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发利用品德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论文

来源:画鸵萌宠网
浅谈开发利用品德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摘 要】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采取各种途径和策略,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资源,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相关优良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品德课程 资源开发 品德培养

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 的提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位德国教育家这样说过:“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实施品德课教学时该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采取各种途径和策略,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资源,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相关优良品德的形成。 一、立足课堂教学,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阵地,也是师生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说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我们不能钻牛角尖,一味地到课外,校外去寻找,却把教材这一课程资源弃之不顾。教教材已落后,但不教教材显然也走向另一

个极端,一个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意识的教师,首先就要会用好教材。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演绎生活中培养好习惯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品德教育创设教育的情境,可以使教学由说教向情境转变,拉近教学目标,促进知行统一。

2.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开发教材资源

从教材资源开发来看,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情感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本的开发形式。新教材有一个创新处,安排了留白。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拓展,有利于对话、有利于开放、有利于实践、有利于探索。所以,教师要充分使用留白,发挥好教材的资源。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延伸教材内容,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教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在学品德教中,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是课堂教学适时生成,迸发思想火花

的保障。

二、拓展教育空间,开发学校、学生、家长三者资源

从德育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优化组织课程资源。在校园中,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学校的人文环境本身就是品德课程资源,学生应当在大校园中感受品德教育。

1.环境熏陶促进学生品德形成

品德教育,人文教育要靠环境熏陶。学生在校园的物理环境布置中耳濡目染,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2.调动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直接涉及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渠道,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3.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发利用现有资源

在学校内,要积极主动与校长、教师取得联系,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开发。比如,在上《我们长大了》一课时,需要学生到医务室量身高、称体重;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需要学生参观各种专用教室……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提前与相关教师打招呼。在家庭资源的开发方面,主要是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

三、组织综合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德育课程资源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生活是五彩的,社区是多样的,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

1.角色体验,感悟生活

组织综合活动,首先重在体验。我们可以组织“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交警”、“今天我当家”、“小小导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充分开发社区资源,让学生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2.观察调查,发现生活

品德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去观察、去调查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行动实践,回归生活

要想使品德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让孩子作为德育的主体参与到道德体验中去,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到学校、家庭、社区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关心、爱和责任。

四、设计崭新课型,开发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正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功能的日新月异,网络成为了不可缺失的课程资源。网络正架设起学生学习的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品德与生活》课程同样要充分利用这现代化资源。而网络资源的开发,可以凭借设计新课型来实施操作。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乃至一草一木,一个瓶盖一个纸盒,一些水果蔬菜……都能成为本课程的资源。其实,可利用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如果教师始终存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创造的心,那么,必然会开掘出更广阔的资源,使课程资源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更有效地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总之,本学科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作为新课程品德学科教师一定要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不断生成、创造更多的课程资源,培养好学生的好习惯,使之形成优良的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