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知识点:压强

来源:画鸵萌宠网
压强专题

近五年中考分析

考点归纳 浮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

内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阿基米德原理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综合应用

要求 了解 了解 理解

北京市5年中考统计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题型

中考 预测 ★★☆ ★★★

(数据来自《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中考物理▪北京专用》)

知识梳理

常规知识点 一、压强

1.压力

压力属于弹力,是由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支持力也是压力。 在很多实验题中,撞击产生的力也当作压力。 三要素:

(1)产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 (2)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2.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压力和重力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力,但多选题中常出题,混淆两个力。 以A物体压着B物体为例。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力的性质 受力示意图 压力 A物体 B物体 *决定于相互挤压所发生形变大小以及材质 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面 在支持面上 属于弹力 重力 地球 A物体 G=mg取决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竖直向下,大致指向地心 物体重心 源于万有引力,是非接触力 F F 物体自由地、静止地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等于总重力。 3.压强

G G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其作用效果越大,压强越小其作用效果越小。

作用效果的表现形式,比较常见的有:凹陷深度、压弯程度。

A A F

(2)公式:p=(定义式)

S

B B 其中,S是接触面积,是产生压力的两个物体所直接接触部分aS=SA bS=SB 的面积。一般取小的。如知图1。

(3)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知图1接触面积取公共部分,取小的

知图2布莱士•帕斯卡

科学家布莱士•帕斯卡的姓氏。如知图2所示。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 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

换算关系:1MPa=106Pa,1kPa=103Pa,*1hPa=102Pa。

(4)柱形、均匀固体,单独放在水平面上,如知图3所示,对水平面的压强:

p==ρgh

这种压强大小只与高度和密度有关,与底面积大小无关。 这个公式与后面液体压强的公式形式是一样的。 (5)改变压强的方式

F

根据p=可知,改变压强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实现。

S中考中,这种题常在单选题中出现,比较简单。

增大压强

方法 F↑增大压力 ※S↓减小面积

常见案例 压路机碾子 刀刃、盲道

方法 *F↓减小压力 ※S↑增大面积

知图3柱形均匀固体单独对水平面的压强p=ρgh 减小压强

常见案例 (比较少) 铁轨路基、滑雪板

二、液体压强

4.液体压力(强)的产生

液体压力(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力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不一定相等。 5.液体压强公式

p=ρgh,式中p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国际单位是Pa,ρ是液体密度,国际单位是kg/m3,g是常数,一般g=9.8N/kg,h是液体的深度,国际单位是m。 6.液体压强的测量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如知图所示,液体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工作原理是: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7.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知图4压强计 由于要探究物理量关系,所以自然用到控制变量法。

可能有关的因素,或者说我们想探究的因素有密度ρ、深度h和方向。如知图5所示。

知图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对比实验

8.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A F左 B F右

知图6连通器原理

(1)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容器的各液面总保持相平。

如图,在连通器内取一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边液面对它的压力F左,也受到右边液面对它的压力F右,AB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关系有F左=F右,根据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有p左S左=p右S右,由于AB是薄片,有S左=S右,所以p左=p右,又根据p=ρ液gh,则有h左=h右,所以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相平,若连通器里装有密度不同的且不能均匀混合的液体,连通器液面将不再相平。

(2)连通器原理的常见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船闸、洗水池U型下水管、地漏、马桶、天然喷泉、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9.三种容器形状,压力与重力

三种基本形状,包括柱形、上宽下窄(上托形)和上窄下宽(下压形)三种。 液体对底部的压力F与液体重力G的关系:

容器形状 F与G F>G 下压,两壁向下压 F=,G=,F>G F=G 柱形 F= ,G=,F=G F三、大气压强

10.大气压力(强)的产生

和液体一样,大气既有重力,又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压力存在,且向各个方向。 11.大气压强的案例

吸管吸饮料、活塞式抽水机、真空粘孔、真空吸盘、注射器吸取液体、钢笔抽墨水。 实验室常作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扣杯实验。

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最有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的测量

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人是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是个重点。

常规知识点补充

如果您觉得知识点还有可以补充的,欢迎补充,并联系我的微信进行反馈,深表感谢!优胜的教学品质因你而不同!

反馈微信号

新知识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