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haiEconomicManaementColleeggg

第16卷第3期2018年5月

Vol.16No.3Ma.2018y

:/DOI10.19702.cnki.semc.2018.03.007jj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200042

季 洁

摘 要:依托于分布式数据储存模式下的区块链技术,虽然在技术层面仍处于襁褓之中,但因其具有点对点、去中心化、即时清算、交易留痕等特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不难预见,区块链技术正在成为未来的行业风口.文章从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入手,介绍了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下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完善银行业法律监管制度的方案和建议.关键词:区块链技术 银行业 法律监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88201803􀆼0047􀆼09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是突破其应用阙值后的新技术产物.伴随着近年来数字货币的  区块链技术脱胎于比特币网络架构,

节省了金融业态长期以来中心化运营的高昂成本,为逐利性的经济人生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设计.其新技术应用的影响力将辐射整个金融生态.从区块链技术诞生之  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心脏,

初,其在数字货币的应用就已间接与银行领域形成交叉,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愈发成熟,多国开始探索中央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并在技术前景的吸引之下已然开始大胆的实践.除此之外,支付结算、小微贷款、数字票据等多个银行业务领域也在技术红利的促使下,探索原业务与新技术的结合.

一项新兴技术背后是法律规制无奈的滞后性,也是多处监管空白的赤裸暴露,  利益与风险往往共存,

技术的灵活性、畸变性对于法律监管形成极大的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安全不仅仅影响国民生活状况,更将触动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管制的中心,其一举一动更应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防患于未然、及时监管才能使我国经济在稳定中迎接新的机遇.因此,对于银行业区块链技术的法律监管已成为新时代下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成果贡献将不仅仅在于银行领域的革新,更将为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应用提供监管方案的全新选择.

收稿日期:2018􀆼03􀆼15

迅速发展,区块链的热潮也随即在金融领域漫延.其最具颠覆性之处在于它绕过了多处交易中间环节,

,作者简介:季 洁(女,河南省洛阳市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商法.1994-)

—47—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国内外立法者已经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领域的监管.区别于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  事实上,

监管,各国主要对区块链应用的领域进行针对性立法监管.以支付结算领域为例,日本出台了«支付服务,)法案»实施严格的KY政策确保交易资金的来源合法性和可靠性;韩国力求通C(Knowyourcustomer过«数字货币交易所自律控制案»加强行业自律性监管,抑制过热的全国性数字货币交易热潮;加拿大颁布了C-3为相关交易的市场参与者提供分析性指导,表现出对于新技术领域监管的积极性.1号法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12月中国人民银行、

,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正式定性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对I以此致力于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CO下达了死刑命令,金融稳定.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新技术应用、新形式业务领域持谨慎态度.

梳理其在法定货币、支付结算、小微贷款三个领域的应用情  本文将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

况,介绍各领域与区块链协调应用下的特点,并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共性法律风险与各领域的特殊风险.最后,结合国外已有的监管模式和方案,基于前文的风险分析,提出/对于我国监管设计五个方面的建议:建立S引导行业自律;借鉴监管沙盒,推行规则试点运CBC标准,行;借鉴国外案例,规避既有风险;应用自动合规,讲法律写入代码;推动跨国监管,防范系统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渗透

从数字货币领域衍生,因其所拥有的交易可追踪性、高数据完整性、不可  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

篡改性等特征,逐步挣脱数字货币的枷锁,向多个领域延伸发展,展露出改变金融业基础架构的潜力.在“我国,积极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被写入我国有关金融业的“十三五”规划之中.可见,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行业,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其多业务领  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正凭借着其技术优势向银行领域逐步渗透.在下文中,我们将对区块链技术在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结算以及小微贷款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中央银行与法定数字货币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实现对于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  发行和管理货币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职能之一,

手段.伴随着数字货币底层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中国人民银行也在逐步讨论和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这一课题.

从2央行就启动了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直至2央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  如图1,014年开始,016年,,首次公开发声,在北京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会议认为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2中国人民银行成功017年,测试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在该平台试运行.—48—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也相应展  基于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除此之外,更多国家将相关内容的立法监管提上议程.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监管态度更为严厉,2013年

域进行试水.目前,部分业务领域停留在技术研究阶段,部分业务领域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关应用案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该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进程整理而来.  资料来源:

图1 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研究时间轴

现,其分布式区块结构建立起一个加密的货币体系,有望解决重复支付问题,减少货币发行和流通成本,同时提高交易活动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澳大利亚、厄瓜多尔、英国等多个国家同样在探索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其中英  除我国以外,

)———R其在激励机制、快速交易以及多重银行和外汇兑换方面实现BankedCrtocurrenciesSCoin系统,yp

(二)支付结算

在跨境支付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  区块链技术依托互联网无国界特点,

化特点,为跨境支付节省了巨额的支付成本.根据麦肯锡测算,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差错调查费用以及外汇兑换成本.75%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为合规、

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可以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2降低的16美元降低到约15美元,1美元成本约有其去中心化的全球货币支付系统正在  以建立在区块链接技术基础上的Rile协议为例进行介绍,pp冲击着传统的SW其相较于SWIFT.Rile本质是一种分布式互联网支付协议,IFT有两点优势:pp在R不同国家的银行进行跨境结算不再需要本国央行和SW  其一,ile协议模式下,IFT作为中介,pp通过区块链技术架构分布式外汇交易可以让用户无需中间人,也无需其他兑换所就完成交易,形成去中)首席风险官克瑞格􀅰基德(向腾讯财经描述RRileLabsGreiddile支付协议可以给中国消费者ppgKpp:带去的“福利”当中国家长要给在美国上学的孩子汇去1万美元时,除了银行按0.1%的比例收取的手续支付协议的话,这150元就不用付了.

心化运作,对比之下SW接收、财务运营和对账等成本,同时转账支付时间较长.IFT存在支付处理、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并开发了一个法定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即中央银行加密货币(Centrally了更大的功能拓展.其为央行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模型.

,,费(约6他还需要向银行支付1电讯费”但如果这个银行采用了R0元人民币)50元人民币的所谓“ilepp甚至是比特币的汇兑与支付,此举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货  其二,Rile协议支持任何货币,pp

—49—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币,使不同类别的货币可以通过技术网络实现快速兑换结算,减小了差异性、个性化货币支付系统和风控模式所形成的阻力问题,提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效率.

(三)小微贷款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在业务领域的选择上,微  微众银行(

、)大数据B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功能,面向“小散”客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微众tiniata015年,ggD,银行凭借“全国首个完全采用自主可控技术的银行全分布式架构投入业务运营”成功入选“2015年金融,信息化1为榜单中唯一入选的民营银行.截至2微众银行资产总额为5其0件大事”016年末,20亿元,中,各项贷款余额3不良率仅为0.风控能力得以初步验证.08亿元,32%,

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开发的基于联盟型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  2016年9月,台投入试运行.在区块链技术的便利下,微众银行体现出区别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三大特点:

账户I其交易全部依靠互联网进行为微众银行业务全部  第一,T成本降低.微众银行没有物理网点,并且有望最终降低到1元,而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每个账户的I中小型商业银80%,T成本是20-30元,行每个账户的IT成本更高.

授信审批效率高.微众银行依托微信和QQ汇集了4通过挖掘社交数据、  第二,0万亿条数据信息,搭建技术平台和模型算法筛选出优质白名单客户,加快了审批流程,其授信审批时间最快仅需2.资4秒,金到账时间最快仅需40秒.

在互联网上进行,且通过腾讯云的海量式分布构架,每个账户的IT成本比起传统的商业银行来将会降低,、、众银行奉行“长尾理论”通过构建A分别指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BCD(IlockchainloudComuGp

标准化数据运行模式,减少了人工对账结算错漏.微众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三个统一”  第三,

标准,及时从合作银行中了解全面的交易信息,同时也方便合作银行对于顾客信息的标准化存储.

三、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潜在法律风险

,代码即法律”但并非意味代码可以替代法律.对于一项技术的广泛推行,成熟的  区块链技术奉行“

技术是其内在规则,及时的法律是其外在规范.技术决定了金融产品未来的可能性,法律决定了金融产品当下的落地能力.只有在二者相互磨合与协调之下,才能保障技术在有轨模式下平稳运行.

传统中心化的银行业构架被逐步改变,现有银行业务模式也将  随着区块链分布式账簿技术的普及,

被革新,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正层出不穷,甚至将伴随着技术的渗透变得越来越复杂.法律固有其滞后性,区块链技术产生在相关法律监管之前,并在各方期待下发展势头勇猛.当人们沉浸在技术改变生活的喜悦同时,法律人也应清楚地意识到监管措施应及时落实.没有法律规范下的技术存在机遇,更暗含风险,一旦触及技术暗流,受到波及最严重的将是抵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个人投资者,甚至会危害整体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应用面临的共性法律风险  1􀆰智能合约与现行法律存在排异性

是一种由代码自动执行的合约,其特点就是不可篡改、自动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执行、不可撤销,通过代码协议来替代人工判断,减少了陌生主体之间的信任壁垒,提高了执行效率.这种性能体现了智能合约自治、自足的特征,但这也对现行的«合同法»提出了挑战.根据法条规定,合同在—50—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符合法定条件时合同一方或双方有可撤销的权利,特殊情况下,将导致合同法定无效.然而智能合约对于代码的完全遵从使得合约的执行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符合合约代码规定的条件合约将自主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合约双方在遭遇欺诈、误解等情况时可撤销的机会,与现行的«合同法»将产生排异性.对于银行领域而言,合约的错误执行直接损害的将是合约双方的财产,虽然区块链技术具有交易的不可篡改性,可以确认错误执行的对象,但对于错误执行财产的追溯过程无疑增加了合约双方的交易成本.  2􀆰金融监管针对性下降

以点对点的链接模式,消除了传统中心化监管机构的介入,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传输特性,

原先同步式的监管跟进受到阻碍,无疑是用技术的围墙束缚住了监管的手脚.随着互联网世界的发展,海量数据资源对于监管机关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监管工具已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进入区块链世界之时,数据将随着数以万计的区块链分散在信息世界各处,其分散性加上去中心化的模式,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将大大减弱,不乏金融领域会借用技术的屏障逃离法律监管.依靠事后监管和救济将只是亡羊补牢,无法对链上用户提供完善的法律监管保障,这将打击用户对于监管的信心,同时也会加大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3􀆰链上责任主体未认定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开源软件的编制维护者、系  区块链生态中各参与者的责任与利益关系较为复杂,

“统运行的参与者、系统功能的使用者、第三方”应用或服务的提供者.在银行业领域中,这些链上主体则表现为银行、金融机构、技术公司以及用户.目前,法律对于责任主体还没有明确的界限认定,直接后果就是各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不明,各方主体面对风险时易发生责任推诿,无法及时对损害进行法律救济,同时也将会加大用户的财产利益风险.

(二)中央银行与法定数字货币的潜在风险

法定数字货币因其所具有的数字化、信息化特性可以更轻松地逃过监管,对全球  与传统的纸币相比,

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无疑,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对央行货币系统的风控能力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其光鲜的技术成果背后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  1􀆰法偿性认定风险

均以法定货币进行支付,任何债权人在任何时候均不得以任何  法偿性是指在一国境内的各类债务,

理由拒绝接收.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偿性也体现着其法律地位的保障,欠缺法偿性认定对于债务人将产生债务清偿无法认定的风险,同时,债权人可以以法定数字货币无法偿性为由拒绝债务人清偿,对于交易形成阻碍.对于债权人而言,欠缺法偿性则是对于原有清偿法定性的否定,无法保障其既有的财产权利.  2􀆰数字假币风险

但随着数学研究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区块链技术虽然基于非对称密码学的原理运作,

基于数学原理基础上的算法安全性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在技术还处在发展与波动的阶段,易出现数字假币风险,造成账户虚假财产的产生.如何辨别数字假币对于投资者等技术能力欠缺的交易方将造成困扰,影响了法定数字货币背后的国家信用,同时也变相套取他人的合法财产,造成银行业的动荡.  3􀆰技术人员盗取货币风险

通过掌握技术来影响发行系统.对于未来技  区块链技术同时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操控货币的手段,

术的发展水平我们不可预测,但完全有理由相信会有破解区块链的技术,或者冲击区块链模式的技术出

—51—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来看,黑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交易机构的虚拟货币,导致客Gox事件和2018年的Coincheck事件)户巨额财产损失,这样事件的发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支付结算的潜在风险

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青睐,在分享技术红利的  跨境支付领域Rile协议节省支付成本和时间,pp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分析、冷静看待.其实,区块链应用在金融交易后结算中仍面临很多挑战:

会因为分叉的技术原因造成交易结算的  1􀆰结算的最终性难确定.区块链系统存在分叉的可能性,不彻底性以及结算的重复性,存在造成交易方资产损失的风险.但对于技术层面,交易方未必能及时发现其交易的重复性,造成救济滞后,甚至更严重的资金损失.

我国«物权法»奉行物权法定,在目前的物权  2􀆰所有权证明风险.对于区块链数字资产所有权问题,种类中还未将区块链数字资产所有权列入物权范围,这就难以保障已经拥有区块链资产的投资者,其利益如果受到损失,将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

区块链在共识机制下会在各节点  3􀆰交易信息泄露风险.数据隐私性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话题,进行备份,使得交易信息公开化,从而提升信息的透明度,便于评估交易方的基本情况;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信息被更多人员获取.能否打好这场信息保卫战将成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考验.

(四)小微贷款的潜在风险

现,这些可能性同样是对法律的重创和挑战.就日本已发生的两起数字货币重大事件(2014年的Mt.

为微小企业和小型客户带来借贷便利的同时,  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区块链在小微贷款领域的应用,

也逐步暴露出技术在初期应用中的诸多隐患,发现法律问题,对寻找监管盲点十分必要.其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来源风险

微众银行并未开通远程开户业务,其用于借贷的资  银行贷款业务的资金依赖于其吸收的存款数量,

金主要来源于同业拆借.同业拆借具有提高资金流通性,实现以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来实现更高的盈利性.但同业拆借行为是一种基于信用的借贷行为,其风险需要拆借双方负担.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规则»风险划分方法,可将同业拆借市场的风险归纳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微众银行是一家民营银行,其信用风险最为突出.如何确保微众银行自身信用良好,不存在违约行为引发信用危机,这是微众银行自身对于资金来源的风险.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其操作风险也不可忽视,面对期望值甚高的技术应用,尤  除了信用风险外,

其是针对同业拆借领域,无形之中银行与银行间利益紧密联系,如果操作失误将引发银行之间的系统危机,对相关资产数据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最终危害到客户的利益.  2􀆰客户信用真实性风险

通过采集并处理包括即时通信、电商交易、虚拟消费、关系链、游戏  微众银行利用腾讯的不同数据源,

行为等社交数据,并根据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信用主体的信用得分.微众银行进行客户信用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社交数据,社交数据自身存在易造假性,社交软件对于用户信息真实性一直处于存在漏洞未解决的状态,如果基于本就无法保证真实的数据进行贷款认证,无疑对微众银行本身是一大安全隐患.也是银行的营利性业务.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安  银行借贷业务是重点基于客户信用进行的一项业务,—52—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全性的前提是其数据信息要保证真实有效,基于社交数据输入区块的信息,无法保障区块链的基础信息的真实,因此客户信用真实性对于微众银行存在着不可小觑的风险.  3􀆰坏账风险

印证了坏账风险从微观上是由银行业主体风险意  通过建立以不良贷款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

识不全及借款人的信用问题造成的,并从存量和增量的角度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财务坏账将持续上升的结论.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性直接从技术层面影响微众银行对于风险的认识程度,基于区块链中的信息,虽然在共识机制下信息被认同,但依旧存在伪造输入的风险,成为阻碍其他商业银行对于微众银行业务交往前的评估.技术和信息操纵着账目交易的进展和程度,作为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的区块链技术,除了会影响微众银行对自身坏账风险的认定,同时,衡量商业银行的综合财务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财务坏账率”区块链的存储也同样影响合作银行对微众银行的评估,如果评估错误,坏账率将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四、针对区块链技术的法律监管建议(/一)建立S引导行业自律CBC标准,

共同参与的特点,积极引导银行业的行业自律,  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体现着区块链技术集体自治、

有利于顺应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内在机制,发挥行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建立积极有效的自律机制,优化目前银行业区块链技术的技术规则和自治政策.同时在目前法律监管空白的情况下,行业自律所制定的规范在运行中可以为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雏形,既具有适用性,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主体的利益需求.

/是银行为谋求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发展,所组建的大型联盟  SCBC标准又被称为中国R3联盟标准,区块链.行业自律将有助于银行与金融机构认清区块链技术对于本行业发展的作用和缺陷,及时共同应/对,为我国建立SCBC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朗迪金融科技峰会上也指,出,我国银行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态度是采取“跟随战略”积极筹建符合我国金融科技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S加速形成我国S确保我国在区块链技术CBC联盟,CBC标准,应用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二)借鉴监管沙盒,推行规则试点运行

监管沙盒”是平衡鼓励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有利工具,其原理是:在政府规定的时间和  “

领域内,给予部分金融机构或初创科技型企业以授权,测试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技术或是金融模式的运行.沙盒模式应用的目的在于让政府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实验,便于找到产品技术风险,以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监管,设置监管规范.

监管沙盒”最早由英国提出,之后,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金融监管局也相继推出  “

沙盘机制,通过寻找新技术核心产品背后的法律风险,及时寻找监管路径.不同地区对监管沙盘的作用定位、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水平和规则调整机制均有差异,以适应本地区对新金融产品和技术的需求.同样可以借鉴“监管沙盒”的模式来发现暗含在技术背后的法律风  针对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

险.通过“监管沙盒”提供一个“缩小版”的银行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在确保消费者权益和保证银行领域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允许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对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部分领域进行测试.一

—53—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充分了解测试项目的技术本质、风险特征和操作手法,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监管测试机构可以进一步了解监管意图和走向,从而缓解监管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这对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走向有更深刻的实践意义.

(三)借鉴国外案例,规避既有风险

同时也暴露出一定问题,通过研究分析他  区块链技术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银行领域已收获一定成果,

国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同样可以为我国在银行业使用区块链底层技术做铺垫.一方面,相关监管机构会同技术人员可以在分析中发现区块链技术对于银行业反映出来的潜在风险,以便于在我国正式推进区块链技术时做好法规准备;另一方面,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解决方案同样可以为我国监管节约一定技术成本,为我国监管方式的选择上提供更多方向.

各国对于其监管的态度和方案各有差异:  以区块链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为例,2015年厄瓜多尔率先推出国家版数字货币,对于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规范和鼓励;泰国对于区块链应用在态度上存在较;大转变,从全面禁止到认为其“不违反法律”日本在2资金结算法»将其规定为支付手段,016年修改的«并将监管“反洗钱”作为重要的规制方向.这些国家作为监管先行者,为我国的监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可供参考的手段.

(四)应用自动合规,将法律写入代码

基于事先的代码设置,将合约固定化,从而实现自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之一就是智能合约的应用,

动执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运行原理,可以将法律规定以代码语言写入智能合约,在技术运行时进行合规范性比对,从而自动运行出符合法律要求的运作结果.

这就要求区块链技术人员同样具备技术法律知识,才  自动合规最终利用的是技术手段将法律写入,

能在代码输入时将具有规制性而非原则性的规范编入程序,同时针对不同业务领域的需求应选择不同的规范,对相关领域进行针对性合规.

自动合规将成为解决区块链法律问题的一大重要手段,但同时也为法律与技术的协  从原理上分析,

调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首先有法才可写入代码合约,制法是自动合规的前提;其次如何将法律的规范性语言转换为技术的应用语言,这也是需要攻破的难题.在私募股权交易领域,自动合规已有应用案例,那就是L通过自动合规对股权交易进行监管,这一平台的应用对于区块链监管方式的设置具有inq平台,着重要意义.

(五)推动跨国监管,防范系统风险

银行业的发展也更加关注与国际合作,这将我国与他国逐  当今社会金融领域的跨国交易逐渐频繁,

渐捆绑成一个利益整体.同时,区块链技术正形成全球发展的趋势,跨国合作监管对于预防国际性的银行业金融危机必不可少.

法律层面的监管还未曾建立,但基于行业自律的跨国合作监管已经在悄然发展.  在跨国合作监管中,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R截至2由金融技术公司R3全球区块链联盟,016年6月,3CEV发起跨国银行联盟链已有巴克莱银行、道富银行、瑞士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等4其主要致力于金融领域区块链6家机构参与,的开发应用以及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行业之间建立起标准将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法律层面监管,但基于行业本身的目的,其自律形成的联盟链会更关注自身行业的利益忽视社会利益,这就需要法律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但已有的行业标准化规则,无疑对于管控行业技术运作是一道很好的防线,为今后跨国的大—54—

企业与法

季 洁 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监管探究第16卷第3期

型法律监管提供着相对稳定的监管基础.

参考文献: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1EBOL].httwww.ov.cnzdt2013-pgg[]]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银发[2R].2017140号,2017-6-29.[]——R]()姚前.中央银行加密货币—财经,3SCoin系统之鉴[J.2017,6.[]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跨境支付研究报告[4R].2017.//_1205content2542751.htm,2018-3-29.

[]/://///腾讯新闻,5Rile挑战全球汇款系统[EBOL].httnew..comcmsn2014070320140703068300,2018-3-1.pppqq[][()王林.微众银行自主可控银行科技系统入选“法制日报,62015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N].2016-3-11,7.ort2016,2018-3-2.p

[]/:///////_r微众银行2微众银行官方网站,7016年年度报告[EBOL].httswww.webankcdn.netshwwwassetsannualeGpj[]]()汪国钦.微众银行发展模式与前景探究[江苏商论,8J.2016,3.

[]]()周梅丽,顾陈杰.区块链金融法律问题研究[金融法制,9J.2017,8.

法大学出版社,2012.

[]温灏洁.我国同业拆借风险防范监管制度研究[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北京:中国政10C].011年年会论文集[A].[]]()肖茗予,潘政.微众银行差异化监管法律路经研究[法制与社会,11J.2016,4.[]]()黄电.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商业银行财务坏账研究[会计之友,12J.2016,11.[]]()王超.从区块链看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检察风云,13J.2016,10.

LealSuervisiononAlicationofBlock􀆼chaingppp

TechnoloinBankinndustrgygIy

JiJie

(,)EastChinaUniversitfPoliticalScienceandLaw,SchoolofeconomicsShanhai200042yog,,,staeoftechnolobutbecauseofitscharacteristicsofpointtopointcentralizationinstantliuidaGggyq:AbstractAlthouhthetechnolofblock􀆼chainbasedondistributeddatastoraemodeisstillintheggyog

tionandtransactionmark,ithasarousedgreatconcernfromallwalksoflife.StartinfromthealicaGgpp,fieldsofBlock􀆼chaintechnoloinbankinindustrsortsoutthelealrisksfacedbthealicationofgygygyppsuervisionsstem.py

,tionofBlock􀆼chaintechnolonbankinndustrthispaerintroducesthecurrentmainalicationgyigiyppp

,Block􀆼chaintechnoloandputsforwardsomeproosalsandsuestionsforimrovinankinealgypggpgbglg:KewordsBlock􀆼chain technolo bankinindustr lealsuervisiongygygpy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