根据各自情况, 设立专项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二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 关心、支持、发展文化产业。要延伸宣传半径,积极邀请 港澳等发达地区媒体来朔采访,并以市级以上主流新闻 媒体为重点,每月设计主题,强化宣传攻势,加大文化旅 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大朔州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系中共朔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编:小周 投资环境。要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模式,加快完善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从“宽”处着眼、在“放”字上下 40 豳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