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的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5、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6、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7、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8、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9、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0、下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投篮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C.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11、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下图你会发现,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 6
1
A.子叶
B.胚根
C.胚芽
D.胚轴
12、扬子鳄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B.细胞→组织→个体 C.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3、小明帮父母收获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种子,你认为这是因为( ) A.水分不足
B.光照不足
C.传粉不足
D.无机盐不足
14、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 A.身体分部 B.足和触角分节
C.具有外骨骼
D.具有足和翅
15、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 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16、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
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机物 17、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18、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19、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
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领域行为
C.社会行为
D.先天性行为
20、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
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
2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水、无机盐、淀粉
D.无机盐、维生素、脂肪
22、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2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食肉动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4、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5、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2、激素是________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通过________送到全身.3、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__方。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_透镜矫
2 / 6
正。
5、绿色植物的四大类群中,________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大豆是我国常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时,绘制的大豆的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豆的叶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 (2)b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 (3)大豆种子结构中的[ ]________将来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4)春天,大豆种子早播要覆盖地膜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储存的有机物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大豆植株上结的豆荚内有多粒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豆与豆娘(一种昆虫)相比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的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依次看到的视野。分析回答:
(1)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______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由视野②③的操作是转动______(填“转换器”或“遮光器”)换上高倍物镜。 (2)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先选用______(填“平”或“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3)要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应是______。
(4)从视野④中,可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由______三部分组成。
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3)乙图是甲图________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号)运输的。
(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________来完成。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3 / 6
1、馒头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当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越嚼越甜。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咀嚼馒头变甜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同学们推测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是因为出现糖分的缘故,据此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步骤1的试管中滴入2~3滴碘液后显蓝色,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补全步骤2中的内容:1组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设置1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步骤4中,滴加碘液后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此次探究活动,同学们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肾脏功能,科学家运用微穿刺技术,以小鼠肾脏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小鼠离体肾脏仍具有生命活性,首先将肾脏置于特殊的容器中(见图一),并用浸泡了______(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________,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2)在实体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见图二),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_______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某物质的含量在不
断降低,最终为零,该物质是______(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说明该物质被________进入循环系统。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天然的“蓄水池”、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据研究表时,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_________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 / 6
(2)树木依靠根尖的成熟区的_________吸收大量降水,与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_________作用来完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所以我们应积极参加_________的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A 3、B 4、A 5、B 6、A 7、B 8、D 9、A 10、B 11、B 12、A 13、C 14、C 15、D 16、A 17、D 18、A 19、A 20、C 21、B 22、D 23、B 24、A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细胞
2、内分泌腺 血液循环 3、生物与环境 4、前 凹 5、藻类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②③④⑦ 遗传物质(或染色体)的复制 ⑥胚 适宜的温度 逐渐减少(或减少) 子房内有多粒胚珠(或有多粒胚珠) 系统
2、左 转换器 凹 细 生理盐水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适应 叶绿体 管状叶 ③ 光圈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使无甜味的淀粉发生变化。 证明淀粉的存在 2mL清水 对照 1、3 1组的清水中不含有淀粉酶,3组煮沸的唾液中的淀粉酶失活,1、3组试管的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成蓝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使无甜味的淀粉转变为有甜味的小分子糖类物质
2、生理盐水 神经 肾小管 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 葡萄糖 肾小管重新吸收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光合 光能 根毛 蒸腾 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