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静脉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静脉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

摘要】 目的 在病人的诊断过程中,可靠的检测结果就是临床诊疗的准绳。而实际工作中,不合理的标本采集、送检往往是导致检测结果质量误差和报告时间延长重要的一环。由于大多数血球计数仪要求采用静脉血 ,末梢血需要放置3-5min后测定,因此有必要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对1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用两种不同方法采血送检做血常规,其检测结果、标本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20例血常规用两种方法采血送检,血细胞检测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静脉采血重复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末梢采血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7%,手指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0%。 结论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建议在血细胞检测时皆应使用静脉抗凝血。 【关键词】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细胞 1 临床资料

1.1检测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 20—41岁。

1.2计数仪采用迈瑞BC-3000 Plus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试。质控物(购于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1201)进行测定,其结果均在质控物定值范围内,再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分析。

1.3抗凝管 专门真空血常规(EDTA—K2抗凝 )采血管,购置于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2 方法

2.1采血 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每l0人一批,静脉血取自肘静脉 (4m1),分装于两支专用血常规抗凝管,及时颠倒混匀,但动作轻柔,以免溶血;动脉血采自前臂桡动脉 (4m1),处理方式同静脉血:末梢血采自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内侧面,混匀、备用。

2.2计数 专人操作,严格按照血球计数仪操作程序进行,测定前同一质控物校正仪器。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整个实验由2人完成,分别负责采血和仪器计数操作。

2.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均以+j 表示,采用配对资料 t检 验分析。 3 结果

末梢血检测中,WBC、RBC和 Hb检测的平均值 均高 于 脉 血检测值 ,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经统计学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论与分析

全自动血细胞设计上要求采用静脉血。但患者更易接受末梢血。有研究表明[1]:手指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手指血血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差:WBC计数明显高(+8%),而PLT计数明显低(-9%)。白细胞的增高可能与刺破小动脉导致的且工作人员多年工作习惯常常采集末梢血[2]。末梢血由于血管管径狭窄,循环不如静脉畅通,且局部温度偏低,血液成分部分沉积[3],从而使细胞计数比静脉血高。本文检测果分析表明,末梢血中WBC、RBC和Hb检测结果高于静血,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末梢采血时常常由于针刺深度不够,为了取到足够标本而挤压,致使 PLT受挤压刺激而损耗或聚集,使检测结果降低。但如反复过度挤压,将加速 PLT聚集,同时较多组织液就会被挤出,

从而稀释血标不仅使 PLT检测结果降低,WBC、RBC和Hb均会有所减低。因此,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选用静脉血最佳。综上所述,血细胞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不单由检验室来保证,更离不开合理的选用采血方法及处理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只有抓好每个环节,才能为临床提供一个及时、可靠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古国宁.真空采血管的临床应用.陕西医学检验,2000,6(15):308. [2]苏屿.血常规检测选用静脉血最佳 .海南医学,2003,14(3):15-16.

[3]陈俊,朱红青,陈如吕,等.末梢血和静脉血 Couher-JT血细胞计 数仪检测结果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4,17(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