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南大学培训心得(刘朋涛)

来源:画鸵萌宠网


江南大学培训心得

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 刘朋涛

11月上旬,作为河南国培班的一名学员,有幸在美丽的江南大学参加培训学习,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贴心的安排、人文的服务、精致的管理,让我们倍感温暖与关怀。在几天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十多位专家的讲座,更有名师课堂的亲身体验,一次次精彩而务实的讲座,一节节生动而扎实的语文课,让我感受到江浙一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刻与前瞻性。

小学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现今,我们的语文课过于侧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过于对文本思想的深入挖掘,而忽视了对语言的实践运用,忽视了对运用语言的方法策略的指导和领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抓住课文内容不放,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和完美,一节课安排的内容很多,至于想训练什么,教师心里没有明朗的线索和目标。只认为把课文分析精细了,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专家们所提到的语文的工具性,我个人认为不仅是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和策略层面的问题。包括阅读、习作等诸多方面的策略指导。

在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几个方面,我认为要解决好积累与运用方面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应该关注儿童的语言实践,学生从学文中领会了方法和策略后,没有语言的实践,是不能形成语文能力的。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去实践听说读写,形成语文能力。语文课应该主要侧重于语言(认字、识字、语感)的积累,语文(听说读写)方法和语言表达的实践。对于一册语文课文,教师应该明了于心的是教给学生什么,应该让学生学会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凭借教材来让学生掌握,并能学会迁移运用,指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策略运用于课外的阅读与写作之中,在

切实的语言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绝不可一节课什么都要抓,反而浅尝辄止,什么也没有训练到位。

语言教学需要学生的心灵自在,只有学生的心灵自在,才会敞开心扉,实现与教师、文本的精神对话。的确如此,教学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自在的环境。我个人认为,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独特体验,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交流和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一节好课,绝不是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也绝不是连串的问答式低效教学,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心灵自在的情境中,理解、感悟、习得、创造言语。

对课文内容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诟病,课堂上教师的无效或低效的繁琐提问,是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因素。教师要避免这一方面,就要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课堂上力求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去思索,去讨论,去创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学习过程应该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我们在实现三维目标时,不要把过程、方法知识化,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概念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