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尖部心肌肥厚为主的心肌病,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其原因之一可能与误漏诊有关[1]。一九九三年十月至二零零参年三月我科经二维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确诊1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40-70岁;病程2个月-20年;以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为主诉。10例中伴黑蒙者1例,有晕厥史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例,肥厚型心肌病型心肌病家族史者2例。心脏听诊:心尖部耳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者7例。
1.2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前导联1例有典型巨大倒置T波,其余5T波倒置深度为0.4-0.8mv;T波倒置导联的ST段压低8侄,压低程度为0.05-0.4mv,异常Q波3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心律失常5例,以阵发性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多见;室性心律失常4例,为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 性心动过速;2例为II-I型窦房传导阻滞;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左室高电压5例。
X线检查:3例心胸比例<50%;9例>50%,最高达60%。
超声心动图:本组10例均有心尖部心肌肥厚,左室 舒张末期心尖部厚度为17-26mm,
平均19.3±0.6mm。心尖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为1.7±0.54,合并左房增大7例,左房内径38-47mm,平均42±2.2mm。
2 讨论
2.1临床表现:本组10例男女之比为3:2,与国外报道男性居多(90%-96%)有差异。本病的发病年龄15-80岁,以40-65岁为最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病隐匿,约有43%的患者无症状。胸痛是本病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也是就诊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典型的或不典型的心绞痛、常易误诊为冠心病。本组4例被误诊为冠心病、1例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1例误诊为心肌炎。
2.2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的改变为依据,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深度是诊断本病的依据之一。文献报道[2]40%患者T波深度在05.-1mv,与本文观察的T波改变相近,本组仅1例>1mv。本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部心肌厚度均大于正常值。
胸痛是该病最常见的病状之一,可能是由于心肌需氧量大大超过正常冠状动脉供氧能力[3]。因此建议,对具有胸痛和显著心电图改变的年青人。应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对于有典型心电图改变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老年患者,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诊断本病时还应注意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它类型的肥厚心肌病鉴别。
参 考 文 献
[1]欧阳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医师进修杂志.
[2]高莹,程显声,赵彦芬.等心肌肥厚型心肌病例举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3]宋玉华,卢洪庆,赵尔文等.心尖肌肥厚型心肌病例举报告、医师进修杂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