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趣解历史 1

来源:画鸵萌宠网
1.最执著的宰相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赵匡胤推荐一个人,说他应当担任某个职位。太祖不以为然,没有任用。第二天赵普又来推荐,太祖仍不任用。第三天赵普继续推荐。太祖十分生气,把荐奏的文书撕碎扔到地上。赵普面不改色,跪着把文书碎片都收拾起来拿了回去。过了几天,他把碎片粘在一起,拿着又去上书推荐,终于感动了太祖,把所荐的人加封了官职。

又有一次,一个大臣应当提升,太祖平素不喜欢他,就迟迟不予提拔。赵普下定决心反复请求。太祖发了怒,呵斥赵普说:“我就是不提升他,你能把我怎么样?”赵普也不示弱说:“刑法是用来惩罚恶人的,赏赐是奖励有功之人的,这是从古到今的通理。再说刑罚也好,奖赏也好,这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难道赏赐能因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吗?”太祖被驳得哑口无言,一气之下,站起身来就回了宫。赵普也尾随而来,站在宫门之外,等着不走。双方僵持了许久,太祖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赵普的请求。

2.《避暑漫抄》记载:

宋太祖登基后的第三年,秘密地刻了一方石碑,安放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面,称之为“誓碑”,用销金黄幔盖着。宋太祖留卞诏命:新天子即位,拜谒太庙完了之后,必须在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陪同下,独自进入夹室之中,诵读碑文中的誓词。

很长时间里,群臣近侍都不知道碑文所誓何事。靖康之难,太庙被毁,洞门大开,人们才知道其中内容。碑高七八尺,阔四尺有余,上有誓词三行:

1

第一行: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子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第二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第三行:“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因为有了宋太祖的这块祖训碑,两宋皇帝对读书人、士大夫们都相当客气,相当优待。一如碑文中所要求的那样,宋朝一代基本上没有杀过士大夫以及上书言事之人,也基本上没出现过残忍好杀的暴君,只有昏君。 ……

3.皇帝下令改榜文

《涑水纪闻》纪载,曾经为赵匡胤撰写了受禅文的陶谷有一次作为科举 考试的主持者,收受了许多贿赂。榜文取舍不公,陶谷担心公布出来之后会 招人非议,引起公愤,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于是想出个馊主意:发榜之前 ,先将名单呈交给宋太祖御览,“欲托上旨以自重”,想狐假虎威,借着皇 帝的名头将异议镇压下去。

赵匡胤接到名单看都不看,极为恼怒,警告陶谷 说:“我委任你负责选举,取舍自然全部由你决定,为什么要请示我?我怎 么知道谁行谁不行!如果榜文公布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别的议论,我就 砍了你的头!”陶谷吓出一身冷汗来,赶紧回去把榜文重新改过。

2

4. 政治斗争犹如泼妇骂街

宋朝的科举制度改革后,举子们多是些寒窗苦读的贫寒子弟、白屋书生 。所取士人的这种身份上的差异,对宋朝的整个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门子弟在家庭中常年耳濡目染,从政之前就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与政 治手腕,一旦进入统治秩序,行为处世就显得相当老练。

出身寒微的穷书生 整日留心于应考科目,专心于诗词文赋、经籍记诵,骤然中举,步人仕途, 既很少有系统的、具备传承的个人学术修养,又对政治传统、政治手段茫然 无知,行为处世自然也就显得极为生涩。和唐代有所不同,活跃在宋代政治 生活一线的多是些寒门士子,而少有高门子弟。这也就使得宋代多如牛毛的 政治斗争的品位极为低下,有些近乎于泼妇骂街般的互相诋毁,只是用词较 市井文雅一些罢了。

5.溅了皇帝一脸唾沫

宋仁宗宠爱张贵妃,他的伯父张尧佐当时身兼朝廷的四大要职,在北宋的外戚任命史上创下了绝无仅有的记录。一干大臣为此吵闹不休,要求皇帝撤张尧佐的职。

争论打到高潮时,包拯站在仁宗眼前,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横飞,溅了皇帝一头一脸,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宋仁宗回到后宫对张贵妃发脾气:\"你只知道让他升宣徽使,就不知道现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

3

6.宋朝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宰相

赵普是宋代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宰相,但他这个宰相及其许多权力却是他 自己厚着脸皮向宋太祖要来的。据《宋史·赵普传》纪载,刚刚拜相时,赵 普和宋太祖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赵普说:“中书省没有宰相来拟定和签署最高行政命令,怎么办?” 宋太祖说:“你只管拟定诏书命令,我为你签署批示怎么样?” 赵普说:“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非帝王之事。” 赵匡胤想废除宰相负责拟定政府最高命令,自己负责签字同意或者不同 意的传统权力运作规则,改为宰相先出草稿,自己同意了,再交代他们按照 自己的意思拟出定稿交由自己签字盖章,将最高政令的决定权从宰相手里收 归皇帝。但是,赵普也是个权力欲望极盛之人。所以,才有了上面这段对话 。

7.缺钱花向皇帝要

宋太祖任命前安国节度使张美为沧州节度使。张美到达沧州,太祖召见 控告人,反问他道:“张美没到之前,沧州太平吗?”来人回答说:“不太 平。”“到了以后,怎么样?”“不再有军队侵犯。”太祖说:“这样看来 张美造福于沧州了。朕不难废黜张美,只是顾念你们沧州百姓罢了。”因此 命令官府替张美给他钱,并归还他的女儿。又赐给张美母亲钱,派人对张美 说:“缺钱的话,应当从朕这里索求,不要向百姓拿取。”张美惶恐不安, 改过自新,变得廉洁谨慎,后来以政绩闻名。

4

8.口惠而实不至

宋太祖曾经面许张融升为司徒长史,可是人事命令久久未能发出。有一 天张融骑着一匹很瘦的马,被太祖看到,太祖就问说:“爱卿的马怎么这样 瘦,你给他多少粮食吃?”张融答:“每天一石粮食。”皇上说:“每天吃 一石粮食会这样瘦吗?”张融说:“我答应给它一石,可是却没有照着去做 。”第二天,升官的命令就颁下来了。

9.史上最雷人的弹劾

宋朝对任御史职务的规定:凡是御史任职期间,连续一百天没有写奏章 揭发违法的人和事的,就要调到外地做官。有个叫王平的人,担任御史将近 百天了,还没有上奏章揭发过问题,同僚们很诧异。有人说:“王端公等待 这么久还没发出奏章,必然有惊人大事在准备中。”有一天,听说他上了一 个奏章,大家经过打听,竟然是揭发皇上的御膳中发现有头发的事,其揭发 的词里说:“是何等严肃的容器中,忽然看见卷曲毛一样的东西。”

10.项羽拿破仑传

清末科举考试第一次考世界史的考题《论项羽拿破仑传》,因为中外均有叱咤风云的历史伟人,科举官员希望出此题论英雄而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以此标新立志,但相当部分考生不知何为拿破仑?

便有啼笑皆非的五花八门文章: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