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画鸵萌宠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1888977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88977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7.06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020274408.5(22)申请日 2010.07.26

(73)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地址100020 北京市工人体育场南路8号北

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72)发明人王辰 杨丽 田文燕 杨媛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关畅 任凤华(51)Int.Cl.

A61M 16/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气囊的气管插管(1)、简易呼吸器(2)和注射器(3);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由导管(1-1)、气囊(1-2)和充气管(1-3)组成;所述导管具有两个游离端,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为送气端;所述充气管用于给气囊充气,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为游离端;所述导管的充气端与所述简易呼吸器连接;所述充气管的游离端与所述注射器连接。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通过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清除,无需特殊人工气道,可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应用面广,具有实用价值。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气囊的气管插管(1)、简易呼吸器(2)和注射器(3);

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由导管(1-1)、气囊(1-2)和充气管(1-3)组成;所述导管具有两个游离端,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为送气端;所述充气管用于给气囊充气,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为游离端;

所述导管的送气端与所述简易呼吸器连接;所述充气管的游离端与所述注射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所述简易呼吸器和所述注射器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吸痰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所述简易呼吸器、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吸痰管组成。

5.一种呼吸机复合装置,包括呼吸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复合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机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复合装置由所述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和所述呼吸机组成。

2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

说 明 书

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经常需要使用呼吸机,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给患者供气。气管插管的患者,声门和会厌关闭受阻,难以阻挡口鼻腔分泌物顺着导管流入气道,导管上的气囊充气时可发挥阻挡作用,于是分泌物积聚在气囊上方形成“黏液糊”,大量细菌定植并繁殖,当患者用力咳嗽或气囊放气时,部分分泌物下流,造成患者呛咳及增大感染的风险。目前多项研究已证实气囊上滞留物(声门下分泌物)与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性,发生VAP将导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病死率增高,特别是对于免疫抑制患者,一旦发生VAP,病死率高达100%。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气囊的气管插管1、简易呼吸器2和注射器3;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由导管1-1、气囊1-2和充气管1-3组成;所述导管具有两个游离端,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为送气端;所述充气管用于给气囊充气,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为游离端;所述导管的送气端与所述简易呼吸器连接;所述充气管的游离端与所述注射器连接。[0005] 所述装置可由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所述简易呼吸器和所述注射器组成。[0006] 所述装置还包括吸痰管。所述装置可由所述带气囊的气管插管、所述简易呼吸器、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吸痰管组成。

[0007] 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呼吸机复合装置,包括呼吸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复合装置还包括所述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所述呼吸机复合装置可由所述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和所述呼吸机组成。[0008] 在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时,将所述导管的插入端从患者口中插入,送气端与呼吸机连接。在需要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时,将导管的送气端与呼吸机断开,改与简易呼吸器连接,将充气管的游离端与注射器连接。气囊完全充气时,患者的通气只能通过导管完成。若将气囊完全放气,患者呼气的气流除了从导管内呼出外,还可以从导管周围呼出,此时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滞留物可被呼出的气流冲出至口腔内;然而,这些滞留物粘稠,潮式呼吸的呼气流量不足以将所有的分泌物冲出,可导致一部分分泌物下流至气道造成患者呛咳以及感染。因此,在患者呼气开始同时再由简易呼吸器经过导管给予一股较大气流,两股气流相冲共同形成一股向外的合流,增大冲出气流的流量,同时将气囊放气,从而将气囊上滞留物完全冲出至口腔内。此时可用吸痰管自口腔内将分泌物吸净;若未及时吸出,分泌物将重新流回气道,故需在送气末立即将气囊充气防止分泌物重新流入下气道。

3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0009]

说 明 书

2/3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通过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清除,无需特殊人工气道,可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应用面广,具有实用价值。附图说明

图1为气囊未充气的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0011] 图2为气囊已充气的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气囊未充气)。[0013] 图4为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气囊已充气)。[0014] 图5为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气囊上方的黑色区域表示气囊上滞留物。

[00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16] 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各个组件及其型号如下:[0017] 带气囊的气管插管:实施例中采用的为购自爱尔兰万灵科公司(Mallinckrodt)的带囊气管插管导管;气囊未充气的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气囊已充气的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

[0018] 简易呼吸器(又称急救呼吸气囊、苏醒球、人工复苏球囊或复苏器):实施例中采用的为购自台湾彦大公司的硅胶急救呼吸气囊。[0019] 10毫升注射器。[0020] 吸痰管。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由带气囊的气管插管1、简易呼吸器2和注射器3组成。带气囊的气管插管由导管1-1、气囊1-2和充气管1-3组成。导管具有两个游离端,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为送气端。充气管用于给气囊充气,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为游离端(游离端上有自带的弹簧开关,用注射器顶开弹簧后可向气囊充气或抽气)。导管的送气端与简易呼吸器连接;充气管的游离端与注射器连接。

[00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5。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需要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时,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即患者平卧,将导管送气端的呼吸机断开,改与简易呼吸器连接,将充气管的游离端与注射器连接。患者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通气,同时,将气囊完全放气,在简易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气囊完全充气时,患者的通气只能通过导管完成。若将气囊完全放气,患者呼气的气流除了从导管内呼出外,还可以从导管周围呼出,此时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滞留物可被呼出的气流冲出至口腔内;然而,这些滞留物粘稠,潮式呼吸的呼气流量不足以将所有的分泌物冲出,可导致一部分分泌物下流至气道造成患者呛咳以及感染。因此,在患者呼气开始同时再由简易呼吸器经过导管给予一股较大气流,两股气流相冲共同形成一股向外的合流,增大冲出气流的流量,同时将气囊放气,从而将气囊上滞留物完全冲出至口

4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

说 明 书

3/3页

腔内。此时可用吸痰管自口腔内将分泌物吸净;若未及时吸出,分泌物将重新流回气道,故需在送气末立即将气囊充气防止分泌物重新流入下气道。操作关键点在于:1)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产生高流速大通气量通气;2)气囊同时放气,在送气末重新充气。

[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的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患者准备

[0025] 操作前30分钟患者停鼻饲,充分吸引患者气管内及口、鼻腔分泌物,患者取平卧位。

[0026] 2、清除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滞留物

[0027] 由两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甲和医护人员乙)配合:医护人员甲将简易呼吸器与导管送气端相连,辅助患者通气;患者第二次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医护人员甲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通气(以患者潮气量2-3倍的通气量送气),同时,医护人员乙将气囊完全放气,在简易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用吸痰管吸引口鼻内分泌物;将患者体位恢复至30度,测量并维持气囊压于30cmH2O。[0028] 每日4次:分别于1点钟、7点钟、13点钟和19点钟。

[0024]

5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6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图4

7

CN 201888977 UCN 20188897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