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
作者:刘世清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
【摘 要】目的: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脑血管介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SAS、QOL做出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焦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90—01 脑血管介入是应用于脑血栓或者脑梗塞高发的老年人群,是维持老年人生命健康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该手术毕竟是一种脑血管创伤性治疗,针对这一特殊性质常会引起患者的情绪抵触和恐惧,脑血管介入术对每一个患者而言都是一次严酷的考验和伤害,由于手术的特性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一定的破坏,甚至会因为过度恐惧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常规的工作方式只是机械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对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关注不够。我院术前针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肯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 ~2013年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26例。均符合我国修订的神经介入治疗疾病诊断标准[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13)岁,其中急性脑梗死28例,颈动脉狭窄9例,颅内动脉狭窄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对照组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13)岁,其中急性脑梗死,27例,颈动脉狭窄9例,颅内动脉狭窄1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5例。两组一般条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均已签署手术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对病变部位加以检查和确认。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或者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明确病变部位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和病情性质,通过微导管,在导丝导引下,把相关药物、球囊或者支架等置人病变部位。 1.3 护理方法 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手续,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想患者介绍医院的一般情况、管床医生及护士的详细信息和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减轻患者因为重大疾患产生的焦虑恐惧行李,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术前就手术原理、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有何疗效,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和对疾病预后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斗志和决心。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并不是护理过程的全部,应该也做好患者家属特别是配偶的心理辅导,因为家人的支持往往是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柱,引导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来,积极的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的最佳方法。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水平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尽量让患者明白神经介入的意义,并且阐明不会因为异物的介入而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并且对今后的有可能发生的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3 判断标准[2] ①:采用SAS量表进行判断,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②:采用QOL量表进行判断,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QOL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更低,术后生活质量更高(P 3 讨论
脑血管介入技术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脑血管病变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脑血管治疗具备明显的优势,且预后良好。但是因为脑血管疾病本身对患者而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灾难,所有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多来源自对疾病本身的不了解以及手术本身的恐惧,患者常会担心因为有异物介入脑部而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担心异物会导致更严重的脑部疾病出现,从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总而言之,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实施,还会严重降低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性[3]。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加强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识,消除恐惧感,也能加强患者对手术施行的必要性认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消除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以提升手术治疗质量。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对疾病本身和手术治疗有了深刻认识,不仅不会出现不必要负面情绪和负担,反而会主动配合手术和药物治疗,大大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以大大增加患者的信心[4]。最重要的是,患者自身心态变积极后会更加自如的应付自身疾患[5]。 参考文献:
[1] 廖金娥.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6(1):6-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沈思媚,黄晓丹.心理疏导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术消除焦虑和心肌缺血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4):99-101.
[3] 盘雪梅,凌活.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2,11(9):193-196.
[4] 张春霞,刘桂芝.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256-258.
[5] 杨晓玲,薛海艳.对手术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5(16):115-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