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9.07.242
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萧耀友1 张健2
(1.91515部队 海南三亚 572000;2.91206部队 山东青岛 266108)
①
摘 要:开展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尤其是复杂装备,首先应该解决的是评估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这是评估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指标体系是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它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数据指标来反映装备保障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关键词:装备 保障能力 评估 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3(a)-0242-02
1 复杂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估指标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指标选择随意,则指标体系将不成系统,出现指标重合、不全面等现象[1]。因此,在构建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时,遵循“系统性、客观性、可行性、发展性、简洁性、科学性、独立性和规范性”原则。
(1)指标的系统性。指标体系应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装备保障能力各方面的特征和综合情况,并能突出重点,既能反映直接效果,又能反映间接效果,以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2)指标的客观性。要紧密结合装备保障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指标,既反映装备保障体系各层面的客观要求,又符合装备保障工作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同时使得设立的各项指标要覆盖装备保障工作的基本内容。
(3)指标的可行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含义要通俗易懂,并且指标数据的收集有统计基础,能得到相关信息资料的支持,便于计算。
(4)指标的发展性。指标既要能从部队的各项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成果及各种保障任务完成的效果来反映装备保障能力,也要体现部队潜在的装备保障能力,要能够引领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事业的发展。
(5)指标的简洁性。尽量采用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作为系统的评价尺度,指标体系的大小应适宜,计算含义明确,对保障效能影响大的重要指标应细分,其它指标应适当粗分,以减少工作量。
(6)指标的科学性。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装备保障能力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所设置的指标名称及涵义、计算途径和方法等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7)指标的独立性。指标之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指标之间不能相容,即不能相互代替或包含。允许部分指标反映的内容出现交叉,但不允许相容指标并存。
(8)指标的规范性。选择指标时,应尽量选择规范指标,使其具有通用性。
系构建准则,参考现行保障能力评估标准,对评估指标进行严格筛选,确定了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2]。
指标体系设置人力资源保障、装设备保障、技术阵地保障、信息资源保障、管理保障等5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设置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 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3.1 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指标下设人员素质水平、人员编配情况、受训率和岗位持证满足率4个二级指标。
人员素质水平:以个人为单位的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主要包括人员的军事、政治等方面基本素养,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水平等3个三级指标。人员素质水平是在个人素质水平评估基础上的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评估指标,在评估过程中应先评估个人素质水平。
人员编配情况:部队根据装备保障的岗位部署需要,将所属人员编配至各岗位的情况。
受训率:人员接受部队、院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培训的情况。
岗位持证满足率:编配在装备保障各岗位且持有相应上岗证的人员,其人员数量和持证等级能够满足岗位部署需要的比率。3.2 装设备保障
装设备保障指标下设装备完好率、保障装备满足率、备件满足率、耗材保障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
装备完好率:部队配套装备中能够遂行作战任务的完好数与实有数的比率。
保障装备满足率:按照工位部署,部队现有技术状态完好的保障装备种类及数量与保障装备需求种类及数量的比率。
备件满足率:按照备件配套原则,部队现有技术状态完好的备件种类及数量与备件需求种类及数量的比率。
耗材保障水平:部队实际配备的耗材种类及数量情况,以及耗材供应水平。3.3 阵地保障
阵地保障指标下设设施设备完好率和设施设备满足
2 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复杂装备保障能力的生成要素特点和评估指标体
①作者简介:萧耀友(1977—),男,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装备测试与控制。
24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创新论坛
2019 NO.07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图1 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框图
率两个二级指标。
设施设备完好率:技术阵地的设施和配套设备中能够遂行装备保障任务的完好数与实有数的比率[3]。
设施设备满足率:按照工位部署,部队现有技术状态完好的设施和配套设备种类及数量与设施设备需求种类及数量的比率。3.4 信息资源保障
信息资源保障指标下设技术资料保障水平和保障信息化水平两个二级指标。
技术资料保障水平:部队配备的技术资料的种类及数量、质量能够满足部队遂行装备保障任务的水平。
保障信息化水平: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以及信息化网络建设等水平。3.5 管理保障
管理保障指标下设战备保障水平、训练保障水平、装备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水平、保密管理水平、后勤保障水平等6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又分别下设制度配套水平和制度落实水平两个三级指标。
战备保障水平:部队战备制度、方案预案的配套完善情况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战备设施建设、战备物资配套、战备方案演练、战备等级转进能力等方面落实制度的水平。
训练保障水平:部队训练制度、方案预案的配套完善情况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训练中人员、时间、方式、内容
等方面落实制度的水平。
装备管理水平:部队装备管理制度、方案预案的配套完善情况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装备检查、使用、贮存、维护保养、维修、防护、交接、质量监控等方面落实制度的水平。
安全管理水平:部队安全管理制度、方案预案的配套完善情况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安全设施建设、安全设备配套、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方面落实制度的水平。
保密管理水平:部队保密管理制度的配套完善情况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保密设施建设、保密设备配套、保密教育、保密检查等方面落实制度的水平。
后勤保障水平:部队后勤保障制度的配套完善情况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部队伙食、车辆、经费等方面落实制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锐,张学峰.基于MAS仿真的保障机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8(1):151-158.
[2]赵建忠,李海军,郝东,等.基于集对论的导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评估[J].战术导弹技术,2015(5):51-56.
[3]孟岩磊,陈桂明,常雷雷.阵地设施设备保障能力评估[J].兵工自动化,2018(7):61-67.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